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溢图科技(原“相机笔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单反的基本知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单反的基本知识(你可能不知道的单反发展史)

单反的基本知识

这里是溢图科技(原“相机笔记”)

这是ET最早的系列文章之一,发布于2010年至2012年。最近看到不少媒体都在发布单反相机的回顾文章,也跟风把这系列文章重新发布一次。

文章由我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的序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它的最大特点是拥有一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单反相机经历了150余年(到2022年已经是160余年了)的发展,逐渐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第一部分

单反相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17-18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尽管“单反”这一名词是伴随照相机而流行起来的,但在摄影术诞生之前,“单反”作为一种成像方式就已经得到了应用。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式暗箱。(待进一步考证)而到了18世纪中叶,画家们已经把单反式暗箱当作重要的写生工具。

画家们将单反式暗箱作为写生工具

单反式结构比目视更容易得到正确的距离感。并且,由于反光镜的90度折射,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影像虽然在左右方向上仍然是相反的,但在上下方向上却变成了我们所习惯的正像。值得一提的是,单反式暗箱大多采用前后移动反光镜与聚焦玻璃的方式进行对焦。这种设计理念,对早期照相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阅读:关于暗箱暗箱(Camera Obscure)是照相机的雏形。早在15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就在其著作中描述了这种用于写生、绘画的工具。到了18世界,暗箱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衍生出用于描绘肖像、静物的小型暗箱;以及用于记录户外风景的手提型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并用它拍摄了第一张永久照片《窗外》。35年后,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取得了首个单反相机的设计专利。不过,早期单反相机存在操作复杂、实用性低等问题,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找到关于这份设计专利的更多资料和照片了。

1884年:首款量产型单反相机首款量产型单反相机诞生于1884年,它是美国人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早期的单反式暗箱非常相似;而在内部结构上,反光镜除了用于取景外,还兼作快门使用。

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的广告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焦平面快门的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焦平面快门的出现,单反相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897年,由德国人黑泽基尔(Dr. Hesekiel)发明的Spiegel Reflex,具备一个狭缝速度可调的焦平面快门。在拍摄时,使用者需要现在相机内部设置快门速度,然后在一张照片拍摄完成后,再手动将快门幕帘回复到关闭状态,整个拍摄步骤相当繁琐。

黑泽基尔发明的Spiegel Reflex单反相机

直到1909年,英国公司亚当斯(Adams & Co.)生产的焦平面快门终于实现了前后幕帘联动、后帘自动闭合的功能。此时的曝光时间已经可以在相机外部进行控制,并且最高快门速度也达到了1/1000秒。

亚当斯公司生产的Minex系列单反相机

得益于焦平面快门技术的发展,单反相机不仅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同时还逐步开始占领高端摄影器材市场。

第二部分

135单反相机登上历史舞台

1936年:首款135单反1933年,德国公司Ihagee发布了采用127底片(片幅为60×40mm)的VP Exakta(VP=Vest-Pocket)单反相机。与当时主流的3英寸×2英寸画幅相比,这款相机的体积已经非常小了。随着徕卡、蔡司等公司相继推出采用135胶卷的旁轴相机,Ihagee基于VP Exakta进行了改良,于1936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35单反相机:Kine Exakta。

首款135单反相机Kine Exakta

同一时期,前苏联公司Gomz也设计了一款名为Sport(俄文Cnopm)的135单反相机。这款相机于1934年10月首次发表,但直到1937年才正式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则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Lomo。

前苏联公司Gomz生产的135单反相机

早期的35mm胶卷,片盒与胶卷是分开销售的,并且每个相机厂家的片盒标准都不相同。直到1934年,柯达(Kodak)公司推出DLC(Daylight Loading Cartridge)型一次性胶卷后,使用者终于不再需要暗房、暗袋来更换胶卷了 —— 这种胶卷的生产编号为135,适用于柯达Retina(音译为“雷丁娜”)系列相机。

柯达公司生产的Retina Reflex III单反相机

1939年: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

我们知道,单反相机的反光镜拥有两种工作状态:取景时,反光镜处于落下位置,将通过镜头的光线折射到取景器上;而在拍照时,反光镜随着快门按钮的释放而升起,让光线到达焦平面并形成影像。不过,早期单反相机并不具备反光镜自动复位功能。这意味着完成一张照片的拍摄后,取景器会保持黑暗状态,需要使用者手动落下反光镜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拍摄。

这种情况直到1939年德国公司KW推出Praktiflex(音译为“百佳”或“柏卡”)后才得到了改变。其实,Praktiflex的做法非常简单,它只是让反光镜在拍摄完成后,可以随地心引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让使用者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进行下一次拍摄。

首次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的Praktiflex单反相机

1949年:实现眼平正像取景

自17世纪起,无论是单反式暗箱还是早期单反相机,在使用腰平取景时,取景画面在左右方向上都是相反的,这很不利于抓拍时使用。为了能够实现眼平正像取景,蔡司公司从1937年开始着手设计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项目被迫中断,直到战后东德蔡司工厂恢复生产后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1949年,东德蔡司(Zeiss Ikon AG)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正式展出了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Contax S。型号中的“S”是“Spiegelflex”(镜面反光)的缩写。

Contax S单反相机的广告

1952年:日系单反相机的诞生

进入1950年代后,东德蔡司申请了Pentax(PENtaprism conTAX)和Pentacon(PENTAprism CONtax)两个商标,含义均是“带有五棱镜的Contax”。其中,Pentacon曾被用于Contax S的后续型号,而Pentax商标后来归属于日本旭光学(Asahi Optical)。

旭光学在1952年申请了Pentax商标(1955年获得批准),并在1957年推出了第一款Pentax相机。但在1954年,东德蔡司就制造了刻有Pentax LOGO的原型机。

蔡司的Pentax原型机

同在1952年,旭光学以Praktiflex为原型制造了日本首款35mm单反相机Asahiflex。随后又在1954年,为其后续型号Asahiflex IIb配备了快速自动复位式反光镜。

具备快速自动复位式反光镜的Asahiflex IIb单反相机

1955年(一说1956年),日本猎户座(Orion)公司推出了日本首台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135单反相机Miranda T。随后公司名称亦更改为米伦达(Miranda)。

从1958年起,佳能、尼康、美能达、雅西卡等厂商也开始生产单反相机。世界摄影工业的重心逐渐从欧洲向日本转移。

@溢图科技 由几个不想躺平的老炮儿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机、电脑、摄影器材、数码酷玩,期待您的关注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