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因此,测血糖,也成了糖友们的“必修课”之一。

“老是测血糖,每天都要扎四五次手指,扎得疼不说,还要费不少试纸钱!可不测吧,又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值到底是多少……”,在测血糖这件事上,像这样纠结不已的糖友还真不少。

“我有时忘了测,也没觉得病情有啥变化啊”,为了省事,还有些糖友干脆偷起了懒,只测空腹或餐后血糖;还有的糖友只凭感觉行事,觉得身体不舒服了才去测一下……

血糖每次测是空腹还是饭后测(血糖别只测空腹)(1)

今天,控糖小管家-小杰,就来和大家说说,血糖监测这件事!

· 血糖监测最佳时间点·

我们的血糖会受到饮食、运动、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波动,它时刻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对全天血糖水平进行整体监测,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还可以作为医生调整生活方式、优化药物方案的依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理论上来说,每天有七个测血糖的最佳时间点: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和睡觉前。必要时,需要加测凌晨血糖和随机血糖。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一般指早晨6-8点测的血糖,要求是隔夜空腹8~10小时未进食,早餐前测定,测完后再正常用药、进餐。

这个时间段的血糖应用得比较广泛,它能反应出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工作效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特别是胰岛素基础分泌状况,以及判断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同餐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的漂移程度具有预测作用,而且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比餐后血糖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都应当从监测空腹血糖开始。

2、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包括午餐、晚餐前血糖,测完餐前血糖后再正常用药、进餐。

它能反应胰岛素基础分泌状况;发现无症状及医源性低血糖;以及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剂量,适用于血糖比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者。

血糖每次测是空腹还是饭后测(血糖别只测空腹)(2)

3、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是指从第一口进食开始计算时间的,而不是吃完饭后2小时,一般来说,餐后的血糖会明显高于空腹血糖。

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对血糖的影响,了解胰岛素餐时分泌(追加分泌)状况,以及评价使用的降糖药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的测量,主要是做到查漏补缺,并且保证我们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

因为如果此时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话,我们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改善,比如加餐或加药,以免在漫长的夜里出现不适感。

同时在这个时间段测量,我们还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体内胰岛素的工作效率,如果此时血糖过高的话,则说明胰岛素注射得低了,就需要及时的注射补充。

5、凌晨血糖

指凌晨2-3点的血糖,适用于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它可用于分辨空腹高血糖出现的原因(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从而及时调整药物;还能判断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6、随机血糖

除以上指定监测时间之外的任意时间血糖即为“随机血糖”,监测它可以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

比如旅游、生病、情绪变化、吃特殊食品、劳累、运动等特殊情况下,及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可以作为临时调整治疗措施的依据。

血糖每次测是空腹还是饭后测(血糖别只测空腹)(3)

· 血糖多久测一次·

总的来说,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取决于个人病情、治疗方案和治疗目标,因此每天测几次血糖,并没有绝对统一的答案,需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

1、如果是新被确诊糖尿病者,建议每2-3天监测一个全程7个时间点的血糖。

2、对于2型糖友来说,如果血糖控制稳定,每周固定1~3天测血糖即可;血糖控制较差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每日监测次数(4~7次),或隔日多次监测。

3、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友,通常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可以使用交替测血糖法(比如今天测了空腹和早餐后的,第二天就可以测午餐前和午餐后的,再过一天测晚餐前和晚餐后的),大致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

4、使用胰岛素的糖友,应根据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结合血糖达标情况,选择合适的频次进行血糖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途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或者是低血糖频繁出现,就要随时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

你平时在监测血糖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或困惑呢?欢迎来留言聊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