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相信阅读到此的每个人都有过牙疼的经历,或因甜食或因冷热刺激,牙疼的刻骨铭心往往会给当事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而牙疼时龇牙咧嘴发出的“嘶嘶”声则更像是一种刻在基因深处的本能。对牙疼的恐惧促生了清洁牙齿的需要,对牙齿卫生的重视由此衍生出花样百出的洁牙方式,包括口腔的清洁也被视为关键的步骤。

一、牙疼的记忆开始于殷商时期

洁牙这一遥远的记忆从殷商便已开始,在甲骨文中便有这样的记载:

贞疾齿,御于父乙,贞疾齿,告于丁。

御,便指的是祓禳之祭,意指贞祝以止疾齿,通过祈祷来防止牙齿的病痛,这只是字面意思的推测,从甲骨文的重要程度来说,一般只有祭祀和战争才会被记录在案,可见此处的疾齿,有牙齿的字面意思,但实际更可能是指社会的管理隐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还有着“有疾齿,唯蛊”等关于牙齿病痛的说法。最形象的莫过于龋齿的写法了,甲骨文中的龋,上边是一道钩子,下边是稀稀疏疏的牙齿,可见牙疼的威力,就如钩子钩一般,不仅疼而且导致牙齿最终坏掉,所剩无几。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1)

甲骨文:龋

据考证,殷商时期人民如此饱受牙痛的折磨,主要还是与当时酷爱饮酒的生活习惯有关,从出土的商代文物来看,大量的酒器比如盛酒器、温酒器、储酒器、祭祀用酒器等等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富裕粮食充足,另一方面也说明殷商民族热爱饮酒的风气之盛。以至于在推翻了商朝以后,周王甚至颁布了《酒诰》,其中提到了饮酒的多种坏处,指出除祭祀外一律不准饮酒。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2)

周代禁酒令:《酒诰》

二、解决牙疼的第一步便是勤于漱口

关于漱口的最早记录是四书五经之一的《礼记》: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徒,笄总,衣绅。

可见最晚在春秋时期,人民就已经具备了漱口的意识,当时漱口主要使用盐水、茶水、酒水和药水这四大漱口水。其中药水是指用草药熬制的中药汤剂,具有去除口腔细菌的疗效。四大水中盐水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漱口水,因为其便利有效被众人认可,《养生方十问》中提到了通过早晨中午晚间使用盐水勤加漱口的方式来治疗口腔疾病。

西汉神医淳于意、隋朝太医令巢元方、唐朝药王孙思邈、宋代安徽名医世家张杲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和实践中高度赞赏了漱口等人重要性,认为漱口是杜绝口腔牙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茶水漱口是以苏东坡的介绍最为详备,《东坡杂记》中这样记载: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此大是有理,而人罕知者,故详述云。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3)

东坡杂记

至于使用酒水漱口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殷商贵族因为常饮酒而导致牙齿受到腐蚀,也有医学大家陕西人王燾推崇的将苦酒加热含入口中片刻,吐出以洁其齿。漱口毕竟还是清洁口腔的初级方式,要想解决牙痛问题,还必须有针对牙齿的清洁消毒方法。

三、洁牙的刚性需求促生了洁牙器具的更新发展

正如动物世界中鳄鱼在吃饱闭目养神之时会有一只小鸟飞至其嘴边,鳄鱼便听话地张开嘴,任由小鸟在其中翻啄。这只鸟名叫牙签鸟,它在干的事情便是帮助鳄鱼剔牙。啮齿类动物都有着食物残渣塞牙的困扰,漱口也无法做到完全清洁,这时候,剔牙便成了需求痛点。比如如今的阿拉伯土豪还在使用牙签鸟来进行私人专业剔牙。在古代同样面临这样的需求,于是发明出了使用手指、使用布条、使用木制品等工具来清洁牙齿,牙刷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4)

剔牙的牙签鸟

在唐朝莫高窟第196窟中有一幅画“劳度叉斗圣变”图,图中绘着一位刚出家受戒的僧人使用瓶子漱口,同时使用手指擦拭牙齿,可见用手指刷牙已经成为当时的基本习惯。这也与当时《禅院清规》要求晨起漱口的要求不无关系。

《禅院清规》记载:使用齿药时,右手点一次揩左边,左手点一次揩右边。不得两手再蘸。恐有牙宣口气过人。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5)

劳度叉斗圣变图:擦拭清洁牙齿

清洗牙齿的布条也叫做揩齿布,最早的证据是在法门寺地宫文物中发现的,也被称为揩齿巾,使用之时需要将布条在手指上进行缠绕,然后蘸水擦拭牙齿,而后漱口吐出。另外一种清洁牙齿的工具便是木条,即牙刷的前身。据称是由印度传入而逐渐成型,是将杨柳枝用水泡软呈蓬松状,然后用以擦拭牙齿。在蒙东地区出土的一座辽代大墓中甚至发现了拥有十二个孔的牙刷雏形,可见当时对洁牙的重视。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6)

辽代大墓出土的牙刷(无刷毛)

在北宋年间的《政和圣济总录》中还记录了大量的清洁牙齿的药方,即将一些专用草药研磨成粉状,或制成膏状,再使用木条或树枝或布条蘸取擦拭牙齿,这也几乎可以看作是牙膏的雏形。

吴自牧在其著作《梦粱录》中记录了杭州城的市井生活情况,提到当时城中已经有了诸如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等专营牙刷牙膏的店铺,当时的牙刷刷柄一般使用木制或骨制,刷毛则常用马匹的鬃毛。在牙膏的制作方面甚至还会加入香料,追求吐气如兰的效果。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7)

吴自牧:梦梁录

评价

宋朝著名画家杭州人李嵩在其代表作《货郎图》中描绘了一幅货郎走街窜巷的情形,其中还可以看到牙刷、掏耳勺和牙签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百姓用具,说明当时对口腔的清洁爱护已经深刻在百姓的生活意识里。到了元代,元仁宗时期著名诗人江西人郭彦章在给其弟弟郭铨的信中甚至提到这样的诗句: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诗句中牙刷的普及可见当时百姓对洁牙的重视。

始于殷商时期的牙疼成为了几千年以来重要的记忆,为了解决这样一种困扰,历朝涌现出大量的清洁口腔和牙齿的手段,从漱口到擦拭再到牙刷牙膏,洁牙工具的逐渐完善说明了历代以来对牙齿清洁的重视程度,千年以来的经验表明,牙刷牙膏和漱口水始终是保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卫风》记载了对标准牙齿的要求,牙齿必须整齐洁白如瓠籽一般,其余皆视为牙齿病状,对牙齿的重视程度古今如一。

《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以牙还牙的最佳时间(人同此牙牙同此痛)(8)

卫风 硕人

参考文献:

《礼记》《东坡杂记》《禅院清规》《政和圣济总录》《梦粱录》《卫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