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飞碓村有牛头弄和马面排两个自然村,据《常山县地名志》载:牛头弄位于溪口东南四点二公里郭姓于民国初年从龙溪联合社(今招贤镇纱帽山)迁此村处低谷,其中一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山,山旁边即称牛头弄马面排位于溪口东偏南四点五公里据《彭氏宗谱》载:彭姓于清嘉庆年间从江西迁此村处坡地间,地形形似马面,故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枫泾丁蹄的传说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枫泾丁蹄的传说故事(牛头弄和马面排的传说)

枫泾丁蹄的传说故事

  青石镇飞碓村有牛头弄和马面排两个自然村,据《常山县地名志》载:牛头弄位于溪口东南四点二公里。郭姓于民国初年从龙溪联合社(今招贤镇纱帽山)迁此。村处低谷,其中一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山,山旁边即称牛头弄。马面排位于溪口东偏南四点五公里。据《彭氏宗谱》载:彭姓于清嘉庆年间从江西迁此。村处坡地间,地形形似马面,故名。

  这两地相隔不远,一牛头、一马面,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段故事。

  民间常说的牛头和马面,一般是指地府中的两位官差,其实牛头马面来自佛教经典,的确在地狱中担任要职,他们具体的职责是什么呢?

  牛头,又名阿旁、阿防。《五苦章句经》说:“狱卒名阿旁,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钗。”

  《铁城泥犁经》记载:“佛言。我见天下人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畏县官禁戒。不畏今世后世者。不惊不恐。如是曹人死即入泥犁(泥犁即地狱,泥犁旁即狱卒牛头人阿旁)。与阎罗王相见。即去善归恶。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殿。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可见,牛头专门负责将罪人带到阎罗天子面前,向阎罗天子禀告罪人的罪行。但凡世间不孝父母、忤逆长辈、欺辱僧尼、不信因果胡作非为的恶徒,都是要被牛头捉住送到阎罗殿前受审的。

  马面又叫马头罗刹。“罗刹”为大力鬼,故马头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是老搭档。

  《楞严经》卷八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面罗刹,手持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

  牛头马面的职责就是专门捉拿、押解在世间作恶的人死后去往阎罗法庭接受审判,然后按照宣判结果再把他们送到应该去服刑的地方,不但职责重要,而且还配备了警用装备,有不听话想狡辩逃跑的,牛头马面铁面无私,立刻用枪矛叉住直接扔进无间地狱。

  传说很早以前,牛头马面押解一罪犯经过飞碓村时,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瞬间电闪雷鸣。随着一声巨响,路旁一古墓恰好被雷公劈开。罪犯心想,与其被押解到阎罗殿去受审,不如自己先了结,免受皮肉酷刑。于是,他突然一头往古墓撞去,顿时脑浆迸裂,气绝身亡。

  罪犯死后,他的灵魂马上与古墓里的孤魂交结在一起,牛头和马面想把罪犯的灵魂抓回去已不可能,所以牛头和马面就站在旁边等着。

  此时恰巧几位仙人路过此地,他见牛头马面两个押解一罪犯却没尽到职责,就取笑他们说:当差千年,未有长进,罪犯已亡,何以复命。牛头和马面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有条地缝钻下去。只见他俩,将化身变做一山、一排,真身则匆匆隐去。后来,人们便把这山叫牛头山,这坡地称为马面排。

来源:常山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