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是以描绘动物、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主要包括禽类、兽类、昆虫类、鱼类、花草、树木等。花鸟的形象自古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因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美好的形象,被赋予许多吉祥寓意。因此,花鸟画不只是客观地表现自然界花鸟的形态,它更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历代画家在花鸟画中创作的一个个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理想世界。

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历代花鸟画展出)(1)

4月30日,“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完结篇——“花鸟篇”开幕。本期展览仍延续整个历代绘画精品展的策展理念,以“梳理藏品、挖掘藏品,精选一批不常展出、不为观众熟知的院藏佳作进行展出”为基调,从丰富的院藏历代花鸟画中挑选了40余件号(实物展品125件)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包括元代佚名《金盆浴鸽图》、明代陈淳《花觚牡丹图》、清代朱耷《杂画册》等,以及明清时期在花鸟画领域较为著名的王榖祥、周之冕、恽寿平、蒋廷锡、居巢、居廉、任薰、任颐等画家的作品。

元画《金盆浴鸽图》只展出两周

据介绍,元代佚名的《金盆浴鸽图》是本次展览展出的年代最早的花鸟画作品。元代是花鸟画发生重要转折的时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初沿袭唐宋精致写实的花鸟画风逐渐被抒怀寄情的文人写意画风取代,墨笔花鸟逐渐成为画坛的主流。而本次展览中的《金盆浴鸽图》,就是沿袭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风的作品,风格工丽细密,十一只鸽子毛色各不相同,形态各异,或展翅飞来,或立于盆壁舒翅饮啄,或停于盆周剔爪梳翎,形象生动准确,画中右侧还有一株华丽绽放的牡丹,画面生动而富丽。《金盆浴鸽图》的创作年代久远,材质又为绢本设色,保存难度极大。据策展人介绍,为更好地保存这件珍贵的文物,院方将采取限时展出的方式,展出时间只有两周,届时我们会换上其他展品,喜欢这件作品的观众们要抓紧时间了。

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历代花鸟画展出)(2)

元代《金盆浴鸽图》

我国有悠久的养鸽历史,“金盆浴鸽”“平安(鸽子)富贵(牡丹)”也是历史悠久的花鸟画题材,据画史记载,五代黄筌父子就曾绘金盆浴鸽等图。而本次展览中,还有另一件鸽子题材的作品——明代王允龄的《牡丹白鸽图》。这件作品同样是工致的院体风格,画中主体为太湖石旁生长的一株富丽华贵的牡丹花,牡丹花下一只白鸽正回首梳理翎毛,亦闲亦适,画风精细又不失雅致。

吴门画派的文人写意花鸟画

本次展览展出了不少明代花鸟画,除上述王允龄《牡丹白鸽图》外,还有近二十件明代花鸟画作品,其中既有继承自唐宋的院体工笔花鸟画,也有源自元代的文人写意花鸟画。来自苏州地区的明代画家们,以元画为审美风尚,以传统学识为厚养基础,逐渐形成了吴门画派文人花鸟画的强大阵容,本次展览就展出不少吴门画家的花鸟画作品,包括沈周《百合花图》、陈淳《花觚牡丹图》、陈栝《五色蜀葵图》、陆治《花鸟图》、王穀祥《花卉图卷》、周之冕《十二名花图卷》、孙克弘《杞菊猫蝶图》、陈遵《竹雀图》、王中立《花鸟图卷》、文俶《湖石花蝶图》等。

在一众吴门画派出色的花鸟画作品中,明代画家王中立的《花鸟图卷》也丝毫不逊色,这件长卷以春夏秋冬四景花卉为主题,设色清雅,笔致灵秀,点缀于花卉折枝间的禽鸟婉转灵动。整个长卷中,禽鸟与枝叶工写结合,而表现花卉的时候,画家将大写意的意笔上升为抽象的设色,似又不似地表现红色蔷薇花和芙蓉花,使这件作品更添几分文人秀气。

清代没骨花鸟画的开创与传承

清代花鸟画以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最为著名,其没骨花卉清新秀雅,开创了明末清初花卉画的新局面,其画风甚至影响了清代宫廷院体花鸟画,更波及清代中后期的江南、岭南等地画坛。通过本次展出的恽寿平《蟠桃图》、《花卉图册》、蒋廷锡的《杂画册》、邹一桂的《玉堂富贵图》、以及宋光宝、居廉、居巢、任颐等画家的作品,观众们可以一窥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受其影响的其他画家的作品感受没骨花鸟画的生命力。

女性画家笔下的花鸟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出了两位女性画家的作品,她们分别为明代文徵明玄孙女文俶,清代浙江钱氏家族女眷陈书。作为画史记载为数不多的女画家,她们将女画家独有的、对自然的态度和认知通过画面展现出来,作品温婉细腻,情感丰沛,但又各具个人风格。据画史记载,清代女画家陈书的花鸟画宗法明代画家陈淳,但从本次展出的这套《花卉图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同时代风靡朝野的恽派花鸟画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套花卉册共有十二件,分别描绘了十二种不同季节的花卉,用笔工致,造型别致,其巧用水色,设色清新的风格,与恽寿平的没骨花鸟接近,但其用笔设色又比恽寿平更潇洒自在。

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历代花鸟画展出)(3)

明文俶《湖石花蝶图》

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历代花鸟画展出)(4)

清陈书《花卉图册》

花鸟画相较于山水画,更侧重于以局部、微观的自然现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小尺幅的花鸟画册页往往更精彩,更能寄托画家的情思。本次展览展出大量的册页,展品数量占总数近八成。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图片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