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卡鲁沙漠,到处是低矮灌木的广袤大地,它为非洲最小同时也是最致命的猫科动物提供了完美的掩护,夜幕降临,嘶哑的低吼响彻星空,一个凉爽的暗夜,它出门狩猎了,它的身体完美的隐藏在枯黄的大地上,一只牙签鸟,踱步进入了它的狩猎范围,电光火石之际,牙签鸟似乎察觉到危机,扑翅而起,但还是太晚了,猎手翻身跃起两倍自身的身高,一个漂亮的扑击,小鸟已经死了。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1)

这是一只黑足猫,它浑身布满黑色半点花纹,基底是灰棕色,眼睛又大又圆,当它在清洗作案工具的时候,你会看见,它黑色的脚底,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2)

史上最萌杀手

黑足猫身体很小,成年后也不过一公斤出头,它们比起同地区的强者狮子,只有其体重的两百分之一,多数时候,你会在隐蔽的灌木丛边找到它的身影,或许正在伸着懒腰打哈欠,露出殷红色的口腔内壁,以及尖锐的虎牙。它走路的姿势会让你联想到草原上矫健的猎豹,但是看身材,它可比缩小版的猎豹魁梧多了。

这场捕猎行为将在天亮之前结束,即便是本地人也几乎难以找到踪迹,它是个可爱又神秘的奶凶杀手。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3)

为了研究黑足猫的习性,研究人员通常会给它带上无线项圈,以及能跟猫科动物夜视能力匹敌的监控摄像机,它的夜间捕猎行为,第一次被大众所熟知,工作人员追随着无线电信号,发现它一晚上已经跑出了32公里去觅食,这对它娇小的身躯是个不小的考验,这是所有小型猫科动物中记录下的最远距离。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4)

由于强大的夜视能力,还能听到地上任何轻微地响动,黑夜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黑足猫的感知,任何移动的东西都是一顿潜在的大餐,它一点也不挑食,哪怕只是一只蝗虫。但捕食老鼠更符合猫的天性,例如卡鲁沙漠里特有的沙鼠。

它跑起来两脚交替向前,厚重的肉垫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据悉,黑足猫的捕食成功率是60%,同比狮子只有20%。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5)

当然,60%的成功率就意味着不是每一次都能捕食到猎物,如果偶尔让猎物逃脱了,那么此地的其它小动物就遭殃了,鸟也是一顿可口的大餐。

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里,黑足猫会匍匐前行,尽量压低身子慢慢靠近猎物,捕猎过程中更是全神贯注,在接近猎物时突然停顿,随着一阵摆动缩紧四肢,它会尽可能的贴近地面,如弹簧般蓄势待发,积累下最大的冲力,纵身一跃,眨眼间,猎物已经被它叼在嘴巴里了,就是那60%的成功率,让黑足猫成为了整个猫科家族中最致命的捕食者。成功的它终于可以慢下来享受它的猎物了。据估计,黑足猫每晚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40%的食物,相当于人类一顿狂吃40碗大米饭。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6)

铁血柔情

在每年的8到9月,是黑足猫的繁殖期,而雄性的发情期则更短,只有5到10个小时。发情期之外,像老虎一样,它们都是独居生活,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才会走到一起。完成交配的任务,小黑足猫就会留给雌猫单独抚养。母猫会提前打好地洞,以提供一个安全的居所。

在养育过程中,你会看到,哪怕是非洲最致命的小猫,也会有着温情的一面。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7)

母猫是如此温和的驯养它的幼崽,3个月内,为了躲避天敌,它们要频繁的更换巢穴,同时,母猫既是幼崽的母亲也是严厉的老师,它必须在三个月内完全教会这些孩子必要的生存技能。不仅仅因为黑足猫的天敌众多,而且冬天快要来了,不会捕食的黑足猫将在冰寒中痛苦地死去。但啥也不能阻挡幼崽爱粘着妈妈的热情。按道理而言,3个月大的幼猫就可以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但一般在5个月大的猫咪,依旧会在母猫的领地内生活,这是残酷的自然法则下,黑足猫温情的一面。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8)

为何被全世界禁养

如此可爱的黑足猫隔着屏幕就能俘获网友们的芳心,不少网友惊呼:啊,我死了。但也有很多网友好奇,可爱软萌的黑足猫能不能带回家饲养呢?遗憾的是,这个回答是不能。

首先,在当地,黑足猫能轻易干翻身体比它大四倍的小羊羔,它们会优先进攻小羊的喉管,直到小羊的静脉或喉管被咬穿才会停止,而被咬穿喉管的小羊很快会因为窒息而死。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9)

在当地布须曼人的传说里,黑足猫甚至可以靠咬穿颈动脉来杀死长颈鹿。同地区的狮子尚且不是长颈鹿的对手,而小得多的黑足猫想要靠咬穿长颈鹿的脖子来杀死对方,毫无疑问有点脑洞大开了。奇怪的是当地人却对此深信不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黑足猫猎杀长颈鹿的案例,知道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让我见识一下。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10)

不过有科学家从侧面论证,这可能是黑足猫在当地十分凶悍,让人们产生了忌惮的心理,因此也越传越邪乎。不过如果黑足猫真想攻击人,确实是可以重创一个成年人,由于它的危险性,很多地区禁止养殖黑足猫也在情理之中。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11)

其次,黑足猫是非洲猫科动物中分布范围最小的物种,被红色名单列为易危级别。目前大约有13000只个体稀疏地分布在栖息地内。是名副其实的牢底坐穿兽,尽管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对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它们的数量依旧在逐年减少,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天敌无数,黑足猫小巧的身姿是当地无数肉食动物的盘中餐,而另一方面,也就是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压缩了它们的生活空间,,而人类的到来也会带来家猫,饥不择食的黑足猫有时会和家猫串种。这也是黑足猫减少的一个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野生动物,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也应该懂得保护和尊重。有时候,不打扰它们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温柔。

猫科凶兽(全世界禁养的凶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