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雍正王朝》剧中的两位老师:太子的老师王掞和胤禛为儿子安排的老师邬思道。

王掞,在剧中一直被众人称为王师傅,是康熙安排用来教导太子的。

雍正王朝邬先生这个角色的意义(聊聊雍正王朝中的两位老师)(1)

虽然《雍正王朝》开始于康熙四十六年,此时的太子已经人过中年。不过从剧中的一些桥段,我们还是能看出来,太子这漫长的成长经历,必然是充满了五味陈杂。

首先自己自幼丧母,而父亲康熙皇帝虽然很仁爱、慈祥,但是因为要处理军国大事,每天陪伴他的时间很少。所谓“有国无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可以想象得出,太子自幼缺少母爱,又得不到多少父爱。唯一日常陪伴他的,就是自己的老师王师傅。因此,在太子心目中,王师傅相当于充当了半个父亲的角色。

但是王师傅,却偏偏没能担任好这个既是师傅,又兼做父亲的角色,毕竟身份和地位所限。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尽量规劝太子。但是劝来劝去,太子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深渊。

太子之所以走向深渊,是因为他所处的外部成长环境实在是太过凶险。

他自年幼就被康熙安排为太子,未来的皇帝,如果论权力、地位,举国之下除了康熙之外,也没有谁能够和他相比较。然而,这样一个身份和地位,久而久之,就容易出问题。康熙那么多儿子,大家本是一父所生的兄弟,凭什么你要比我们高出来一等?凭什么将来继位的是你,而不是我们?

所以,在太子成长的漫长历程中,这些蠢蠢欲动的兄弟中,给他使绊子、玩阴谋的经历必然是数不胜数。然而,王掞师傅对于这些却是爱莫能助,一来自己本身没有多少参与朝政的权力,二来整个清王朝的局势也是错综复杂,王师傅虽然是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却未必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康熙看似给太子安排了最优秀的老师王师傅,但是这个王师傅只是传授给他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对于那些需要言传身教、自己领悟的治国方略,太子从王师傅那里是学不到的。而常年来受制于众多兄弟对自己的坑害、暗算,太子也渐渐心生很多怨言和惫懒情绪。毕竟自己有一个那么能干的老爹,留给自己发挥的空间就少了很多。

晚年的康熙,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将自己非常看好的孙子弘历召进宫内,表示自己要亲自教导他。

邬思道作为胤禛特意从民间请来教导自己几位儿子的老师,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结局。

雍正王朝邬先生这个角色的意义(聊聊雍正王朝中的两位老师)(2)

邬思道本人并非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而是有韬略、有智慧,这使得他看问题的层次和境界,不是王师傅能够相比的。所以在教导胤禛的孩子的过程中,邬思道既能够把握住大的方向、格局,同时又能从细节入手,着重培养几个小阿哥学有所长,而不是单纯增长一些书本上的知识。

当然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为在个人”。邬思道所教授的弘历、弘时、弘昼,最终的结局也是不同的。弘历因为读书勤快,临场又能发挥优良,结果获得康熙认可,基本上也是名分早定。弘昼虽然是兄弟中悟性最高的,但是却是最佛系的,早早地参透了人生的悲苦,所以提前退出了对帝位的争夺,弘时则不同。或许是弘历早早地名分确定,使得他更加不甘于现状,在八阿哥的蛊惑下,弘时走上了人生的岔路口,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点,恐怕也是邬先生始料不及的吧。

雍正王朝邬先生这个角色的意义(聊聊雍正王朝中的两位老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