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表现(关于电影电视戏剧艺术的比较)(1)

《关于电影、电视、戏剧艺术的比较》

(罗锦鳞2021年12月修改)

一、影、视、剧、表演艺术的特性

(一、) 电影和、戏剧、电视剧(简称影视剧)都是以表演艺术为基础的艺术。离开了表演艺术,影视剧就不存在了。今天围绕表演艺术的特性给同学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帮助同学们成为一名能胜任创造人物形象的演员。

戏剧是其中的老大哥,电影是小弟弟,电视剧是小妹妹。这是从他们产生的年代而言的。戏剧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电影才100多年,电视剧是上个世纪电视诞生后才有的,时间最短,但它拥有着最多的观众,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种。

1、 什么是戏剧艺术?它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艺术”。演员和观众直接交流,现场互动的直观艺术。

2、 什么是电影(故事片)艺术?它是“由演员扮演人物通过银幕表演故事的艺术”。

3、 什么是电视剧艺术?它是“由演员扮演人物通过银屏表演故事的艺术”。

4、 影视剧都是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表演故事的艺术,所以可以说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的艺术”。

5、 影视剧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具有共同的特性。所以,我们通过戏剧表演的学习,掌握表演技巧,可以胜任创造人物形象的创作任务。他们在理论上和技巧本质上是一致的。戏剧是基础。影视表演只是在分寸掌握上有所不同的要求而已。

(二、) 戏剧艺术的特点:

1、 戏剧艺术是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视觉和听觉艺术。它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和中心环节。

2、 戏剧艺术是集体性艺术。它是由众多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艺术。它以导演艺术为核心,为中心环节。

(三、) 表演艺术的特性:

1、 演员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

2、 演员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戏剧的观演关系是直观的关系,演员和观众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中,演员和观众的关系是直接的和互动的。这是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最大的不同之处。影视演员和观众没有直接的交流和互动。

3、 “三位一体”是表演艺术最大的特性。即:演员是创作者,创作工具和创作成品的三位一体。这就决定了演员的创作要求,对自己身体,思想和情感,所谓的形声体心脑情是演员的创作工具。演员只能通过自己的这几个方面去创造人物形象,这就要求大家要从这些方面训练自己,我们的教学就是围绕在这些方面对大家进行训练,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苦的,需要大家努力认真地学习,打好基本功,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演员。

4、 演员的表演大致可以分为“本色演员”、“性格演员”和“类型演员”。性格演员应该成为大家所追求的目标。演员的创作是受自身条件的局限的,有的人善于演悲剧,有的人善于演喜剧。体裁的不同要求演员要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戏路,尽可能的开掘自己的创作体裁,在各种体裁的试验中,发现自己的潜力。

(四、) 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

1、 丰富的想像能力和高度的信念真实感。要有行动性的形象思维。能做到“以假当真、假戏真做”、“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因此还需要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2、 要热爱生活,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捕捉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

3、 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人和事物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各种现象和矛盾。

4、 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5、 要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表现人物的情感。用自己的心脑情,形声体去表现人物。

6、 要有鲜明的体裁感和节奏感。

7、 影视演员还要更多地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如开车,打枪,骑马,游泳等生活中经常需要的各种技能。

8、 要有高度的演员的职业道德:

A、 要把表演艺术当成事业来做,要做艺术家,需不要把它当做职业来做。“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

B、 角色无大小,都是为了全剧的演出服务。只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C、 要尊重和服从导演的艺术要求,要能与合作者平等合作。注意在集体创作中的合作关系。

D、 你从事演员的工作,那你的自身就不属于自己,需应属于角色。因此对自己的发型,面容不得随意。特别在学习的四年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面容,身体和发型。

E、 注意自己的声台形表各门修养的学习,综合加强自己的演员素质和条件的训练。

二、影视剧的比较:

(一、)引论:

我们需要对戏剧、电影和电视剧进一步作比较,才能更好地研究“镜头前的表演”。

从它们发展的历史上看,戏剧发生在公元前六世纪,有2500多年的历史;电影发生在十九世纪后期,有百多年历史;电视剧诞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不到百年。它们之间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在西方,电影被称作第七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戏剧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之后,1911年意大利学者把电影定为第七艺术的。但也有相当多的学者不承认电影是艺术,认为它是科学和技术,是商品。电影发展的初期,很多是舞台演出的记录。戏剧演员转而成为电影演员。电影的故事编写,运用了许多戏剧的手法。可以说是电影的技术与戏剧表演的结合产生了电影故事片。使电影成为了“大众化的艺术”。上个世纪初,电视技术的发展,结合了戏剧和电影的手段,产生了电视剧,使它成为了更为“大众化”的艺术。由于电视机的占有量之大,电视剧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随时可以欣赏的平民艺术。其观众量的占有是电影和戏剧望尘莫及的艺术。

(二)相同之处:

1、都是由演员扮演人物,都需要表演故事。都是要反映和表现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人和事的艺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就是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共同之点;

2、第二点,都是“综合性”和“集体性艺术;艺术可以分为两类:通过视觉进行欣赏的叫“视觉艺术”,它包括了:美术、戏剧、雕塑、舞蹈、建筑、凡是观众通过视觉去接受的艺术,都属于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的表现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也被称做“空间艺术”。凡是通过“听觉”欣赏的艺术,称作为“听觉艺术”,如音乐、语言、广播、相声、音响等,凡听觉艺术的表现,需要一定的长度和时间流逝,因此也被称为“时间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综合性,就表现在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综合,或者说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性上。

既然是综合艺术,所综合的各种艺术都必须有创作者参加,众多的艺术工作者在一起创作,因此它们的创作特点一定是集体性的。

在综合性和集体性上,戏剧、电影和电视剧艺术是共同的。

过去有人把电影看做为“视觉艺术”,把戏剧看作是“听觉艺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都是视听艺术的综合产物。

过去,在电影界引起争论的“电影要和戏剧离婚”,“电影要摆脱戏剧的影响”等观点。争论没有结束,也没有结论,但主张的人越来越少。我以为,不必如此争议。由于戏剧和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产生争议是正常的,但不能把问题绝对化。电影和戏剧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关于电影要不要“戏剧化”,实践证明,观众看电视剧和电影,还是要看生活、人物、故事和矛盾冲突的,这些不正是戏剧的本体,戏剧的要素吗?电影想摆脱这些,百多年的历史说明,观众看电影是来看人物(明星)和故事(矛盾冲突)的,是很难摆脱的。什么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应该说全世界的观众的欣赏都有共同点。有人认为:“悲欢离合,儿女情长”,就是吸引观众的经验,是有道理的。

3、“塑造人物形像,表现生活哲理”、“宣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促进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等等,艺术的功能和目的是共同的,即亚理斯多德在《诗学》中所指出的“卡塔西斯”作用:宣泄情感、净化思想、陶冶灵魂和升华精神。

4、创作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从编、导、演、美各艺术创作的原理是相通、相同、相互影响的,具有共同的规律。如表演艺术在其中的作用和规律:综合艺术中表演艺术的重要作用,演员塑造人物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演员如何创造角色的过程与创作理论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表现手法上有区别。相同之处:

(1)演员的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

(2)演员即是创作者、创作工具又是创作的成品,三位一体;

(3)演员要用自身的身体和情感表现人物形象;

(4)演员必须在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行动;

(5)演员要创造人物性格;

(6)在表演中要有“判断思考”,要有“交流适应”;

(7)表演中要注意动作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8)要寻找和培养角色的自我感觉,其中包括了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语言自我心理自我感觉,演员要化身为角色;

(9)还要表现正确的人物关系……

以上这些表演技巧,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影视表演,其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因此,同学们必须继续运用这些方法。

同时,演员还要服从导演,要适应各种导演。要用自己的积极创作与导演合作。影视导演和舞台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在影视表演中更强调演员的独立创作。导演不会像戏剧导演一样,在排练场中那样手把手地要求演员的表演。因为电影导演没有更多的排练时间和场地,所以,演员要更能独立创作。

一位有经验的舞台剧演员,只要经过几部戏的拍摄,很快就能适应镜头前的表演,因为从创作理论上讲,它们之间是没有本质性的区别的,只是把握分寸的问题。

导演艺术中的剧本分析、导演构思、体现构思的工作阶段和要求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在体现上手法不同而已。电影导演的蒙太奇手法,在舞台导演工作中有舞台调度,其作用也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注意画面构图的要求,焦点的变化。在思维上都要求行动性的形象思维能力,都是创作的组织者,剧本的解释者,演员的一面镜子。

(三、)不同之处:

1、观演关系的不同,观众欣赏上审美的不同。任何艺术,观众在审美上是有它们各自的要求和各自的规律的,有些是艺术形成过程中逐步建成的,有的是艺术规律本自所具备的。如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戏曲。就是在同一艺术类型上,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时也有它独自的审美标准和习惯。

戏剧的欣赏是现场性和直观性的,演员和观众之间有交流和互动,观众与观众间也有交流,相互感染。观众没有随意性,从头演到结束,观众只能随演出而欣赏;演员和观众这种直接的互动,是戏剧欣赏中别的艺术无法替代的审美快感,也是戏剧艺术的生命力之一。

电影欣赏只在没有观众和演员直接互动的效果外,其他和戏剧性欣赏一致。是通过影像的交流,不是直接的,因此,审美感觉是大大不同于戏剧的;但由于是集体性观赏,观众间的感染还是很强的。观众也是没有随意性的。电视剧反映生活更直接,更真实。夸张的程度比戏剧弱得多,因此,艺术手法更接近生活的。

电视剧是在电视机前欣赏的,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有很大的随意性,离开,换频道。故事内容大都是观众身边的事,更多的儿女情长,家长里短。艺术手法以上更接近观众和生活。单本剧几乎消失,几十集成为惯例。正因为家庭式观看,所以故事叙述,便于接续。

2、由于传播和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在创作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区别。由于演出场地不同,舞台表演,因为观众离舞台有距离,所以艺术手法需要夸张放大,否则观众看不清楚。演员的声音和动作必须放大,夸张。

影视可以有近景、特写,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所以表演上要更接近生活实际,不需要夸张和放大。

电影使用胶片拍摄,是大银幕,声音和光线比电视强烈,色彩还原是灯光的照度。电视屏幕小,观众是近距离观看。色彩还原是靠灯光的色温。

影视是用镜头(画面)来表达内容的。镜头本身也有画面构图,景别,拍摄角度等技术要求。用画面的连接,表达故事和展现演员的表演,术语上叫“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A.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b.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c.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戏剧演出观演关系决定,地位和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每个观众是在特定的角度欣赏演出的。舞台上也是有画面构图要求的,只不过观众的视角没有变化。画面中构图中的焦点的移动,就是舞台导演的舞台调度,也可以说是舞台上的“蒙太奇”。

3、制作程序上的不同:

戏剧是连续排演和演出的;

影视是不连续的拍摄和成品是连续播放的;

这就给创作人员带来非常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程序。

如演员是在非连续状态下创作的。这就要求影视演员进戏要快,要会无对象交流,情感进入没有准备和积累时间,要求演员进戏要快。断续拍摄,要求演员要记住镜头相互间的连接,否则就“穿帮”了。在表演时必须了解景别、角度和拍摄方法,以适应镜头前的表演。关于语言问题,影视可以后期配音,也可以同期声。总之,影视表演有许多特殊要求,需要演员适应。没有观众直接参与,这是舞台演员所特有的快感,所以,许多影视演员愿意回归舞台。

影视拍摄中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上,要求更为严格和必要,所以拍摄组织和人员,常常多于舞台演出。另外,外景拍摄受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不像舞台演出可不受这些约束。

一位有经验的舞台剧演员,只要经过几部戏的拍摄,很快就能适应镜头前的表演,因为从创作理论上讲,它们之间是没有本质性的区别的,只是把握分寸的问题。

导演艺术中的剧本分析、导演构思、体现构思的工作阶段和要求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在体现上手法不同而已。电影导演的蒙太奇手法,在舞台导演工作中有舞台调度,其作用也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注意画面构图的要求,焦点的变化。在思维上都要求行动性的形象思维能力,都是创作的组织者,剧本的解释者,演员的一面镜子。

(三、)不同之处:

1、观演关系的不同,观众欣赏上审美的不同。任何艺术,观众在审美上是有它们各自的要求和各自的规律的,有些是艺术形成过程中逐步建成的,有的是艺术规律本自所具备的。如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戏曲。就是在同一艺术类型上,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时也有它独自的审美标准和习惯。

戏剧的欣赏是现场性和直观性的,演员和观众之间有交流和互动,观众与观众间也有交流,相互感染。观众没有随意性,从头演到结束,观众只能随演出而欣赏;演员和观众这种直接的互动,是戏剧欣赏中别的艺术无法替代的审美快感,也是戏剧艺术的生命力之一。

电影欣赏只在没有观众和演员直接互动的效果外,其他和戏剧性欣赏一致。是通过影像的交流,不是直接的,因此,审美感觉是大大不同于戏剧的;但由于是集体性观赏,观众间的感染还是很强的。观众也是没有随意性的。电视剧反映生活更直接,更真实。夸张的程度比戏剧弱得多,因此,艺术手法更接近生活的。

电视剧是在电视机前欣赏的,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有很大的随意性,离开,换频道。故事内容大都是观众身边的事,更多的儿女情长,家长里短。艺术手法以上更接近观众和生活。单本剧几乎消失,几十集成为惯例。正因为家庭式观看,所以故事叙述,便于接续。

2、由于传播和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在创作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区别。由于演出场地不同,舞台表演,因为观众离舞台有距离,所以艺术手法需要夸张放大,否则观众看不清楚。演员的声音和动作必须放大,夸张。

影视可以有近景、特写,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所以表演上要更接近生活实际,不需要夸张和放大。

电影使用胶片拍摄,是大银幕,声音和光线比电视强烈,色彩还原是灯光的照度。电视屏幕小,观众是近距离观看。色彩还原是靠灯光的色温。

影视是用镜头(画面)来表达内容的。镜头本身也有画面构图,景别,拍摄角度等技术要求。用画面的连接,表达故事和展现演员的表演,术语上叫“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

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A.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b.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c.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戏剧演出观演关系决定,地位和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每个观众是在特定的角度欣赏演出的。舞台上也是有画面构图要求的,只不过观众的视角没有变化。画面中构图中的焦点的移动,就是舞台导演的舞台调度,也可以说是舞台上的“蒙太奇”。

3、制作程序上的不同:

戏剧是连续排演和演出的;

影视是不连续的拍摄和成品是连续播放的;

这就给创作人员带来非常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程序。

如演员是在非连续状态下创作的。这就要求影视演员进戏要快,要会无对象交流,情感进入没有准备和积累时间,要求演员进戏要快。断续拍摄,要求演员要记住镜头相互间的连接,否则就“穿帮”了。在表演时必须了解景别、角度和拍摄方法,以适应镜头前的表演。关于语言问题,影视可以后期配音,也可以同期声。总之,影视表演有许多特殊要求,需要演员适应。没有观众直接参与,这是舞台演员所特有的快感,所以,许多影视演员愿意回归舞台。

影视拍摄中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上,要求更为严格和必要,所以拍摄组织和人员,常常多于舞台演出。另外,外景拍摄受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不像舞台演出可不受这些约束。

4、影视投资远比舞台巨大,所以商业运作是影视最大的问题。商业化与艺术化,表面是有矛盾的,但实质上我以为应该是统一的。美国电影就是很好的证明,好的作品应该是二者相辅相成的。也正因为影视的商业化运作,西方有些人是把它们当商品对待的。这个问题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是很尖锐的问题。

5、影视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文化生活中主要的形式之一。拿什么样的食粮给观众,是广大从业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生产观众喜爱的,又具有艺术水准的,能满足观众需要的,又能给观众启迪的,宣扬真善美和鞭打假恶丑的,提高观众审美所需的好作品。

影视剧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又有各自不同的艺术规律和手法。我们必须知道了这些,才有助于我们去进行影视剧的创作。

三、关于镜头前的表演

镜头前的表演和舞台表演在基本创作理论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表演分寸的把握上有区别。

首先,关于舞台表演中的基本知识,对镜头前的表演仍然是有用的,这就是镜头前表演和舞台表演相同的地方:

1、阅读剧本,分析角色,构思角色是演员的第一步工作;

2、创造人物形象,表现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是演员的基本任务;

3、在表演中的一些表演技巧理论上也是一样的,如:

(1)演员的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

(2)演员即是创作者、创作工具又是创作的成品,三位一体;

(3)演员要用自身的身体和情感表现人物形象;

(4)演员必须在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行动;

(5)演员要创造人物性格;

(6)在表演中要有“判断思考”,要有“交流适应”;

(7)表演中要注意动作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8)要寻找和培养角色的自我感觉,其中包括了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语言自我心理自我感觉,演员要化身为角色;

(9)还要表现正确的人物关系……以上这些表演技巧,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影视表演,其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因此同学们必须继续运用这些方法。

4、演员在要导演的统一指导下完成角色的创造,要服从导演,同时还要适应各种导演。要用自己的积极创作与导演合作。影视导演和舞台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在影视表演中更强调演员的独立创作。导演不会像的排练场中那样手把手地要求演员的表演。所以演员要更能独立创作。

5、一位有舞台经验的演员,只要经过几部戏的拍摄,很快就能适应镜头前的表演,因为从创作理论上讲,它们之间是没有本质性的区别的。

但是,在实践中,它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学习镜头前的表演,还必须对镜头前的表演有什么特性,有什么要求加以研究,掌握在镜头前的表演需要的技能。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下面专门介绍区别,也就是镜头前表演的特性:

A、最大的区别就是观演关系的区别。舞台表演是要求演员当着观众的面进行表演,演员和观众在同一时空中有着直接的交流,而影视表演就很不相同,观众与演员不处在同一时空中,并且没有直接的交流。这就是影视表演和舞台表演最大的不同之处。影视表演是演员在镜头前进行表演,经过摄影机的记录,通过屏幕让观众接受的。在拍摄中,还有很多技术要求,所以当从表演和在镜头前表演就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B、舞台表演,因为观众和演员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舞台表演就要求在真实的基础上表演要夸张,放大 。而镜头前的表演则要求更真实,更自然,更接近实际生活。因此两种表演在分寸的把握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C、舞台表演,演员的创作是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并且每场演出时还可以加工修改,而镜头前的表演是断续的和非顺序性的,而且一但拍摄完成,是无法修改和加工的。

D、舞台表演演员无法自己看到自己的表演,除非录像后看。而镜头前的表演,演员可以及时看到回放,并可以重拍摄,当然要经过导演的同意;

E、舞台表演受舞台技术条件限制有限,而镜头前表演所受技术条件多,这是因为影视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比舞台复杂许多。灯光、色温、录音、特技、镜头景别、甚至天气季节……影视的技术条件对演员的表演有着密切关系;

F、舞台表演可以充分发挥演员的自由空间,镜头前的表演演员自由空间相对要少许多。但演员表演空间更广泛,更宽广。而舞台表演受到剧场空间的限制;

以上就是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主要区别。从这些区别中,我们要研究影视表演,也就是镜头前表演,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要求,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也就是如何掌握镜头前的表演:

1、生活化。这是影视记录性特点要求的。镜头前的表演,要求演员表演要更接近实际生活。不能有演戏的感觉,就是不能过分夸张。要像实际生活一样。因此要求演员的表演要更真实,更有机。因此,镜头前的表演要“生活化”。

2、非连续的表演。舞台表演是连续不断地从头演到尾。而镜头前表演是无续的,是根据拍摄计划,断续地进行的,可能从中间开始,也可能从结尾开始,而且是切割式的表演。因此演员必须了解每个拍摄镜头的前戏是什么,要让角色的情感连续不断,要求演员能很快进入表演所要求的情感,并且要注意镜头间的连接,包括服装和道具的运用,不然会使表演断线。在现场,没有更多的时间给演员准备情感,所以,镜头前的表演要求演员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一点上和舞台表演的区别很大,也是影视演员创作的很大的特点。

3、无对象交流。有些镜头是单个人的,所以演员是对着镜头演戏,没有对手配合,所以演员必须进行无对象交流,而舞台上是很少无对象交流的。在此类表演中,演员可以要求同戏的演员在摄影机前和你交流,帮助你找到感觉。

4、演员必须要有镜头感。演员必须了解镜头,因为影视的镜头分类很多,在不同的镜头中有不同的表演要求。大约影视的镜头景别划分如下:远景、大全、全、中、近、特写等,同时镜头还可运动,如: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等。

技法上镜头变化,如:叠印、叠化、淡出、淡入、划出、划入、分割画面、定格、快进、慢进等。

在镜头的组接(也叫“蒙太奇”)上,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闪回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是影视导演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段。蒙太奇有着很神奇的作用,它还能弥补演员表演上的不足,所以电影有时用非职业演员来表演。以上介绍的各种镜头手段,是演员必须了解的。因为演员了解了镜头,才能知道应该如何表演,在不同景别中有不同的表演要求,所以影视演员要有鲜明地镜头感。

5、影视演员创作的艰苦性与观众的广泛性。影视演员必须知道他的创作条件有时是非常艰苦的。影视是在实景中拍摄,随剧情的不同,拍摄场地变化大,有时艰苦无比。还有季节的变化,外景地是非常艰苦的劳动。拍摄现场更是复杂,有时必须有高度的耐心,要求演员要更具坚忍性。等现场,等天气,等拍摄,没有忍耐性是不行的。

影视作品的传播途径比舞台艺术要宽广很多,因此演员的表演受众面是非常大的,所以影星比戏剧演员更容易出名。这也是大家愿意当明星的原因吧。

戏剧影视表现(关于电影电视戏剧艺术的比较)(2)

罗锦鳞

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导演艺术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等职。培养过大批的活跃在影视剧创作中的导演和表演人才。曾导演过许多戏剧剧作品和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二十次带他所导演的古希腊戏剧作品赴希腊、法国、意大利、塞浦路斯、西班牙和哥伦比亚等国家演出,并参加国际戏剧节研讨会。是我国的古希腊戏剧专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1988年罗锦鳞获中国首届振兴话剧“金狮奖”之导演奖和希腊德尔菲市“荣誉市民”称号、1991年获希腊克里特岛“荣誉村民”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的“政府津贴”、1993年被吸收为希腊[希腊文化基金会]通讯会员、1995年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之导演奖。200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创新奖”、2009年被希腊雅典州政府授予“希腊文化大使”称号、2012年获希腊驻华大使馆颁发的“特殊贡献”荣誉证书、2014年获戏剧文学会颁发的“导演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