2012年我曾在一家制版公司,偶见15米长卷《溪山清远图》,其以跌宕起伏、苍茫浩瀚之大美气象将我震撼!经询方知,此乃金陵画家佘玉奇先生所绘。长卷以雄浑壮阔之气势,蕴藉秀美之神韵,奠定佘氏写意山水画之格局与风貌,堪称其鼎力鸿篇之巨作。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1)

此后数年之间,玉奇个展频频。展会上人潮涌动,观众们赞誉不绝。有感于此,我曾写道:眼见玉奇画作,似闻田园弦歌。满目青山碧水,终是文人本色。构思巧拙相依,布局恢宏大气。意境空灵深远,源自笔墨淋漓。远承宋元古脉,近续金陵新派。打通东西壁垒,取法豈分中外?善用勾线密皴,营运虚实自在。常染浅绛青绿,不废泼墨重彩。腹有诗书剑气,意在浩瀚天际。江山代有才人,欣见画坛玉奇。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2)

然而,考察玉奇艺术,人们难以相信,这位笔底锦绣的画家,竟无艺术院校学历,亦非丹青世家子弟。佘玉奇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曾在北京部队任电影放映员,后任南京长江大桥护桥部队政委负责政治宣传。继而转业至江苏省政协从事文字工作,最后调至江苏省美协任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公务。其事务繁杂,难得清闲,虽供职省美协,却也只能利用工作之余自学绘画,佘玉奇的艺术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3)

古今不乏自学成材者。自学须毕其终身,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方可功成名就。如近代大师齐白石、张大千、黄秋园、陈子庄等概莫能外。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4)

佘玉奇对艺术怀有宗教般的虔诚与痴迷,工余步入画室,挥舞毛笔,精神焕发。此时的玉奇进入了人生第二度空间——其梦寐以求之精神家园。他坚信:“人生须有追求,人生离不开奋斗,奋斗自有奋斗的乐趣”。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5)

当年观看玉奇《溪山清远图》,给我以强烈震撼,也给我留下两个疑问:一是独幅易画,长卷难构。作长卷须运筹帷幄,把握全局,瞻前顾后,移步换景。长卷构成要大势磅礴,细节精微,节奏起伏,韵律回旋,笔墨统一 ,平中偶奇。作长卷须解决众多矛盾,然而玉奇处理画面能做到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游刃有度,一气呵成。其获垂成之功,实属不易。而如此全面的艺术修养,玉奇如何修炼而成?二是在创作《溪山清远图》前的十余年间,玉奇所作颇丰,但其艺术水准,较《溪山清远图》当有天壤之别。玉奇绘画技艺何以精进神速?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6)

带着疑问,我与玉奇频繁交流,深入思考,终于解开以上迷思。那就是:尊重中国画写意传统,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形成自我风格。在当今画坛强调创新却常常忽略继承传统、伤失中国画写意精神与写意画风之际,研究佘玉奇这个艺术个案,对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7)

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丧失,根源还是出自教育。现代艺术教育传授专业知识,重在“树才”,而传统教育传授道统,重在“树人”。学习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读经明理,继而“游于艺”,吟诗、作画、书法、篆刻,是为陶治性情,以抒情怀。由此涵养出昔时画家深厚文化修养。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而地域文化、家风庭训、师授口传,均是其传播推广之渠道。 玉奇出生地南通地区,历来是经济富庶教育发达之地。百年之前,曾出过张謇这样具有开明开放意识的历史人物,其实业救国,兴办教育,开启了时代新风。佘玉奇1964年出生于此地,可谓得天时地利之眷顾。玉奇的祖父曾开漁行,仗义疏财,积善行德。抗战时期,他面对日宼刺刀的威逼,成功地掩护藏在家中的新四军战士脱险。玉奇的父母皆为教师,诲人不倦育子明理,他们对玉奇的要求近乎苛刻。良好的家风对塑造人的性格影响巨大,玉奇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自小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八岁就从父亲手中接过文房用具,踏上学艺之路。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9)

玉奇是幸运的,他在学生时代曾得到两位明师指导。南通刘子美先生毕业于杭州美专(中国美院前身),他西画基础很扎实,传统修养又很好,造型和写意两个方面都很强。旅法画家赵无极、著名画家范曾、袁运甫等皆出自于其门下。玉奇师从刘子美,完成了艺术启蒙 。后有李效成垂青。李效成先生艺术功力深厚,他相中玉奇,倾囊相授。佘玉奇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传统文化的薰陶中健康成长的。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10)

佘玉奇也擅写作,尤善散文。他从军及转业后的工作大多与文字打交道,其善于思考、读书广博、写作勤奋、发表甚多。他擅长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大美,在纷繁的思绪中捕捉灵感。在佘玉奇笔下,大千世界各美其美:朦胧的江南烟雨,纵横的江河港汊、耸峙的狼山峰影、清脆的芦蕩鸟鸣,春江花月之浪漫,林冲夜奔之悲怆,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其散文题材丰富,思路开阔,借景咏怀,以事写心,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散文是最接近诗歌的文体,而国画要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诗歌之功能,散文亦具备。清代范玑曾云:“作画与作文同法”。此言不虚,谋篇布局,取势造境,起承转合,作文与作画则完全同理。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11)

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之丧失,概因当代画家的文化修养普遍不足。而佘玉奇三十载文牍生涯,修炼得满腹锦绣,文彩斐然,令其以文法入画法,使得玉奇作品充满了文化内蕴与高雅品味。玉奇在散文与绘画间穿越往还,好不自在!

苏东坡有云:书画本一律 。作文作画虽然理法相同,然而它们各自表达的形式语言,则是需要通过反复的研习方能熟练掌握。玉奇少年时期在刘子美、李效成先生的指导下,曾将全套《芥子园画谱》临摹数通,对传统的笔墨程式基本掌握后,始临白雪石,继临宋文治,再临吴湖帆,进而临清四家,落脚于宋玉麟,然后把傅抱石、魏紫熙、亚明笔墨精神注入其作品之中,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自成风貌。其对历代大师名家作品皆悉心临摹,用心揣摩,因其深知“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能师其心,方明其理。举一反三,法为我用。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薪火传承玉汝于成)(12)

玉奇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办公室里不能作画,然而在其办公桌的抽屉里,电脑的硬盘里都存有大量古今山水佳作的图象,工作空闲,哪怕片刻,也是他读画思索的好时光。玉奇所在的部队每年都会举办十来场笔会,邀请一些著名画家参加。这是绝佳的学习机会,玉奇每次盯住一位画家,观摩其作画之全过程。他还买过一百多张画家教学的光碟,经常观摩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云:“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玉奇正是如此,通过大量地阅读经典佳作和教学录像,以及现场观摩作画,玉奇终于通过形而下的笔墨语言,破释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规律,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山水画创作秘诀,其无论用之于谋篇布局,虚实处理,用笔用墨,均能药到病除,迎刃而解。真可谓,高屋建瓴,大道至简,融古化新,成蝶破茧。

佘玉奇遵循古人“师法自然”,“行万里路”之教诲 ,踏遍绵绣山河,尽阅时代风貌。其既能写出塞北山水之雄浑沉着,又可画尽江南水乡之典雅绮丽,纵观其画,大势结构,虚实空间,布置妥当,细察局部,山石树木,云气瀑布,法度严谨。

玉奇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地球是渺小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是渺小的”。故其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通过听取批评建议,获得促进其不断进步 的动力。

玉奇认为:“人间是最好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问并不一定是从课堂里学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玉奇虽无艺术院校之学历,然而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其以传统文化为师,以先贤同行为师,以天地万物为师,持之以恒,勇猛精进,终登艺术高地。

几十年来,玉奇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以“业余”而成高产优质画家,玉奇的回答解开谜底:“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天下哪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打牌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诚哉斯言!

由于佘玉奇在自修中国画的道路上,尊重传统,勤奋刻苦,修养全面,画风独树,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的书画展并获奖,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2016年,与宋玉麟、周京新、薛亮等共同创作完成的山水画《太湖春晓》,作为第十次中国文代会主题性作品亮相于人民大会堂。2017年,根据中国美协创作安排,与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合作完成山水画《日出正东峰》献礼十九大,作品现悬挂于党政军重要会议场所北京京西宾馆。2018年1月3日,由中国美协与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的“人间至味——佘玉奇画展”,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等300余人出席开幕式,徐里先生对玉奇的艺术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在中国画写意精神面临丧失危险的今天,佘玉奇艺术成长之路与艺术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借鉴与反思。

薪火传承,玉汝于成。让我们祝贺玉奇!

孙元亮/文 佘玉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