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老师汉字小讲堂的内容是:

汉字里的故事之——

“鼻”字的故事

每天早晨起床照镜子时,第一个映入眼睛中的就是鼻子,这是因为鼻子是人五官中最靠前的一个器官。但是你知道么?鼻子的“鼻”本来是写作“自”,或者说,“自”是“鼻”的原字,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匪夷所思。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你自然会相信我说的,原来,“自”就是“鼻”字的原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1)

(甲骨文时期的“自”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2)

(金文时期的“自”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3)

(小篆时期的“自”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4)

(今天我们使用的“自”字)

甲骨文时期的“自”字就是画了一个人的大鼻子的形象,上部为鼻梁,下头为鼻孔,中间的两横为鼻纹。金文时期的“自”也像鼻子的模样儿,整体图形则更接近现代“自”字的形状。小篆时期“自”的形体上半部分还与甲骨文和金文的样子相似,可是下半部分完全封住了口,没有鼻孔的样子了。《说文·自部》说:“自,鼻也。象鼻形。”

那为什么本来表示鼻子意思的“自”会变成“自己”的“自”,以及“自以”的“自”呢?这个前人说法不一致。一般认为“自”与“鼻”在古代的时候读音基本相同,如《说文解字注》中说:“自读若鼻。”因此在很多经典中多借用“自”为第一人称代词。

还有,因为生活中人们说到“自己”时,常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这个本来表示“鼻子”的“自”在古代的时候就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思了。

又由于动物在出生时总是“鼻子”老从母腹中出来,所以,这个“自”便又有了“开始”的意思。比如我们现在说的“自以... ...。”说到这里,你或许对“鼻祖”这个词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吧!

由于本意是“鼻子”的“自”被它的引申义——“自以”、“自己”所占用,所以古人用“自”加“畀”另造了一个新的形声“鼻”字来专门表示“鼻子”。其中“自”表其意义,“畀”表音。

据说,在秦朝时的“罪”字写作“辠”,即上面一个表示鼻子的“自”,下面是一个表示刑具的“辛”,实际是一种割掉鼻子的刑罚。秦始皇觉得这个字很像“皇”,就命令李斯将这个字改掉。李斯琢磨了一下,将“辠”字改成了今天的“罪”。“罪”字的上面是一个“罒”,即“网”字;下面是一个“非”字,意思是将那些为非作歹之人抓住。秦始皇看后非常满意。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5)

(篆文中的“罪”字)

由“自”构成的字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臭”字。从甲骨文时期的“臭”字看得很清楚:上部是一个大鼻子(自)的象形,下边是一只头朝上、腿朝右、尾巴朝下稍有点弯曲的犬。由此看来,古人早就懂得狗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因此用鼻子和犬来会意嗅味的意思了,很有意思。小篆时期的“臭”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也是由“自”和“犬”的组合而成。今天我们还在使用的“臭”字楷书形体也与甲骨文时期的“臭”一脉相承。

“臭”在古代读作“嗅”,其做动词的意思是现在的“闻”,做名词的意思则是气味。古书中说“其臭如兰”,意思是说这东西的气味犹如兰花。“臭”字的结构是上面一个表示鼻子的“自”,下面一个“犬”。因为狗的鼻子最灵,所以古人用狗的鼻子表示“闻”的意思。《说文·犬部》中说:“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意思是:狗闻着气味来辨别人或动物的足迹;这句话中的“臭”字当做“嗅”来解。后来,这个字被用来专门表示恶味,也就是现在的“臭”的意思,而“闻”的意思则加了一个“口”,变成了“嗅”。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6)

(甲骨文时期的“臭”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7)

(小篆时期的“臭”字)

鼻字如何巧记(刷新我们的五官)(8)

(今天我们使用的“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