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1)

众所周知,在三国之中,曹魏的整体实力最强,而蜀汉和东吴,都和曹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尽管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还是恢复了蜀吴联盟,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

为了能够起到1 1>2的效果,蜀汉和东吴也曾不止一次联手北伐中原。比如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在这一年两次北伐中原。而就孙权来说,也没有闲着,而是和曹魏进行了石亭之战。当然,对于蜀汉和东吴第一次联手北伐来说,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却没能从根本上重创曹魏。于是,到了公元234年,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此战,诸葛亮率军出斜谷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下营寨。而就东吴来说,孙权则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曹魏镇守的合肥。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2)

一方面,就蜀汉来说。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再率数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同年四月,蜀汉大军出斜谷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下营寨。司马懿认为“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因此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汉大军自行撤退。

魏将郭淮认为汉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汉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粮草供给不足,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原的时候,也准备和曹魏相持下去。更为关键的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孙权已经出兵进攻合肥了,这更加给了诸葛亮坚持下去的底气了。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3)

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今岐山县石头河)东,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遣士兵架桥,一方面派遣弓弩手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另有一次,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之策,想要调离魏军攻下阳遂,被郭淮识破,预先有备而进攻失败。

到了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之后的安排。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在进行临终安排的话,并没有让魏延参与其中,只是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由此引起了魏延和杨仪的激烈较量。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4)

不久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就在五丈原军营中与世长辞。在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与此同时,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经殒没,率军追击,姜维击鼓整军,做出状击,司马懿不敢进攻,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得到了渲染。不过,实际上,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姜维确实在诸葛亮去世后击退了司马懿的追击。

伴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汉北伐自然告一段落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孙权对于合肥的进攻,已经被曹魏化解了。

另一方面,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派遣使者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孙权误以为魏明帝曹睿不会率大军前来,于是,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5)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这一次蜀汉和东吴联手北伐,孙权是非常重视的。对于诸葛亮来说,因为蜀汉的整体实力有限,最多只能动用数万兵马。但是,孙权则调集了10多万大军来进攻曹魏。在孙权看来,因为诸葛亮北伐曹魏,后者很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在雍凉一带,这样自己拿下合肥的胜算将会明显增加。不过,实际上,司马懿完全抵挡了诸葛亮的攻势,这让魏明帝曹叡没有必要调兵遣将来支援司马懿了。

面对孙权大军,曹魏的合肥新城守将张颖等拒守力战,使得孙权久攻不克,双方一直战至七月。而这,无疑给了魏明帝曹叡率军支援,争取了有利的时间。所以,到了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东行。魏明帝曹睿的大军距离合肥新城还有数百里的寻阳时,孙权便恐惧而退走,进攻淮水流域的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进攻汉水流域的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6)

最后,对此,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中记载: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曹叡)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卫臻传》中也记载:帝欲自东征,臻曰:"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对此,在笔者看来,尽管有了蜀汉的配合和牵制,不过,孙权大军还是没能拿下合肥这座城池,这无疑是东吴大军攻城能力相对较低的一个体现。在汉末三国时期,东吴一方多次进攻合肥,并且多次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东吴始终没能从曹魏手中拿下合肥这座城池。

蜀汉北伐之后发现了什么 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7)

总的来说,蜀汉和东吴第二次联手北伐,可以说是以全面失败而告终。对于蜀汉来说,因为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不仅无奈撤军,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大规模的进攻曹魏了,也即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至于东吴,也在公元234年后暂时停下了进攻合肥的脚步。换而言之,因为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蜀汉的配合,孙权也不愿意独自北伐曹魏了。于是,在公元234年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事相对较少了,也即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了。对于曹魏来说,在蜀汉和东吴的进攻放缓之后,选择派兵消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这无疑增强了曹魏的整体实力,也即扩大了曹魏对蜀汉、东吴的领先优势。对此,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