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立领、斜襟、盘扣、刺绣、开叉,加上女人自身从上而下的曼妙曲线便构成了国人心底的旗袍之美,而那万种风情也随之倾泻而下,自带三分风流。

品,典雅、淡然、精致、暧昧,陆梅笔下的旗袍美人儿可谓玉臂凝香、妩媚尽显,将女性的楚楚动人表现的淋漓尽致,不需多言,自带情话。

本书其实不单单是在说旗袍,甚至于不单单是在说女人,更像是在说一种人生观,一种人生感悟,对于美,对于生命,对于灵魂。可以说生活本身并不美好,有太多的不得已和无可奈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苦事,但也幸能与人言一二三,幸事。

生活似泥潭,生命便如白莲,而旗袍则是态度。

在旗袍演变的各个阶段,陆梅女士在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民国八年,初兴旗袍类似男子长袍;

民国十六年,平直、宽身、倒大袖;

民国十七年,旗袍高度提高到膝盖以上;

民国十八年,袖口变短缩小;

民国十九年,高跟鞋流行、旗袍长度在脚裸下、衣领提高;

民国二十年,讲究织绣、衣袖缩短;

民国二十一年,大兴旗袍花边;

民国二十二年,流行不穿丝袜;

民国二十四年,旗袍长至脚背;

民国二十五年,盛行旗袍拖地;

民国二十六年,开叉提高一寸、袖子回缩;

民国二十七年,袖子全部取消;

民国二十八年,流行短旗袍、开叉降低;

并且随书还有附赠陆梅女士《且慢——民国西关风情美女图》长卷的微缩版,争奇斗艳的旗袍美人儿真正宛如在画中行走,让人徜徉其间不知今夕何夕。

我之所以把陆梅女士书中这段旗袍的演变史都摘抄出来是因为也想让大家更直白的体会女子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与初心。而这些表面是女子对自身审美的提高,再深一层则是自我认知的增强,而再细看去便已然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追求美让女子疲于奔命,美更多的成为了手段而非本来目的,而旗袍却在这慌乱俗世重新开始绽放出自身的优雅,更像是女子的第二次觉醒,是对为人处世欲语还休的抗争,是看流年变换岁月静好的代言。

陆梅女士在略微有些泛黄的纸上,再现了旗袍盛世女子所该具有的姿态,或温婉可人、或凭窗寂寥、或精致端庄,惧活出了女子该有的美。

我本是俗人,倒也不怕大家笑话,说起旗袍二字,第一反应其实是电影《色•戒》里梁朝伟与汤唯的传世经典,汤唯那身淡蓝色旗袍是心中永恒的美与痛。但陆梅女士这本旗袍时尚情画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内心,也重新思考旗袍对于女子的意义,始于美,不止于美。

陈友谅的扮演者有多少(旗袍如玉玉配美人)(1)

图源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