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隐藏的太深。
世人眼里,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是闲居闺中的大家闺秀。她结婚时,轻声吟唱:“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第一次与丈夫赵明诚见面实在太害羞,跟受惊的兔子一样,金钗也掉了,袜子也忘了。等跑开后,却忍不住依靠房门回头看,人看没看到不知道,倒是又闻到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这首李清照新婚之夜所作的《点绛唇·蹴罢秋千》,活生生把一个娇羞小女子的形象给描绘了出来。
也正是这首词,让很多人误会了李清照。这些误会李清照是小女子的人,我时常在想,是不是还没有结婚,不懂女子情窦初开与结婚之后的天壤之别。或者说,他们根本没看清历史赋予李清照的人设。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拿的是又酷又飒的大女主剧本,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小女人。
她的骄傲,她的勇气,她的才情,以及她的坚持,似乎是与生俱来。以至于我们无法准确概括她,只能用“才女”这两个单薄的词来形容她。
她的粉丝不再只满足于喊她易安居士,而是亲切得称呼为“易安大人”。她曾怼遍北宋词坛,曾一首诗气倒老公,粉丝们又给她取了个“李怼怼”的外号。
有人说,唐朝最狂者为李白,那么宋朝最狂者,当属李清照。
在她温婉雅致的词与面容下,是一颗不逊于七尺男儿的豪迈之心。
01李清照的豪迈之心得来不易。
北宋时期虽是文坛盛世,中国文化在此臻至巅峰,但其实对于女性来说,算不上一件好事。朱程理学的出现,再加上儒家地位的更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较之唐朝其实是有所降低的。
女儿之身,天生就该待嫁闺中,相夫教子,成为男性的附庸。
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李清照埋首家中藏书,不仅读出了满腹经纶,还读出了一腔心头热血,实在是难能可贵。
安史之乱
17岁那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了一首《读中兴颂碑》,凭吊唐朝安史之乱的英雄。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郭子仪固然是英雄之姿,但我们易安大人亦纵横睥睨。
她看了这首诗后,写出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总结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并借古喻今,顿时轰动整个文坛。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她的和诗与张耒的原诗差距,在于立意。
就像我们看安史之乱的古装电视剧一样,一般会发出“哦,郭子仪真帅”“啊,安禄山真丑”“杨贵妃好美”这类的感叹。
而她则不一样,她要分析安史之乱失败的原因,还要关心家国社稷,劝诫当朝诸公和官家。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这份觉悟,不是那个朝代女子能有的觉悟。
难怪南宋的周煇认为,这两首和诗能从妇人手里写出来,不是思虑深远到极致的人干不了这事。
李清照的豪迈,从一开始就隐藏在柔弱的身体之中。只不过限于封建礼教,不得破封而出。在爹爹面前,她依旧是乖乖的小女子,而非易安大人。
直到一年后,她嫁给了赵明诚。
02赵明诚在前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中,按宋代的标准来看,无疑是个好丈夫。
他跟李清照琴瑟和弦,举案齐眉,后两人因家庭变故,搬去青州,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快乐时光。这段时光里,已嫁为人妇的李清照渐渐暴露了本性。
李清照与赵明诚
文人多爱酒,李清照也不例外。
这一点,她就完全比不上前辈李白了。据不完全统计,李白诗题中出现酒或与酒有关的如“酌”“饮”“醉”之类的大作有50余篇,而内容中出现“酒”“醉”之类的有240多篇。
而在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中,“酒”字出现了19次,“醉”字出现了11次。
当然,一般人哪喝得过酒中仙李白,尤其李白最爱写诗吹牛自己喝酒多么多么厉害。实际上,就李清照这个爱酒程度而言,在古代女子中也算得上一骑绝尘了。
爱喝酒的李清照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喝了点扶头酒,醉醺醺得更好作诗,好不容易趁着这股酒劲做了一首好诗,感觉特别满足。
这种感觉其实我们普通人也有,与两三好友喝酒谈心,高兴处纵酒高歌。嘿,别说,连《青藏高原》都可以唱上去。
除了爱喝酒,她还爱“赌博”。
这个“赌博”非是赌骰子牌九,而是比拼智力。
宋朝之时,流行一种“打马”的棋类游戏。“马”,便是对棋子的称呼。这种棋的玩法跟飞行棋差不多,玩家可以是两人或者多人,每人都有多枚棋子,大家掷骰子行棋,按骰子的点数走,全部棋子最先走到终点者为胜。
古代女子正在玩“打马”
因为她本人智力高,而且爱玩,所以特别喜欢这个游戏。不仅如此,因为与人玩胜的太多,有点独孤求败,高处不胜寒的意思,她不再仅限于跟人玩,更开始研究其规则来。
她写了一本游戏攻略,名曰《打马图经》,还在之前三种游戏玩法之上,自创一种易安马游戏玩法,成功完成了从玩家到游戏设计师的华丽转型。
不过我想,这时候估计没人愿意跟她一起快乐的玩耍“打马”了。
明朝有个她的路人粉,叫赵世杰。听说了李清照的惊人事迹,有感于我国“博戏”源远流长,受众面广,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乐于其中。
于是,他给李清照安了个“博家之祖”的名头,使她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赌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度过了这辈子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她在闲暇之余,还全力辅佐丈夫研究金石之学,两人合著了《金石录》。
然而,和美日月总有过去的一天,灾难在等着他两和整个宋王朝。
03公元1127年,李清照43岁。
金人大举入侵,宋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
李清照居住的青州,也将被金人所占据。因为赵明诚母亲恰巧在之前去世,赵明诚只带了几件衣物就南下奔丧。
李清照没有办法,一人孤身上路,因为舍不得自己与赵明诚的心血,竟足足押运了15车书籍器物。千里之徒,即便雇了帮手,李清照作为主人,依旧肩负了很大的重担。
她一介弱女子,危难时依旧镇定自若,在战乱时奇迹般地把15车书籍器物都运送到了建康。后来,李清照回忆这次旅途,只轻描淡写记下了20个字:“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古代架马车出行
可惜的是,赵明诚与她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明诚任建康知府期间,做了一件丢人丢到了一千年以后的事。
当时,建康城里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兵变,赵明诚竟然趁着夜色从城墙上系根绳子跑了。全城的百姓,和家中的妻子,他一个都没要。
最关键的是,史书记载,这场兵变赵明诚的下属早有察觉,还提前告诉了赵明诚。只不过赵明诚没在意,后来听见城中骚动才想起,结果就是一个人撒腿就跑。令人尴尬的是,这场兵变因为下属早有准备,很快就被镇压。
你说,赵明诚尴尬不?如果尴尬有10分,我愿意给赵明诚打11分。
因为这件事,李清照彻底认清了枕边人,心有芥蒂,两人再也不回去以前。
乌江自刎的霸王
后来,两人途径霸王自刎之处乌江。李清照一时没忍住怼人本性,就当场做了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此时本来就被世人唾骂,为周围人所轻,再听见自己的妻子是如此态度,拐着弯讥讽自己。因此积郁成疾,没多久就染病身亡。
赵明诚没有想到,一向爱怼人的李清照,会把矛头对准自己。他也想不到,以李清照的怼人功力,自己根本招架不住。
或许弥留之际,他回忆起李清照当时怼北宋词坛的英姿,会有稍许安慰。
04说李清照狂,全是因为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名叫《词论》。某度上说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彰显她桀骜不羁一面的“喷子”之作。
这篇文章,她一共点名了当时的20位名家的词作,挨个点评,指出不足。
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有唐宋八大家里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还有奉旨填词柳三变,鹊桥仙秦观,婉约派代表人物晏殊等等大咖。
唐宋八大家背诵天团
这些人,基本就是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里的背诵天团成员。文学成就之高,毋庸多言。
李清照却毫不畏惧,犀利点评张口就来。
“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晏殊、欧阳修、苏轼那是学究天人,厉害厉害。然而做起词来,音律都不协调,只能算是长短不一的诗罢了。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刘永写得好,写得妙,人人都夸,曲也是真真极好的,就是词太媚俗,落于尘下。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
王安石和曾巩文章做得好啊,有西汉之风,只不过词就算了,看来人估计要被吓趴下。
当时的文人认为她“多有妄评诸公”,如今有的文人如李长之则认为她"狭小与尖刻","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虚"。
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有理有据。这篇文章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了音律,强调了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全篇并不是空说玄谈,也不是发泄情绪。
缪钺
著名词学家缪钺就公允地评价道:“此非好为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后,不肯模拟任何一家。”
只是因为李清照想自成一家,故以自己的标准做此评论,于是因标准的不同而作《词论》。
其实要我说,无论李清照出于什么想法,什么目的做了这篇文章,但就这表现出来的反抗权威,桀骜不羁的性格,就让人目眩神迷。
遥想千年之前的宋朝,就有如此奇女子,岂不幸哉?
05可能是时代不容这个奇女子继续潇洒下去,李清照的后半生过得尤为凄苦。这时候,她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洒脱,幽怨之情溢于词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国破家亡,孤身一人,自然免不了忧郁哀愁。
忧愁哀伤的李清照
但她的那口与生俱来的气还在。这口气,是那个时代女子普遍不曾拥有的傲气,是自立自强的骨气,是不曾改变的志气,更是敢于与世俗礼教做斗争的勇气。
第二任丈夫张汝舟贪赃枉法,骗财又骗色,还要家暴。李清照奋起反抗,拼着坐两年牢,也要告发他。后来,张汝舟去职流放,两人终于离婚成功。李清照因为其才华和气节,得朝中高官相助,只在牢中待了9天。
(宋朝妻子告丈夫,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坐牢两年。由此可见,宋朝女子地位并不高。)
再后来,李清照始终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但她也并未完全消沉,她在整理赵明诚的《金石录》之余,依旧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南宋派军委委员韩肖胄和工部部长胡松年出使金朝,她还特意写诗相赠。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哎,姑娘,除非宋朝男人死完了,不然又何须你一介弱女子去血溅山河。
再后来,史书记载中的李清照事迹变少,沉寂江湖。世人只知道她去过金华八咏楼,感叹“江山留与后人愁”;只知道她在60岁那年把自己与赵明诚的心血之作《金石录》献给朝廷。
历史绝唱李清照
她最后在历史上留下的踪影,是在1155年。
73岁的她风华已不再,两鬓斑白,鹤颜橘皮,只剩时光长河冲刷过后,沉淀在内里的恬静气质。当时有一个朋友经常带女儿来看她,李清照觉得这小女孩聪明伶俐,是个好苗子,准备把毕生所学都传授与她。
谁知,小女孩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谢绝了李清照。李清照一时哑口无言,终知世间如她这般的女子,唯有一人。
再后来,李清照孤身一人离开这个世界,成为绝唱。
结语李清照,以其钟灵毓秀的才华,特立独行的作为,化为中国历史上最靓丽的一抹颜色。她慷慨激昂、她洒脱不羁、她娇羞可爱、她幽怨愁哀,她永远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千年难遇的易安大人,走好。
文/叶子听禅
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