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忱


财经

产业

轮胎零售业的寒冬(山东轮胎业的寒冬)(1)

▲2017年至今年8月1日,山东已经有35家轮胎企业倒闭破产清算。

进入8月以来,随着我省环保督察专项行动的快速启动,化工行业的环保督察加大了力度,轮胎橡胶行业作为山东化工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轮胎原材料生产的多家企业及轮胎制造商都面临停产整顿的生存危机。其中包括名列国内轮胎前十的轮胎巨头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截至8月1日,我省已经有35家轮胎企业倒闭破产清算。 (下称山东永泰)已悄然破产半个月,山东轮胎产业的大洗牌还在进行中。

轮胎大整治

早在2017年2月6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就强调了山东这一工业大省去产能、治雾霾的决心。

2018年山东省省长龚正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特别强调,山东要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倒逼钢铁、煤炭、水泥、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灵活运用多种债务处理方式,稳妥实施兼并重组或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可以看出,山东痛下决心倒逼上述重点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以期解决煤炭消耗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而在这份重点行业产能过剩退出的名单里,轮胎行业赫然在列。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过去山东的整个轮胎行业也经历过辉煌,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产能逐渐过剩,市场上低价竞争日益激烈,山东轮胎注定走向没落。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当地轮胎企业,先后破产重组就是例证。

去年,倒闭的德瑞宝被恒丰收购,福泰尔倒闭之后,法院强制执行发现该企业居然没有任何可执行财产。如此凄凉场景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原材料的上涨也使轮胎业祸不单行。在低价恶性市场竞争泥淖中挣扎的山东轮胎企业,在2016年又迎来了原材料的涨价风暴。一轮涨价过后,很多轮胎企业进入“裸奔”状态。买不到原材料的轮胎企业不得不被迫停工停产。

而如今面对轮胎价格的一路猛涨,他们也只有兴叹。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卖工厂和设备来维持。没有产能,对一家工业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死路一条。

2018年上半年,山东为实现化工企业的减量提升,要求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5000家以内。目前省内共有620家化工企业关闭转产,2614家企业停产整顿,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

今年上半年启动的环保督察,检查范围更广,惩治力度更强,橡胶和轮胎生产企业大多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较多的产业,而轮胎橡胶行业更是在本次重点整治行业范围之内。截至目前我省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5.7万项,完成整治13.2万项,整改率达到84.1%。

在轮胎生产集中的东营广饶县,当地环保局公布了环保处罚情况,7家轮胎相关企业榜上有名,处罚金共计911249元。

35家破产清算

2017年至今年8月1日,山东已经有35家轮胎企业倒闭破产清算。

名列国内轮胎前十的轮胎巨头山东永泰集团有限公司已悄然破产半个月。

8月2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山东永泰破产清算报告,正式启动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程序。公告内容显示,据广饶县财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7月16日裁定受理山东永泰集团清算一案,并指定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担任山东永泰的管理人。

截至清算前,山东永泰的被担保债权金额已达25.36亿元,面临着105项法律诉讼,28次失信被执行人和11次动产抵押。

山东永泰的首次债权人会议将于10月15日召开。按照规定,债权人应在9月30日前,向山东永泰管理人申报债权,书面说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据悉,山东永泰集团成立于1996年,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主要生产轮胎、铝镁合金车轮、车身板件等产品,并兼有热电、新能源等业务。其总资产为35亿元,占地800亩,员工有3000余人,可年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15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600万条和供电1.8亿kwh。

其“盾轮”牌子午线轮胎曾被评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山东省出口名牌,产品入选科技部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子午线轮胎是轮胎的一种结构形式,区别于斜交轮胎、拱形轮胎等, 俗称为“钢丝轮胎”。

山东永泰的破产与公司总裁的违法行为有相当大关系,从2017年2月起,山东永泰开始被部分供应商及债权人上门索要欠款。

2017年9月22日,山东永泰总裁尤晓明和副总经理杨永军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被批准逮捕。根据东营市人民检察院的公告,经审查,2016年5月,犯罪嫌疑人尤晓明和杨永军伙同他人伪造虚假贷款材料,以欺骗手段,骗取东营某行胜利支行贷款5000万元,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同年11月,山东永泰名下58项商标被青州市人民法院拍卖,起拍价650万。

在2016年全球轮胎75强中,中国轮胎企业达到30家,其中六成来自山东。

山东永泰所在的东营市广饶县,就为国内轮胎产业最集聚地区,有“轮胎之都”之称。媒体报道称,2011-2016年,广饶县仅子午线轮胎年产能达到1.1亿条,约占全国的1/4和全球的1/16。

山东永泰的“遭遇”并非特例。据相关报道,2017年至今年8月1日,山东省已经有35家轮胎企业倒闭破产清算。

作为国内轮胎第一大省,山东省拥有300多家轮胎企业,占比国内的3/5。

从去年9月迄今,山东省已经有四家轮胎巨头将机器设备、土地、原材料和成品等资产抵押给银行,分别为山东恒丰橡塑有限公司(抵押金额26.3亿)、山东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抵押金额24.5亿)、山东永泰(抵押金额25.3亿)和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抵押金额9.9亿元)。它们此前均为国内轮胎十强企业。

8月10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16家本土企业投资人重整招募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在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7月10日裁定受理的企业中,有五家为轮胎企业,三家为轮胎贸易企业,占到重组招募企业数量的一半。

其中,五家轮胎企业分别为山东奥戈瑞轮胎有限公司、奥戈瑞车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纳英橡胶有限公司、山东奥赛轮胎有限公司和山东德通车轮股份有限公司。

重整招募,是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给破产重组后的公司引入新投资人,促使目标公司重整再生。

山东轮胎企业近一年半来的“倒闭潮”,与2016年开始的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上涨、环保督察加强和企业资金链“互联互保”等有很大关系。

去年,东营市共有20多家轮胎、橡胶及相关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处罚,共多达30余次。

据轮胎世界网消息,“互联互保”是山东轮胎企业最主流的融资方式,虽然容易找到担保方,拿到银行贷款,但如果一家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无法及时还上银行债务,就会牵连大批企业。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在协会调研的39家轮胎龙头企业中,有约15%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四成企业亏损额扩大,三成企业利润率下降,只有15%的轮胎企业产销量和利润增长。

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淘汰落后产能斜交胎730万条,普通型子午胎1800万条,其中全钢胎1000万条,半钢胎800万条,并淘汰退出轮胎工厂十家。

轮胎零售业的寒冬(山东轮胎业的寒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