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发展与变化,“闯关东”中“关东”这一地区所指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最早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关东”泛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慢慢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关东”现今指我国的东北地区。

早年闹灾荒时,祖辈生活于孔孟之乡的山东人迫于生计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迁徙,这一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闯关东”,那么山东人为何不去温暖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东北呢?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1)

东北地大物博,土地资源较南方丰富

首先,众所周知东三省的占地面积辽阔无垠,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千里沃野的土质以黑土为主,黑土作为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具备性状好、肥力高以及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优良特质。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农民只有靠天吃饭一条路可走,山东人迫于生存压力选择背井离乡自然是要选择一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去作为移居地,如此才能保障全家老小存活下去,显然土肥水足的东北地区是迁徙的不二选择。

东北地区不仅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区域内人口的分布趋势还具备地广人稀的突出特征,迁徙移居的山东人到东北也不受遭遇居住压力大的不利条件,因此“闯关东”成为了山东人热衷的人口大迁移的风潮。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2)

相比之下,无论从古至今南方的经济如何发展,地区内多丘陵和盐碱地的土地特征且自古人口稠密的分布特点都并不能吸引大批山东人前去扎根,于是山东人“闯关东”屡见不鲜,南下的却很少。

地理位置同属北方,自然环境易接受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东和东北同属于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整体上全年每个季节的平均气温都会较南方更为低一些,山东和东北在地理位置上同属北方,山东人北迁东北的话更容易接受同为北地的自然环境。

华夏文明起源的母亲河黄河从山东省内贯穿而过,东三省则处于黄河以北,因此虽然东北和山东都属于北方地区,但纬度更高一些的东北地区较山东气温更为寒冷,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3)

即便如此,山东人还是选择北上而非南下,除了趋同的低温易于接受与适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方温度低而且气候干燥,而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却正好相反。

南方地区虽然温度较高,气温温暖,理论上属于适宜人类居住的绝佳温度,但与此同时南方的湿度也较北方地区更大,久居北方的山东人多数难以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环境,这也是山东人不去南方而直奔东北的一大自然环境因素。

南北方难相融的文化差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在南北迥异的自然条件影响下在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核心,久而久之,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宛若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4)

在风俗理念和种植文化以及饮食文化上,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也都存在着难以融合的文化差异,这自然也是基于土地特征与自然地理条件之上,山东人宁愿直奔寒冷的东北闯关东也不去选择南下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种植文化上,追溯古代由于缺乏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及机器的协助,我国古代历来都遵循小农经济耕作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这一点无论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都是趋同的。

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具体种植的作物上确实有很大区别,南方地区气候潮湿,气温较高,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水稻种植,且南方水域面积大,湖泊较多,为种植水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水文条件。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5)

而地处北方的山东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以种植高粱为主,因此若是山东人南下是很难适应南方人在水域中插秧水稻的耕作方式的。

面临生存难题的山东人更偏向举家迁往同样种植玉米、高粱同时也有水稻的东北地区是更好的选择,东北种植文化一如其广袤的地域面积,其中体现出的极强的包容度与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成为了吸引外地人迁徙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由于种植文化的不同,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多有差异,山东离东北地区较近,两地饮食习惯更为趋近,所以大概率上选择北方的山东人更多一些。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6)

总得来说,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地区饮食口味较重一些,多喜馒头、饼类及面食;而南方饮食文化则较为清淡,更喜米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东北地区则很好地包容了米面等多种食材,所以说从口味轻重及吃食偏好等多方面上来看山东人南下对于南方的饮食习惯也是较难适应的,所以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南下的山东人很较少的。

此外,北方人思想相对保守,古时多以农业为主,对于祖辈保守的山东人来说,若非饥荒难以生存否则是绝对不会离开世代居住的一亩三分地的。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7)

而南方人得益于靠海的优越条件思想活跃,商业繁荣,这也是山东人南下难以融入的一个文化壁垒。

再有,从陆地区域看,山东与东北中间只隔着一个河北;再从水域来看,山东与东北两地区之间隔着渤海湾遥相对望。

山东地处我国中部,但从实际距离上来看显然向北迁徙路途更近一些,可以通过直接走水路穿越渤海就能抵达辽宁。

反之,如果南下的话,则更为费时费力一些,因此灾荒年间大批山东人纷纷加入“闯关东”的队伍之中。

山东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江南(当年山东人闯关东)(8)

中原地区历来都是人口周密集聚之地,在遭遇天灾人祸后,在家乡生存艰难的山东人多数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闯关东”,即迁居广袤丰饶的东三省地区。

山东人不去发展较好的南方,而是直奔寒冷的东北,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与山东人世代居住的家乡无论从自然环境上还是经济文化方面来看,都是比南方更为适合的最佳选择。

因此,“闯关东”的队伍不断壮大,甚至成了一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潮流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