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个人在家,先抄了一阵我的长篇小说《古董》,然后坐在阳台上,沐浴着初冬的暖阳,昏昏欲睡时,一阵闲适的幸福感悠悠地爬上心头,这让我无端地想起现代文学史上以闲适著称的一个文化名人的一些趣事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周作人的书信体散文 关于周作人的一些趣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作人的书信体散文 关于周作人的一些趣事

周作人的书信体散文 关于周作人的一些趣事

那天,一个人在家,先抄了一阵我的长篇小说《古董》,然后坐在阳台上,沐浴着初冬的暖阳,昏昏欲睡时,一阵闲适的幸福感悠悠地爬上心头,这让我无端地想起现代文学史上以闲适著称的一个文化名人的一些趣事来……

这个人就是已经故去快半个世纪的、谜一样的、曾经被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年文人视为精神领袖的周作人。为什么我会突然想到这个大文化人、大汉奸哩?说来也巧,今年3月,我又收藏了一套《知堂回想录》,上下册两卷本的,封面白色,有一小幅兰草蜻蜓的插图,虽是素净简洁,却也清新淡雅,很有寓意。在网上一看即喜欢而购得。买来之后,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篇章。老实说,这些篇章我基本在二十多年前就读过,但而今读来,依然那么地闲适和惬意,非常符合我的这个年龄、这个心态。也许正是这一点,让我二十多年来对周作人充满了困惑不解,这个比其兄鲁迅成名还早的大文化人,怎么会晚节不保,晚年还穷困潦倒呢?

正好中央台的法制节目中播出了三峡大学一教授对周作人附逆前后情况的讲座,我认为剖析颇为中肯也很客观。他说周作人水师出身,特别迷信日本的武力,“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郁达夫、胡适等12个知名教授联名写信、发电报请他南下,他都迟迟不肯动身。还有一说法很吸引我,说周作人这个“三高”、“一矮”(三高:知名度高、社会地位高、收入高;一矮:身高不足160厘米)教授,就是当了汉奸上法庭都还穿着丝绸长衫,摇着折叠扇这么绅士。周作人起家是文化,身败名裂也是文化,国民政府因他未投敌前的社会知名度和对文化的贡献,只判处了他14年的有期徒刑,解放后,共产党还把他释放了,让他著书立说。

我们都知道,周作人是大学者,以写作知识性、闲适性小品文著称,没想到他居然还写过小说,是在去日本留学前,在北京的鱼雷学堂留学考试期间写的,他坦称结尾抄袭了雨果的作品,两万多字买给上海小说林书店,居然得到20块大洋。20块大洋在清末民初时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白领的月工资收入了,据查,毛泽东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月薪才8块大洋。当时还是穷学生的周作人用这20块大洋,不但买了一个大提包,做了回家(北京到绍兴)的路费,还有剩余的钱来打牌输给朋友,这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