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兴华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维护的是国家的尊严,自己的尊严。
日本人想利用易兴华的威望,让其担任友好协会会长,进而完成对上海经济圈层的控制。他们以为威胁一定管用,以为中国商人眼中只有利益,可他们错了。易兴华一直以来信奉的都是“有国才有家”的理念。任何时候,他都把国家排在第一位。
易兴华被邀请参加宴会,大伯也出现在宴会之上,不过他们两人的想法完全不同。易兴华带着必死的心去,没有打算活着回来。可大伯却是准备和日本人站在一起,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从之前拉拢钟玉对付易兴华,到此刻在日本人身边谄媚献殷勤,大伯一直都在展现自己的无下限。可以肯定地说,易兴华把他当哥哥,但他从未把易兴华当弟弟。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吞并星华百货,如何霸占易家的财产。
在大伯看来,易兴华的死就是机会。他把自己塑造成,为了救易兴华而受伤的英雄。而在钟杰去到了前线之后,大伯一家还认为钟杰必然会死在战场之上,那姓易的男丁只有易寄德一人。他把儿子易寄德放在了易家。
易兴华尊重儿子钟杰的愿望,让他当了一位医生。他是一位明智的父亲。对三个女儿的培养,也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女子,就觉得不能在商场上露面。易兴华眼中的儿子与女儿都一样。
事实证明,他对女儿的教育非常成功。三个女儿从小就拥有独立意识,坚定的信念,这些都在易兴华死后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三个女儿最后的联手,才守住了星华百货,守住了易家。并且,她们替父亲报了仇。
对于出现在易家的大伯一家人,三姐妹知道他们表面上嘘寒问暖,实际是想找准机会落井下石。大伯一家人,才是三姐妹目前的对手。父亲为保国家死在宴会之上,三姐妹一定也会保住小家。
最开始看到这样的剧情很气愤。大伯一家人的无下限操作,成了对亲情的侮辱。不过,《传家》三姐妹,并没有让压抑的剧情持续多久,她们以最快速度给观众贡献了大爽复仇剧情,让人直呼过瘾。而不仅是三姐妹,母亲黄女士也在丈夫死后,撑起了易家,完成复仇。
钟灵
作为大姐,钟灵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从来都将家族摆在自己生命的第一位。婚姻是这样,日常生活更是如此。大姐的身份是枷锁,也是责任。
与钟玉一起将死去的父亲带回家,那段剧情直接让人泪崩。钟灵虽然不是原配太太所生,但她却是父亲最看重的女儿。钟灵对父亲只有敬仰。尤其是在汪剑池的真面目曝光后,她也庆幸当年父亲没有让自己嫁给汪剑池。
钟灵在父亲死后迅速撑起了易家。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手“送走”大伯,让他付出杀人的代价。
大伯说自己是因为救易兴华而受伤,钟灵就每日到医院去看望大伯。不仅如此,钟灵还让大伯以为自己对钟玉不满,把她们塑造成为了争夺星华百货而已经决裂的姐妹。
正是这样,大伯放下了自己对钟灵的戒心。他的眼中没有亲情,只有利益和金钱,所以他才会相信钟灵也是这样的人。当钟灵喂他喝下那碗毒药时,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他才懂得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
钟玉
钟灵的目标是大伯,而钟玉的目标则是日本人。为了能将父亲带回家,钟玉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她表示会与对方合作。也就是从那时起,钟玉心中就有了计划。她的计划中,没有全身而退,只有同归于尽。
在外人看来,钟玉成了眼中只有金钱利益的商人。父亲没有对日本人妥协,并因此丢了性命,钟玉却转头与日本人合作。她成了没有底线的二小姐。
可事实却是如此触动人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国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期,钟玉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让日本人公开露脸。她点燃民众心中的怒火,让怒火燃烧到日本人身上,也无所谓烧到自己身上。
钟玉把自己当成诱饵,诱日本人上当,并给别人制造机会。她选择用同归于尽的方式复仇,也试图用这种方式保全易家。
在父亲离开的那段时间,钟玉彻底蜕变。之前她的小姐脾气都体现在与父亲的争执上,而此时她展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面,坚定、隐忍、大局观。
钟秀
与钟灵、钟玉比起来,钟秀则是被呵护的三小姐。钟灵有大姐风范,一心为易家;钟玉霸气有性格,可以在商场上叱咤风云;钟灵同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她还未真正长大。
一切都在易兴华死后发生改变。钟秀用最快的时间成长起来。她让陆陪教自己开枪。她知道,父亲因为什么而死,是因为他对国家有爱,对民族有爱。这深深触动了钟秀。她将枪对准了日本人。
太太
钟灵的报仇对象是大伯,钟玉和钟秀选择对付日本人,太太的目标则是易寄德,这个已经将自己当成易家继承者的侄子。
易兴华死了,钟杰在前线生死未卜,易寄德认为易家就他一个男丁,易家的一切都将归他所有。他恨不得太太早点病死,好让自己的风光时刻早点到来。可易寄德打错了算盘。
太太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但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她只是让易寄德以为很严重,为的就是让他放松警惕。易兴华的死,大伯父子脱不了关系。可他们竟然大言不惭当时是在帮助易兴华。而此时,他们对易家财产的渴望也竟然丝毫不掩饰。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等待易寄德的就是一场大火。他在满是珠宝的大火中,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没有圣母剧情,易家三姐妹和太太的复仇,实在太爽。就应该这样表达,爱就是爱,恨就是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