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1)

汨罗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上游东西两源分别源出江西修水县境和湖南平江县东北,汇于平江城西,西北流至汨罗县西北磊石山汇湘水入洞庭湖,长250公里。以战国楚屈原投江而著名。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2)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3)

掌故一 九歌寄恋

《楚辞•九歌》 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九歌》为屈原所作楚辞名篇,传说为屈原放逐沅湘,依据楚国南方民间祭神乐歌改作加工而成。全诗共11篇,多数篇章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诗人忠君爱国的深切思恋和所求未遂的哀伤。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4)

《九歌》之一《云中君》。

在汨罗江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又名石帆山。晋罗含《湘中记》:“屈平之入,栖于此山而作《九歌》”(《说郛》六十一)。后人在山上建有屈子祠,祠始建于汉,今祠为清乾隆中重建,祠内有“信芳亭” “屈子祠碑”等古迹,祠后右侧,有一座面山而蹲的山丘,人称“骚坛”,即以屈原于此作《离骚》的传说而名。附近还有濯缨桥、独醒亭等。唐戴叔伦《过三闾庙》诗:“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5)

屈子祠

掌故二 屈原怀沙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倍发行阴则判。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知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6)

《水经·湘水注》:“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

秦兵破楚后,因理想不能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命运,在完成绝笔辞《怀沙》以后便怀沙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在今汨罗江与湘江汇合处上游2.5公里处有一深潭,潭水悠悠,深不见底,名曰屈潭,相传为屈原怀石沉江处。

掌故三 宋玉招魂

《楚辞•招魂》汉王逸注:“宋玉哀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7)

宋玉为屈原弟子。《招魂》为楚辞中的篇名,乃宋玉为屈原而作。

朱熹《楚辞集注》云:“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不以覆尸……而荆楚之俗,乃或以是施之生人,故宋玉哀闵屈原无罪放遂,恐其魂魄离散而不复还,遂因国俗,托帝命,假巫语以招之。”辞中有“魂兮归来,反故居些”“魂兮归来入修门些”等语。后人附会,于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滨,垒石为记,谓是“宋玉招魂处”,又即其处建塔一座,名为“屈原塔”。

掌故四 贾谊吊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孝文帝时,贾生年二十余岁,最为少。“诸侯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8)

贾谊《吊屈原赋》(部分)。

西汉文学家贾谊,20岁任太中大夫,居公卿之位,因周勃、灌婴等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江赴贬所,曾于汨罗江畔吊唁屈原,作《吊屈原赋》,自叹怀才不遇。据旧志,贾谊吊屈原处,在汨罗江畔:“或请谊并行之官,停帆湘口,为赋以吊,则指泊罗北岸;或谓谊为傅三年,羁处卑湿,故造托湘流,敬吊三闾,以寄其中之感慨,则指汨罗南岸。”明罗洪先《湘江怀古》诗:“秋风江上易生悲,寂寞寒流去欲迟。汉室几人忧贾傅,楚狂今日吊湘繋。长沙地近家谁识,渔父歌残舟自移。总为天涯多往事,室今斑竹尚低垂。”

掌故五 汨罗遗风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年,长沙欧回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尝见祭,甚善。但常年所患蚊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约之。此二物蚊龙所惮也。’回依言,后乃复见感之。今人五日作粽子,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是汨罗之遗风也。”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9)

唐韩愈《湘中》诗:“猿愁鱼跃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萍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船歌。”

农历五月五日,为我国民间端午节,粽子是节日的传统食品。民间传说,粽子是人们为祭奠诗人屈原而作,以楝树叶和五彩丝缠绕的粽子投入水中,蚊龙不食。苏轼《屈原塔》诗:“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以上内容选编自《中华山水掌故辞典》,标题为小编所加。)

端午节有放风筝习俗吗(记住五个掌故才算过端午)(10)

一本在手,转眼成旅行达人。《中华山水掌故辞典》“掌故、名胜、诗词三位一体”,以山水掌故为中心,同时介绍相关名胜和诗词作品。全书收录山水掌故2287条,介绍名胜2338处,引录诗词2078首;掌故条目以掌故所涉时代为序排列于所属山水名称之下,组成336个山水掌故单元,真正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