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通透的蚕房、恒温控湿系统、智能化轨道给桑、自动上蔟架……6月9日上午,走进特庸镇王村村的智能蚕房内,映入眼帘的智能化养蚕设备,令人眼花缭乱。蚕农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仔细查看蚕宝宝“上山”情况。

作为全国有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特庸镇的养蚕历史要追溯1962年。王村的村史馆中记载:“那年青春一队的王风明从外地购回1000多株‘湖桑32号’品种,栽植了1.2亩地”,从1962年发展至今,全镇养蚕农户超过8000户,占全县养蚕总户数的70%,蚕桑已成为全镇的支柱型产业,王村村更是被誉为“华夏蚕桑第一村”。

喂蚕摘桑叶有什么机器(蚕宝宝住上智能屋)(1)

蚕农乘坐滑轮机给蚕喂食桑叶

“我只要打开这个机器开关,便可以前进后退,顺利地给蚕喂食桑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前后跑几趟!”智能蚕房内,码头村4组村民江月东边向我们介绍,边操作起机器。与蚕房顶部悬挂着的电动方格蔟“遥遥相对”,在离地面大约三四十厘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长长的滑轮机,只要按下开关便可前后移动。

“蚕熟一时,麦熟一晌。”如今正是春蚕“上山”结茧的关键期。此刻,整整齐齐的方格蔟上无数蚕宝宝已经顺利“上山”。洁白肥硕的身躯正奋力地扭动着,吐出柔软的丝来。从父辈就开始养蚕的江月东对蚕的习性了如指掌:“90%的熟蚕都可以通过这个智能化设备自己‘上山’。判断蚕是否成熟,只要把它拿到光线里去照,看是不是透明。”指着已经挂帘的方格蔟,他表示,如今的智能蚕房省时省力,原先需要3个人养5张蚕种,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

喂蚕摘桑叶有什么机器(蚕宝宝住上智能屋)(2)

特庸镇王村村智能蚕房

从传统田园牧歌式的蚕桑模式到如今的智能化蚕房,特庸镇始终在发展壮大蚕桑产业的道路上“一路驰骋”,为当地居民编织出充满无限“桑机”的致富梦。王村村的智能蚕房是特庸镇与县属国有企业共同打造的示范项目,智能化的操作系统、省时省力的种养模式,吸引了不少镇内养蚕大户。“目前,全镇20%的养蚕大户都拥有这样的智能蚕房。这样养出的蚕成活率高,蚕茧质量也好!”该镇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王连芳对智能蚕房赞不绝口。

喂蚕摘桑叶有什么机器(蚕宝宝住上智能屋)(3)

春蚕自动“上山”结茧

谈及今年春蚕的质量、产量和价格走势,王连芳说:“全镇现有桑园大约3.9万亩,今年春蚕发种4.5万张,预计产量能达到每张90斤。”说着她算起一笔账,“如果预计蚕茧的价格是每公斤50多块钱,蚕农桑园每亩产值能达到4000元。上半年全镇蚕茧产量2025吨的话,预计蚕农的收益能达到1亿多元!”

通讯员张伟 周蓉蓉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