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从年轻到老的(看周星驰的童年到青春)(1)

一、俊采星驰,母爱让他受益终身

从贫民区的普通孩子,到享誉世界的“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成长经历,比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电影故事更加精彩、更为传奇。

周星驰的电影,是拍给成年人看的童话,因为无论过多少年,他的内心依然单纯得如同孩子。因此,唯有了解周星驰的童年,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电影。

个体力量极其有限,一个人的成功,必定离不开超高的天赋、自身的努力、机遇的垂青,以及贵人的援手。

周星驰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到底是哪一个?万梓良、李修贤、刘镇伟、梁家仁、王晶……这些人在周星驰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们,周星驰可能会永远寂寂无名,但他首先要感谢的是一位女性。

她就是凌宝儿——周星驰的母亲。

1962年6月22日,原本只是日历上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对于无数“星迷”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这天晚上,从香港破旧的九龙城寨一户普通人家里,传来了一个新生男婴的哭声。

当时,在香港这个弾丸之地已经聚集了近五百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1949年之后陆续迁来的新移民。他们有的怀抱着远大理想,有的屈服于命运,有的一直野心勃勃,有的只能得过且过,毕竟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个体的生命极其脆弱,简直不堪一击。

可这个新生儿的母亲凌宝儿,即便生活在贫民区,也从不愿意让自己变得粗陋浅薄。她是广东宝安人,父亲曾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这和周星驰日后的老板向华强兄弟类似。因为从小饱读诗书,并曾在广州师范大学就读,所以她深深懂得知识对一个人性格塑造的巨大作用。

此时,她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幻L,名叫周文姬。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汉末三国时期的才女蔡文姬。这个刚降生的男孩,更让她的无限希望有了寄托。初唐大才子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是凌宝儿一直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看着眼前初生的婴儿,听着他的哭声,想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球星驰“,这位年轻的母亲,突然眼前一亮——自己的孩子,就叫周星驰吧。

男孩的父亲周驿尚来自上海,有着“魔都”小市民式的精明,却没有上海人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没有上海男人对媳妇体贴到骨头里的教养。

过了两年,周星驰的妹妹周星霞出生了,一家五口挤在破旧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架子床,吃的更是毫无营养。谁能想到,未来的巨星会成长于此?

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与各自理念的不和,夫妻俩堪称同床异梦。在小星驰7岁的时候,这段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他们走向离婚的过程中,周星驰是重要一环。

2006年,凌宝儿在接受记者釆访时,透露了事情的真相:“记得一次与孩子们到戏院看<埃及艳后》,当时只有几岁的星仔突然指着誦E座位大喊,,妈妈,爸爸在那里!’我往前一看,发现丈夫与一名女子在一起。”

凌宝儿可以对丈夫百般迁就,但是绝不能容忍出轨。于是,这对原本就不被人看好的夫妻终于各奔一方。三个子女的抚养权都被判给了母亲。深爱孩子的凌宝儿,知道他们如果跟着父亲会有什么结果,所以她什么都不想要,只想留下孩子的抚养权。

有人认为,缺少父爱的男孩,在母亲的纵容溺爱之下,很可能会缺少阳刚之气,变得自私褊狭,但事实并非如此。更何况,如果没有凌宝儿的照顾与教育、付出和牺牲,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喜剧之王”。

离婚后不久,凌宝儿又结了婚,并生下了第三个女儿,但这段婚姻很快就破裂了。从此以后,周星驰一直在单亲家庭的氛围之中长大,但他的童年生活是相当开心和充实的,他甚至没有时间去体会什么“童年阴影”。

为了养活四个孩子,凌宝儿常常要打三份工。无暇照看子女之时,她就将周星驰和周星霞寄养在庙街的母亲家。

庙街因为街上有妈祖庙而得名,和旺角类似,庙街也是香港久负盛名的街道之一,同时庙街还有全港最知名的夜市。许多港片都曾在庙街取景,譬如刘德华主演的《庙街十二少》。

周星驰的外婆和母亲都很勤劳,外婆完全没有舒舒服服安度晚年的打算,依然在摆地摊卖指甲刀。两个孩子跟着外婆的时间长了,也学会了帮...

庙街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凌宝儿很快就把两个孩子接回来了。她知道老人往往会过度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作为一个单亲母亲,凌宝儿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有一段时间,她一早就要去医务所上班(做护士),下午下班之后,还要在家为客户裱画,经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合眼,睡两三个小时,她又要起床准备去医务所上班。靠着这样的劳累与坚持,凌宝儿以一己之力抚养大了四个孩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把所有的困难与压力都扛在自己肩上,从不会拿孩子出气,也从不愿意让他们意识到单亲家庭的种种麻烦与不幸。

凌宝儿身上的艺术细胞,更是让周星驰受益匪浅。

和许多香港女性一样,凌宝儿特别迷恋粤剧。当时的社区教堂会组织戏剧聚会,凌宝儿自然也成了其中一员,她还要求儿女们充当她的观众。年幼的周星驰坐在台下,看到母亲那样的全情投入、那样的乐在其中,即便他根本听不明白,即便他希望出去玩,即便他会不合时宜地发出响亮的笑声,他也依然为母亲的认飾热情所感动。

多年之后,在他的代表作《喜剧之王》中,男主角尹天仇和一干好友在社区内免费表演话剧《雷雨》,这显然含有向凌宝儿致敬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对表演的兴趣,激发了他的表演欲望。

凌宝儿特别欣赏一位名叫林祥园的歌唱家,经常跟着录音机模仿他的唱腔。林祥园演唱的《蝶恋花》,更是她的最爱。周星驰并没有成为一名歌手,但他对音乐有着不错的鉴赏力,他的很多电影配乐都展示出了很高的水准,有些甚至是他自己哼唱出来后交给乐师谱曲的。所以说,童年时的宝贵经历和耳濡目染,于他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凌宝儿还持续做了一件事,让周星驰每次回想起来时都非常感动。

在当时的香港,许多收入微薄的家长会给孩子买大码的衣服,为的是可以多穿几年,以减少家庭开支,但凌宝儿从来不这么想。她要孩子穿得大方得体,在学校有自信心。因此,在这方面的开销她从来不吝啬,哪怕她要多打一份工,多熬几天夜。

当周星驰和姐姐妹妹们穿着合身的衣服走出家门时,自然会赢得周遭的赞许目光,他们自己也相当开心,也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

童年时代的小星驰相当害羞,家里来了生人,他不敢说话,只是躲在母亲背后;母亲上街时想带着他,他也常常不想去;他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凌宝儿一度彳艮担心儿子,希望他多交一些朋友。

不过,小星驰很快就变得贪玩起来,跟别的孩子差别不大了。他结识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两人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打蟬螂。也许是为自己童年的恶作剧反省,在《唐伯虎点秋香》中,演技趋于巅峰的周星驰,表演了一场哭蟬螂的戏,并为它起了个名字——小强。后来,这个名字在全中国都叫开了。

在凌宝儿的悉心照料下,几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平淡却不平庸,简单却不失精彩。那段快乐时光永远留在了周星驰的心底,构成了一段最为美好的回忆。不管长到多大,不管他拍过多少作品、走过多少地方,他的心灵依然清澈得如同孩子。

当然,从小就和父亲分开的周星驰,内心也强烈渴望着父爱。在他的作品中,展示父子情的戏份远远超过了表现母子情的。在他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江七号》之中,他扮演的民工父亲,未尝没有他自己的父亲当年的影子。

二、“龙的传人“,自幼崇拜李小龙

7岁的时候,周星驰被母亲送进了太子道的协和小学。这是一所直属于中华基督教会香港教区的学校,以校风严谨著称。

当时,每到课间休息时会响两遍钟。校规要求:听到第一次钟声时,必须停止手头的活动;听到第二次钟声时才可以走动,回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大都做得很好,但有个孩子例外,并一再因此受到惩罚。他总是喜欢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故意惹大家发笑;别的孩子都停下来了,他偏偏还要继续走;其他人开始走动了,他却又停止不动。

这个小朋友当然就是周星驰了。学校有一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风纪纠察队”,专门负责监督学生的日常举止。周星驰被纠察的次数很多,因此多次受到老师和训导主任的特殊对待,比如罚站、突击考试、用板擦砸等等。这些并不体面的经历,后来变成了宝贵的财富,被周星驰融入那部红遍整个东南亚的《逃学威龙》之中。

老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成年之后的周星驰性格内敛,其实小时候的他也不是特别喜欢交朋友,没事的时候不是看动画书,就齢偷去练功夫。后来,他又迷上了看电影。

彳艮小的时候,周星驰就特别爱看一本名叫《小流氓》的漫画。看书名是不是觉得“很黄很暴力“?其实不是的,这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的成名作,后来改名叫《龙虎门》,还被叶伟信拍成了电影。稍微长大后,周星驰又看了《中华英雄》《猫眼神童》《地球先锋号》《铁甲万能侠》等。漫画中展现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不按常理出牌的路子,让小星驰印象深刻,以至于当他自己拍电影时,作品中也往往带有浓厚的动漫风格,比如被许多“星迷”奉为永久经典的电影《破坏之王》,就是改编自日本动漫。

除了漫画,小周星驰还特别喜欢看电影。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但在20世纪末之前,亚洲的商业电影中心却不在印度,当然也不在日本和韩国,而是在香港这个面积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中。

如同《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一样,小星驰没事就往影院里跑。那个时候的电影院大都不在商场,而在街区,不是多厅,而是单厅,票价相当便宜,放映条件也相当简陋,对“熊孩子“也相当客气:即便知道他们逃票,也不会点破,更不会把他们请出去。

长大之后的周星驰回忆道:

那时在香港,每晚有很多电影上映。午夜场还会放很■多四五十年代的粤语片及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很多伟大的演员,很多经典电影,我从小就爱看。

有些人,注定是为电影而生的。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影坛,还是明显的“阴盛阳衰”,各大电影公司都喜欢力捧女星,普通民众喜欢追逐女星,各路媒体也喜欢报道女星的绯闻。

女演员成名的门槛低、曝光率高,炒作容易,更容易得到资本(家)的青睐,片酬也胜过男演员,以至于连胡金铃、张彻和楚原等人拍摄的功夫片都要找女星来出任第一主角。后来,随着王羽、狄龙和陈观泰等硬汉类型的明星扎堆崛起,“大男主”类影片才逐渐增加。

当时香港的影视圈,由邵氏和电懋两家公司二分天下,另有多家活跃的小公司,中文普通话电影处于主导地位,中文粤语片的市场不大。岳枫、李

翰祥等一线导演非但从来不拍粤语片,而且他们自己连粤语也不会讲。年轻人想要进入娱乐圈,就得说普通话。

但有一个人出现并彻底改变了香港电影的游戏规则,还拉开了“东方好莱坞”走向巅峰的大幕。因为他拍的是硬汉功夫片,这一类型片从此大行其道;因为他将男性角色表演得异常出彩,此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影片以男性为第一主角;而他最终的离奇身亡,也为其生涯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他在香港只主演过三部动作片,但每一部都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再刷新香港电影的诸多历史纪录。

他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就像一颗最璀璨的流星,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香港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他的粉丝数以千万计,估计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其中一个叫周星驰的小朋友会因为他而立志走上电影之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詹姆斯?卡梅隆在观看了《星球大战》之后,决心成为一名导演;彼得?杰克逊在看了《金刚》以后,立志做一名电影特效师;而李小龙的电影,则让童年的周星驰激动不已。

小星驰生平在电影院看的第T陣影,正是李小龙返港后拍摄的首部动作片巨制《唐山大兄》。当然,小星驰可能并不知道,当时的电影并不能现场收声,而且李小龙本人并不会讲普通话,影片中李小龙讲的普通话,是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在后期找人配上的。不过,电影中李小龙标志性的叫声,倒的确是他的原声。

在影片中,李小龙饰演的外乡青年郑潮安一直忍气吞声并隐藏武功,但在看到工厂同事接二连三地出事之后,他内心的正义感终于爆发了出来,立志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

平心而论,《唐山大兄》的拍摄手法并不足以构成革命性的经典,故事也偏简单,但李小龙的真功夫与男儿豪情,以及那种拳拳到肉的真实感与瞬间爆发力,让香港观众深为痴迷,大呼过瘾,愿意看了又看。在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榜上,《唐山大兄》以320万高居第一,接近亚军《拳击》和季军《新独臂刀》的总和。

第二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也相继打破香港票房纪录,并成功包揽前两名的位置。整个香港都深深地为李小龙的巨大魅力所折服,并且陶醉其中;整个华人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李小龙旋风”。

在《功夫》拍摄、宣传期间,周星驰曾于受访时说道:

李小龙是我的偶像,(我)小时候在戏院里看的平生第一部电影就是他主演的,那部影片让我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接连又看过几部他主演的电影后,我立志做一个武术家或是一个演员,如今我努力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因为他。

这番表白,绝对不是溢美之词。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73年7月21日,刚过完11岁生日的小星驰被一则消息惊呆了。人生中第一次,他体会到了死亡带来的无尽悲伤。

周星驰枯坐在床上,久久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从母亲那里要来零花钱,生平第一次去买了份报纸。报纸的头版上登着偶像的讣告。

报纸上讲,1973年6月,李小龙在美国拍摄完《龙争虎斗》之后返港,准备完成之前搁置的《死亡游戏》;7月20日,一直身体健康的李小龙在自己家中(后来才搞清楚,是在女星丁佩家中)突然离奇倒下,经抢救无效之后与世长辞。

这位功夫巨星,当时还不满33岁,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只拍摄了三部粤语片,就造成了极为轰动的效应。如果他的辉煌能再持续五六年,那么香港电影的版图一定会有更大、更了不起的改变。

可惜,一切假设都不会成真了,世间再无李小龙。

不过,小星驰对偶像的崇拜一点也没有减弱。李小龙的精神没有死,一直燃烧在他的心里。如果影院放映李小龙的电影,他还是会第一时间跑去观看,即使看过多次,几乎记熟了每个情节,他依然乐在其中。正义、善良、努力、执着,这是偶像的电影传递给周星驰的精神,也是后来他不少作品中男主角的性格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星驰觉得光看电影已经不够过瘾,他要学武,要走李小龙没有走完的道路,要成为一名动作明星,在大小屏幕上展示中华武术的精髓。

上小学时,周星驰个子不高,模样也算不上“靓仔”,学习成绩不好,见了女生还害羞,当然很)催讨到小姑娘的喜欢,不过,他似乎有自己的绝活。

《精武门》中,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曾有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匾的高光表演,而周星驰也不含糊。有一次,凌宝儿接到了老师的通知,得知周星驰的所作所为后,她气坏了。

原来,她的儿子当着几个女生的面卖弄武功,一个飞脚把教室门口的班牌号给踢了下来。

这种牌子离地近两米,按说,一个小学生助跑后能用手摸到就算不错了,而周星驰这个看似腼腆的“熊孩子”,居然玩出了凌空踢腿的花样。若说是为了吸引女同学的关注,那可真是够拼的,毕竟一不小心就可能受伤。

从此之后,有些同学不叫他周星驰了,改叫“周小龙“——显然不乏调侃挖苦的意味。不过,周星驰不在乎。多年之后,他主演的电影《龙的传人》中的角色就叫周小龙。

当时,在离周星驰家的不远处,李小龙的师兄黄淳梁开设了一家武馆,教咏春拳,学费一个月一百元。为了不让母亲破费,也是因为担心她不同意,小星驰用自己打零工的钱支付了三个月学费。这也是他孩提时代仅有的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

在武馆训练时,周星驰展示出了不错的潜力,但后来他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此后,他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跑到附近的公园练武。除了咏春拳,他还自学了太极拳、西洋拳、铁砂掌和轻功等。

中华功夫博大精深,但这种自学是相当危险的,周星驰自己也不是不知道。他练习铁砂掌时,要将手插入烧热的绿豆之中,反复戳击。小星驰还算明智,只练右手,他心想万一出现意外,左手还可以保住。母亲很快注意到了他长满老茧的手,并严令其不得继续训练。

到了中四(高一),周星驰似乎一下子开窍了。他决定发奋读书,不再痴迷功夫,不再和别的孩子打架,不再逃课看电影,要和别的孩子一样,将时间花在读书上。就这样,他努力了两年,信心满满地走向了考场。

成绩出来了。除了国文,周星驰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惨不忍睹。看来,大学之门对他算是彻底关上了。他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文化学习对他来说是短板。

高中毕业后的周星驰在一家船务公司做助理,每月拿五六百元薪资,虽说日子过得也算轻松悠闲,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在李小龙的精神鼓舞下,他很快就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电视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无线电视台(TVB)与丽的电视台(后来的亚视,ATV)互相竞争,使广大香港市民成为受益者。武侠和动作剧是当时的主流,与李小龙齐名的动作巨星梁小龙也回归电视,先后拍摄了《霍元甲》《陈真》和《再向虎山行》等热播剧。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是一位血气方刚,竭力维护民族大义的英雄,而梁小龙诠释的陈真则少了几分莽撞,多了一些睿智。更值得称道的是,电视剧的导演为陈真安排了一位日本女友,这令作品闪耀出更多的人性之光。这个设定也被之后的大部分关于陈真的电影继承。

1980年,由新一代偶像周润发、赵雅芝和吕良伟主演的《上海滩》在香港^造了若干收视纪录。剧中许文强头戴礼帽、围着围巾的帅酷造型,以及他义薄云天的英雄担当,着实吸引了很多男生,而三大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让无数女观众唏嘘不已。

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北影、中戏这样专业培养表演人才的高校,因此无线电视台的艺员培训班事实上就起到了香港“造星工厂”的作用。培训班挑选学员时,不完全看长相,不重名气,更不在乎家庭背景,而是按照自身严格的选拔标准择优录取,严格培训,比如周润发在被第3期培训班录取前,只是一个到处打零工的苦孩子。他的同学林岭东和晚一期的杜琪峰在顺利完成课程之后,则明智地选择退居幕后,最终成了一线电影导演。

1980年,周星驰报考了第10期艺员培训班,但没有被录取。这一期的学员中,名气最大的是日后的影歌双栖天王刘德华。当时的周星驰并没有气馁,反正TVB每年都会招生,而且培训班最为人称道的一点是允许以前考不上的考生继续考。

第二次考试,他准备拉自己的“死党“一起行动。

风雨同路,朋友一生一起走

天才总是孤独的。周星驰虽不热衷和擅长交际,但幸运的是他有几个真正的好朋友。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经常会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跳出来冒充女人,搔首弄姿,并且以抠鼻孔作为自己的招牌动作。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唐伯虎点秋香》之中,此人倚在小桥上,用背影诱惑唐伯虎。这之后,他有了一个比本名更响亮的外号——如花。

这个人名叫李健仁,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他只演过一些“贱人”。有人说周星驰最拿手的本事不是拍戏,而是得罪朋友,而他与李健仁的友谊却持续了半辈子。

上中学时,李健仁与周星驰是同桌。周星驰以李小龙“铁粉”自居,有事就练拳习武,没事就和李健仁切磋。李健仁哪里是他的对手,经常被他打屛身疼痛,但也不敢吱声,否则会被打得更厉害,伤得更重。不过,尽管如此,他依然成了周星驰屈指可数的“死党“之一。

两个小伙伴曾一起到钢琴酒吧当侍应生。在那里,周星驰听了一遍又一遍的《陆小凤》《小李飞刀》等老歌。这些老掉牙的歌曲成了他日后去卡拉。K的必点曲目。

他是一个很恋旧的人,当然珍惜少年时的朋友。

后来,周星驰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并由此直接打开了后者的巨星之路。

这位新朋友就是梁朝伟。

作为香港影坛屈指可数的超级明星,且从没在大银幕上合作过的周星驰与梁朝伟,居然是多年好友,这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香港实在太小了,他们小时就认识,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关于这两位巨星结识的经过,在影迷当中流传着若干不同版本,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

1978年暑假,年方十六的周星驰在某个工厂打工。一天下班之后,他骑单车赶往戏院,准备观看李小龙主演的美剧《青蜂侠》。因为害怕迟到,年少的他把车子骑得飞快。在一个十字路口,另一辆单车猛地冲了过来。周星驰见势不妙,麻溜地从车上跳下来,然而两辆单车还是狠狠地撞在了一起,那个骑车人也倒在了地上。当时周星驰没有火速逃跑,而是赶忙上前查看对方的伤势,没想到那人很快站起身来,还向他说“对不起”,这让周星驰感到挺不好意思的,也回了句“对不起”。这时他也看清了对方,发现对方长相非常秀气,是个标准的帅哥,只是个头比他略矮一点。

两人见对方没事,便各自离开了。结果,他们居然又在电影院遇到了——原来大家都是李小龙的粉丝啊。这位小帅哥告诉周星驰,他叫梁朝伟,是个电器售货员。共同的偶像让两人成了好朋友。

另一种说法就更有戏剧性了——梁朝伟追求过周星驰的姐姐周文姬。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周文姬比梁朝伟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对于15岁就辍学打工的梁朝伟来说,周文姬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戲姐姐,自然得讨好弟弟嘛。这个说法居然还得到了著名导演王天林的确认,可见并非空戏风。

周星驰只比梁朝伟大五天。两人都生于1962年6月,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同样由母亲抚养长大,同样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同样略为内向羞涩,同样不喜欢交际,同样是李小龙的粉丝,同样能用作品迷住无数少女。

在《武状元苏乞儿》《破坏之王》《喜剧之王》等作品中,周星驰展现出来的那种可以为真爱牺牲一切的恋情观,既让我们怅然若失、黯然落泪,也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也是^些作品成为永恒经典、被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缘由。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周星驰再低调内敛,透过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也会发现,他的个人表现与银幕角色的魅力并不能混为一谈。当然,无论周星驰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都不影响其作品的伟大。

相比之下,梁朝伟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传统保守一些,虽然他也经历过与曾华倩和黎美娴的失败恋情,但自1988年与刘嘉玲恋爱之后,两人已携手走过三十多年。

当周星驰怂恿梁朝伟一起报考艺员训练班时,后者还只是个售货员。乐天知命的伟仔,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干一行爱一行”,那时的他或许还想着日后当个小主管,迎娶一个打工妹,从而平稳普通的一生。

这对好兄弟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合作过,这让无数影迷相当失望。不过,在报考艺员训练班之前,两人曾一起拍摄过一部八分钟的短片。

梁朝伟后来回忆说,短片都是周星驰的点子——他在片中既是编剧和导演,又是演员。故事讲的是一个好人与一个坏人在山里打架。周星驰演好人经过一番龙争虎斗,将演坏人的梁朝伟打倒在地,以啊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周星驰在20岁之前,潜意识中已经有了成为导演的打算。

对于宝贝儿子的想法,凌宝儿表面上没有表示支持,但默许就是同意,就是无声的鼓励了。梁朝伟则比较惨,他的母亲坚决反对,认为儿子都是被那个叫周星驰的坏小子挑唆的,她甚至愤怒地冲梁朝伟说:“衰仔,我一块钱也不会给你的!“

一向听妈妈的话的伟仔将做何选择呢?

几天之后,他向主管递交了辞呈。从此,香港少了一名售货员,却多了一位天王巨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星驰是梁朝伟通向偶像之路的关键一环。

当时正是香港影视业大繁荣的时期,TVB堪称香港的造星工厂,很多漂亮女孩都想参加其主办的“香港小姐”竞选,很多男孩都想成为其签约艺人,因此每一期的艺员训练班都会收到海量的报名表。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筛选环节自然是非常必要的。艺员训练班的选拔分为初试、复试和面试三关,每一关都要淘汰大批报名者,堪称“鬼门关”。

路易.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但命运对周星驰开了个大玩笑。从小就以成为功夫明星为己任的周星驰很快在面试中被淘汰了,而从无表演经验的梁朝伟却因朴实无华的表演被J侦利录取。

几年之后,梁朝伟和四位前辈汤镇业、苗侨伟、黄日华、刘德华一起,并称为“无线五虎“。

据周星驰自己透露,他高中毕业时的身高仅有170厘米,以后似乎也没有再长高过,而招考官一般要求学员身高达到175厘米。为了蒙混过关,周星驰花费巨款买了一双内增高皮鞋。这种破费当然没什么用,现场量身高是要求裸足的。不过,据说梁朝伟的实际身高没有170厘米,可见造成周星驰落榜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身高。

这次失败对周星驰的打击不小,但他岂能轻易放弃?他又连续考了两次,最终进入了第11期的夜间训练班,这样一来,他也算是梁朝伟的同学了。

夜间班类似当时内地的电大、夜大一类机构,与日间班相比,学生整体素质稍差。周星驰的同学中,有不少日后成为明星的,如金马影帝吴镇宇、无线视帝欧阳震华、大帅哥关礼杰、反派专业户李子雄等。吴镇宇也是考了四次才考进夜间班的。

其实,周星驰本来并没有机会读夜间班的,但他有贵人相助,而且这位贵是个漂亮姑娘。

后来成为著名演员苗侨伟妻子的戚美珍,当年是无线第10期训练班的学员。她家里开了一个眼镜店,她有时会过去帮忙,而周星驰家就在眼镜店对面的楼上。

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周星驰对身边的美女自然相当敏感。有一次,为了看看戚美珍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那般漂亮,他居然冒充客户去她家的店里买墨镜。当时,戚美珍的父母都有事外出了,她一个人看店。因为不熟悉价格,她把墨镜按高于定价近一倍的价格卖给了周星驰,也从此记住了这个略显憨厚的大男孩。

戚美珍也生于1962年,但比周星驰大五个月。因为是街坊,她和周文姬成了闺蜜,两人经常一起去看电影、打保龄球,有时也会带上周星驰。

顺利通过训练班的考试之后,戚美珍与TVB正式签约,成为台方力捧的小花之一,合作对象都是黄日华、苗侨伟等当红小生。1984年,她与周润发等人领衔主演的金庸大剧<笑傲江湖》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周星驰在面试中表现不佳,当训练班主任刘芳刚准备将其淘汰时,戚美珍第一时间找到了刘主任,极力向他说明这个男孩子的优点,比如功夫好、演戏刻苦、有喜剧天赋等。戚美珍说了半天好话,刘芳刚不好意思不卖这个人情,就把周星驰招进了夜间班,打算后续看看他的表现,如果他表现不好的话,就让他收拾东西走人。

不管怎么说,周星驰的明星之路,总算迈出了艰难而极为关键的第一步。在此,每一位星爷的粉丝都应该对戚美珍说声:“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