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1)

静乐县上世纪70年代由朱政委主持工作。在修筑汾河大桥、碾河大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河道治理、植树造林、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当时县文化馆的文艺爱好者就开始思谋静乐在一片大好形势下,确定静乐在这一时期的“静乐新八景”。其中有“汾河大桥”、“碾河夕照”“天柱山果园”、“风沟花果山”、“宋家村果园”、“南干渠风光”、“永安大渠(西干渠)”“砚湾公路绿化”等新景点。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2)

汾河大桥:汾河大桥于1970年建成,对贯通静乐、岚县、宁武、娄烦的公路运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人们走在汾河大桥上心情是那样的愉悦,许多人喜欢在大桥上留影。汾河大桥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的静乐八景之首。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3)

碾河夕照:东碾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朱政委的带领下,调动各机关干部、职工、社员完成了从黑汉沟至东崖村的河道治理。使得通往忻州的公路从南向北迁移改道,碾河河道改到公路以南,碾河大桥也于1971年建成。碾河北面是一条笔直的公路,南面是翠绿的青山,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迷人的胜境,“碾河夕照”也成为静乐八景之一。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4)

天柱山果园:静乐城南的天柱山,解放后经过城关三个大队,二十多年的治理,修梯田、栽果树、引水上山,使得天柱山上出现层层梯田绿浪翻,苹果、梨儿挂满枝头的景象。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天柱山果园也成为静乐一景。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5)

风沟花果山:1964年3月县委决定把西坡崖公社风沟村作为培养旗帜的重点村之一,至此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到七十年代中期。风沟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山上的四个果园由于管理到位呈现出喜人的景象。春天花满枝头,秋天果实累累。人们把风沟果园称为花果山,定为静乐八景之一。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6)

宋家村果园:宋家村位于静乐通往宁武的公路沿线,经过解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村里果园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已具有一定规模,每到开花、挂果季节成为公路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因此,被选为当时的静乐八景之一。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7)

南干渠风光: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涨,河道治理也进入了鼎盛时期。静乐城西南汾碾交汇之处,继汾河大桥、碾河大桥建成之后修筑的滚水坝,是南干渠的主要引水工程。从赵王城村到东大树村由北向南全长8.6公里。建设时期,各公社社办专业队、每年在冬春农闲季节,村村社员都参加,人们穿着单薄的衣裳,迎着凛冽的寒风。千军万马战严寒,斗冰雪、战天斗地甚至挑灯夜战。开山炸石,筑坝垫地。到处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浩浩荡荡、轰轰烈烈,蔚为壮观。因此,人们把修筑南干渠的热情、干劲以及后来人们在滚水坝周围游泳钓鱼、南干渠灌溉区域周围的美丽景观“南干渠风光”定为静乐的八景之一。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8)

永安大渠:1971年12月,汾河两岸、各公社社员1500多人组成治汾基建野战兵团,汾河干流工程全面铺开。全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县委号召全县“每人建成一亩高标准农田”。段家寨公社的永安大渠位于汾河西岸,也叫西干渠。北起永安镇南至闹林沟,沿路村庄的社员不论男女老少都投入到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之中。大渠移至西山脚下,逢弯裁直,遇沟架槽,既节省了土地,又提高了水位,使大部分土地成为自流灌溉的水浇地。这是当时我县的一项宏伟工程。经过多年的修筑引汾河水灌溉农田,“汾水乖乖锁坝间”成为全县的一大景观。当汾河水缓缓注入永安大渠,碧水汩汩经过沿路村庄流下广袤的农田时,社员们无不欢欣鼓舞,为他们多少年严寒酷暑、风风雨雨付出无偿劳动而换来的成果而喜悦。

山西静乐旅游景点介绍(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9)

砚湾公路绿化:1971--1974年,我县年均造林达万亩。县委书记朱贤英起早贪黑,跑遍全县山山水水。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造林大会战,参战人数达四万余人。县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学生、各村专业队社员义务造林成效显著。后来人们把东碾河公路林带称为贤英路,其中康家会砚湾一段公路绿化尤为壮观,成为静乐八景之一。

虽然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静乐新八景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也承载了当时的一些建设成就和宏伟蓝图。

(杨秀川 王彦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