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1)

今天是八月一号,农历七月初四,在民间,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但是在佛教中,七月是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

农历七月三十也是地藏王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过去世曾为婆罗门女及光目女,以供养三宝的功德,使生前作恶的母亲得以超拔恶趣,因此她发愿要度脱一切众生悉皆成佛,自己乃成正觉。所以,七月也称“地藏月”。

七月,是吉祥月

“七”,在中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

从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庙大都会启建盂兰盆报恩孝亲会,而信徒则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七月是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报恩月”“孝道月”。

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把七月认为是一个“诸事不宜”的月份,民间的七月,仿佛“鬼影幢幢”。其实在佛教里,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

所谓“佛欢喜日”,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只在山中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此称为“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就是安居结束之日,所有僧众一一把自己的修行体悟向佛陀报告,等待佛陀的认可,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2)

七月,是孝亲月

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节日。佛教寺庙,总要举行“盂兰盆会”。

据《盂兰盆经》载,目犍连尝于此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恶道。后世遂有于佛欢喜之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之举,其功德广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脱。

所以一切佛弟子,在每年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可作盂兰盆会,供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凡厥生灵,皆依恃怙。父母之恩,均于天地。祈愿三宝慈悲加被,护佑现世父母身心康泰,吉祥自在。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3)

七月,是报恩月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便有多少福,这是因果中微妙的地方。佛法历来提倡报恩之行,并且倡导主要报以下这四重恩:

父母恩

父母恩大如须弥山,佛教里面《父母恩难报经》以及很多经典都有讲到。其中佛在《四十二章经》言:“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上之神也。”就是说人们去拜天、拜地、拜鬼神,不如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孝顺父母比拜天、拜地、拜鬼神还要灵,我们人有很多的苦难就从不孝来的。所以,要孝养父母,以报亲恩。

三宝恩

佛法僧三宝恩,也可以叫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老师,经藏是我们的老师,僧宝是我们的老师。没有三宝住世,我们会生活在无有期的黑夜。当我们心中装着佛法理念,依教奉行,坚固信愿行的时候,便是向着光明之处在前进。

师长给予我们善知识,使我们得到大智慧,给我们精神上积极的力量,于我们有大恩德。所以我们应发菩提心以报答三宝和师长之恩。

国土恩

国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国家的庇护下,我们安稳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军队为了保护国土日夜坚守,机关部门在维持着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爱国是每一个人的本分,我们要报答国家恩。

众生恩

“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著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通过这段经文,我们一定可以明白众生恩的真实含义。

农历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报恩月,印光法师在《文钞·募设千僧斋序》中,开示过供僧的殊胜福报:“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泥龙虽然不能降雨,祈雨的人必定要祭祀泥龙。凡僧虽然不能降福,求福的人必须要供养凡僧。)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4)

历代高僧大德孝亲的感人故事

虚云老和尚苦行报母

虚云老和尚,祖籍湖南湘乡,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虚云大和尚一生坚持苦行,五湖四海弘传佛法,广建寺庙,培育僧才,一身系五宗法脉,是为一代禅门泰斗。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一日,老和尚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历经三年方才到达五台山,达成了报母恩的夙愿。

虚云老和尚行举,虽非子风母旁之平常奉孝,却以一个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5)

本焕长老无微不至照顾病重的母亲

本焕长老,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长老于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

1948年4月,春意正浓,正在上海普济寺参修的本焕长老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接到消息后,本焕长老顾不及悲伤,马不停蹄的赶回湖北新洲,到离家最近的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

在报恩寺挂单期间,本焕长老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十多里地回家照料母亲。晚上星夜赶回报恩寺研读三藏,并日日施放焰口,为母亲祈福。在之后的5个月内,本焕长老只要在家,几乎寸步不离的陪侍在老母身边,端茶奉水,喂药敬食,分分寸寸都照顾的体贴入微。

母亲西去后,本焕长老在母亲坟前搭一灵台,双膝跪在母亲床前,日夜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连续守孝四十九日。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6)

无极禅师:寻母十载 礼佛半生

无极导禅师,元时吴兴人本是宋皇室宗族。无极导禅师刚出生时,适逢元兵大举侵犯江南,居民四处逃散,母亲带着他躲避兵祸,将他包在苫布之中。后来,母亲被元兵掳去,父亲又被乱兵杀害,幸亏有位好心人将他收留抚养,才得以活命。

长大以后,他思念母亲,便对别人说:“谁无父母呢?我母亲被掳往北方,我愿意终我一生来寻找她。不然凭什么生于天地之间呢?”说完,号啕大哭,在观音大士像前发誓,每天必拜两千拜,希望早日见到母亲。

为了寻找母亲,他四处奔走,整整耗去了十年光阴,后来,他来到河间的乐寿县,有一位老人家告诉了他母亲的下落,原来他母亲已嫁给了一个富贵人家。与母亲相会时,母亲已不认识他,于是,他将自己的乳名及家族、亲戚的情况一一陈述出来,母子俩抱头痛哭,过路的人见此也无不为之伤感。

无极导禅师对母亲说:“我们母子分离了二十三年,现在终于团聚,这全靠佛祖的保佑啊!”于是动手制作了一辆竹车,让母亲坐在上面,自己拉着车,一步一步地走,每走十步就停下来跪拜佛祖,一直拜到普陀山。

佛教人生十大喜事(佛门吉祥月来了)(7)

宗赜禅师念佛度母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深明宗要。

想到母亲养育的深恩,当图报答,就迎接母亲在寺内方丈东室,朝夕侍奉,除了供养丰富的物质外,更恳切的劝导母亲念佛,过了七年,他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生西。

七月

让我们珍惜时光,修行当下

为最爱的家人祈福

愿佛菩萨加持

在世者平安喜乐

往生者得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