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孙玉明;校勘、注释:李虹
原文:
注释:1、羽缎:又称羽毛缎,一种毛织品,疏细者称羽纱,厚密者称羽缎,着水不湿,可御雨雪。
赏析:宝玉因见林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为了让自己和宝钗脱离尴尬的境地,便顺水推舟地转移话题询问“下雪了么?”当他听到地下的婆娘们回答“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之后,又接着追问“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不料黛玉却不肯放过他,紧接着他的话茬儿追问:“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也只好尴尬地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从情理上来讲,宝玉这次独自一人前来探视宝钗,确实是有些对不起黛玉。因为第七回中宝玉也是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特意在从周瑞家的口中得知宝钗“身上不大好”时,便赶紧以林黛玉和自己的名义打发丫鬟去给薛姨妈和宝钗请安,并许诺“异日再亲自”去看望她们。然而,当他今日“再亲自”来探视宝钗时,却自己偷偷地跑到了梨香院!这从黛玉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宝玉理亏。在“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句旁,甲戌本有两条批语点赞说:“岔开文字。”“(避)繁章法,妙极妙极!”其实,在这里,不仅宝玉有岔开话题的意思,作者也正好借机顺势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红楼梦》中许多情节的转换,都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其实也是一个心思非常细致的人,她因见薛姨妈在“那里摆茶果子”,便跟宝玉商量说,自己这就“叫丫头去取了斗篷来”,顺便“说给小幺儿们散了罢”。这也说明她也是一个非常体贴人的人。请注意,前文只说宝玉由“众嬷嬷丫鬟伺候”着,此处却又出现了“小幺儿们”。只不过是到隶属于荣国府大院中的一处小院落来探视一下自己的姨妈和表姐,却要如此地兴师动众。这也再一次说明,贾宝玉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贵!当然,即使把宝玉写得再尊贵,我们也只能按照小说中的具体描写,说贾宝玉是荣国府中的一个公子哥儿,而绝对不应该凭空想象他是什么皇帝、太子之类的人物!
原文:
注释:1、鸭信:鸭舌头。信,舌头。
赏析:在“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叫人做的好鹅掌鸭信!’”句下,甲戌本有批语阐释说:“为前日秦钟之事,恐观者忘却,故忙中闲笔,重一渲染。”其实,这条批语,也只说出了一重意思。在这里,作者更主要的用意是要通过宝玉夸赞自己“前日在那府里”,曾经品尝过“珍大嫂子叫人做的好鹅掌鸭信”,以便引出薛姨妈也拿出“自己糟的”“好鹅掌鸭信”让他品尝,然后再引出宝玉“这个须得就酒吃才好”,再让薛姨妈“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然后引出宝玉和李嬷嬷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顺理成章地衍生出以后的故事情节。因为在薛姨妈这里,一是因为宝玉是小孩子,二是因为这不是正餐,只是一顿普通的茶点,所以薛姨妈应该是不会拿酒给他吃的。当然,由于后面宝玉等人都吃了酒,所以一顿普通的茶点也就变成了正餐,又是喝汤又是喝粥的。
原文:
注释:1、搪:抵挡,抵御。
赏析:按照常理,小孩子无论在家在外,都是不应该喝酒的。李嬷嬷虽然是奴才身份,但作为贾宝玉的奶妈,也有管教宝玉的责任和义务。倘若她阻止宝玉喝酒是出于对宝玉的关心和爱护,那也会博得读者的同情。但在这里,李嬷嬷却是为了怕自己担当责任,唯恐受到贾母和王夫人的责骂,自己“白赔在里面”。所以她说,如果“当着老太太、太太”的面,即使贾宝玉“吃一坛呢”,也与她毫无关系。不仅如此,李嬷嬷还当着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等人的面,揭了宝玉的老底:“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这让宝玉在心理上如何承受?更为可恶的是,这位李嬷嬷说话时居然毫无顾忌,说什么“想那日”因为自己“眼错不见一会”,就“不知是哪一个没有调教的,只图讨”宝玉“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宝玉“一口酒吃,葬送的”她李嬷嬷“挨了两日骂”。这些话,如果认真计较起来,岂不可以说是在指桑骂槐地数落薛姨妈?更何况薛姨妈既是贾宝玉的亲姨妈,是长辈,又是这次茶点小宴的东道主,李嬷嬷作为一个奴才,在这里阻三挠四地净做这些败兴事,说这些扫兴话,也确实是太不识体面了!所以,当薛姨妈听了她这一番话后,便毫不犹豫地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最终结局是宝玉也达到了目的,李嬷嬷也不用再担什么责任,还顺便噌了一顿小酒犒劳犒劳。
“何苦我白陪在里面”:列藏本、梦稿本、舒序本无“何苦”二字。
“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列藏本、舒序本为“你只管放心,你们哥儿吃多了回去,老太太问时有我呢。”
“搪搪寒气”: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舒序本为“搪搪雪气”。
配图 谭凤环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