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省对江豚采取保护措施后,江豚的数量有所回升,尽管回升的速度很缓慢,但市民已经常常可以在长江上看到成群结队的江豚戏水。最近,一位志愿者在长江南京三岔河段,拍摄到了一头疑似已经被公布为功能性灭绝的“白鳍豚”。

12月15日中午,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武家敏在长江南京三岔河段进行拍摄时,发现数只江豚在戏水,一头尾随在江豚群之后的白色生物体显得尤为耀眼。根据武家敏对江豚多年的认识和了解,他猜测,这可能就是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因为这个生物的体型和嘴型,都像白鳍豚。

最惨烈的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长江女神)(1)

最惨烈的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长江女神)(2)

据了解,白鳍豚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到2002年时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公布为功能性灭绝。武家敏兴奋地说:“如果要是白鳍豚在我们南京长江出现,那不是一种大喜事嘛,对于这种好奇心,继续跟踪,关注它”。不过,武家敏表示,目前仅凭一张照片,还不能断定这就是白鳍豚,但是他会继续跟踪拍摄,搜集更多资料来证明白鳍豚仍在长江中有存活。

最惨烈的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长江女神)(3)

最惨烈的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长江女神)(4)

就此事,鲸豚类学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光表示,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白鳍豚在宣布功能性灭绝11年里,在长江里面没有得到任何可信证据证明白鳍豚还在长江里面生存,出现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实际上,白鳍豚在野外,很大程度应该叫作野外灭绝。

最惨烈的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长江女神)(5)

最后的“雄性白鳍豚”,淇淇

杨光表示,即便最后能证实有白鳍豚生存在长江里,它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首先,白鳍豚在克隆技术上要找到能够供它胚胎发育的受体,这个受体目前现阶段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克隆技术要用于白鳍豚这样濒危动物的保护,仅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其次,一两只白鳍豚已经无法恢复群体性繁殖了。

杨光还说,如果真的证明了长江上出现白鳍豚,除了有社会意义,造成轰动之外,对于对这个种群的生存前景来说,毫无意义,因此,人们当前要做的,就是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等到灭绝后才去寻找它的踪迹。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梁振华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