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1)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贺清令

西晋的占田制是在借鉴井田制和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等政权所推行的屯田制的合理成分基础上,颁布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对于西晋政府影响深远。占田制主要包含三项主要内容,其一是农民有权占有一定的土地,并就其所占有的土地缴纳部分税收,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占田和课田;其二是世家大族享有占田和荫客等方面的特权,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占田制的本质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三便是针对赋税方面所指定的户调制。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2)

曹操像

那么户调制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户调制起始于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物资缺少的困境,在建安五年征收棉、帛之物,其中正式创立于建安九年,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又对曹魏政权时期的户调制进行改良颁布。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3)

西晋户调制

《晋书·食货志》中记载:“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cong,二声)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根据《晋书》的规定,司马炎将全国纳调的人群分为汉族和夷族两大类别,分别征收户调;其中汉人分又为两类,即丁男户和次丁男、丁女户,享受不同的待遇;除了丁男的区别之外,还根据距离当时的中原地区远近调整纳调的比率,比较人性化的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差异。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4)

晋武帝像

许多读者可能对“绢三匹、绵三斤”的概念并非十分清楚,或许可以通过和建安时期的户调做一下对比,建安年间的户调一直维持在“绢两匹、绵两斤”左右,对比之下,西晋政府和曹魏政府时期相比,自耕农在户调方面的压力增加了二分之一。这是否意味着西晋政府对百姓的压榨更严重呢?或许不像表面数据反映的这样简单。历史学者们普遍认为,占田制下的户调制,虽然在户调数额方面和曹魏时期相比增加不少,但是占田制的推行,大量流民垦占荒田,一方面解决了社会流民的问题,同时,所占的荒田往往只需要缴纳定额的户调。所以和屯田制时期的户调相比,百姓的压力应该是缓解不少,反而从事生产的积极性也更加活跃。所以,西晋政府即便在征收户调数额上涨的情况下,社会的运作仍然稳定,西晋政府的财政收入在高额的户调下,也逐渐丰盈。

参考文献:

1.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2.郑欣:《两晋赋税制度的若干问题》,《文史哲》,1986年第1期。

3.郑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籍制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5)

华 兴 春 秋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6)

西晋的统治者代表什么的利益(西晋的户调制指的是什么)(7)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 杨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