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六宫粉黛无颜色。”当年杨贵妃是酷爱吃荔枝的,大家都知道荔枝的保存时间非常短。从荔枝产地的广东到达长安,距离至少上千公里,即使在冰块的辅助保鲜作用下,三天以内也必须将荔枝送达目的地,不然很容易发生变质。
古代驿站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是如何来传递信息和物品的呢?在古代除了生活必需品,比如盐、药品等,信息的传递的时效性,要远远大于物品的传递的时效性。这种信息比如是战争信息、灾害信息以及政府的政策信息等。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来讲古代的信息是依靠什么途径来传递的?
邮差
古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人们口口相传。这个传递的过程和载体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水力等。想必大家都听过“八百里加急”这个说法。古代政府根据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将信息传递速度的等级分为多个:150里,300里,400里,600里,800里等。
事态最严重的信息也就是800里加急,马匹大概一天可以跑400公里。400公里换算成一天24小时的话,一小时大概跑16公里。当然不可能是一匹马持续不断的跑,这个中间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换一次驿站。驿站在古代主要是信息传递物品传递的一个中转站。在这个中转站里面会养有大批的马匹和邮差,供信息和物品中转换乘使用。所以八百里加急的信息也就相当于十万火急的重要信息,比如战事信息、灾情信息等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
古代驿站
然而在古代还有一种信息传递方式,速度要远远快于马匹,那就是飞鸽传书。信鸽在古代也被称为飞奴。有研究表明,信鸽一小时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60公里以上,每天飞行时间超过10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信鸽的飞行距离会超过600公里。这个公里数要比马匹的400公里还要多出200公里以上。而且飞鸽传书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马匹。
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可达千里,这速度在古代可谓一记绝尘,绝对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匹敌。飞鸽传书在古代曾经被统治者重视过,比如在秦朝末年,刘邦就是因为飞鸽传书获得项羽截击的军事信息,所以才逃过一劫。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飞鸽传书,最终却被人们放弃,只是作为个人行为或者娱乐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是为什么呢?
八百里加急
首先我们看看信鸽是靠什么方式来识别它的目的地呢?在古代,人们发现信鸽具有归巢能力,也就是携带信鸽外出以后把它放飞,一定距离范围内,它会准确无误的飞回巢穴。它都会经过训练的信鸽能返航是因为它们能感受地球磁场的变化;最新研究揭示,信鸽是借助于它们嘴上的―个有磁性的“地图”来完成长途飞行的。研究表明,鸽子是有“磁场罗盘”和“太阳罗盘”的一种动物,它通过嘴巴上方的地磁罗盘感知可以感知地球磁场,并通过地磁感应来绘制它飞行的“地图”。
信鸽
其次在古代人们不把信鸽作为一种官方的信息传递工具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能单向信息传递信鸽具有归巢能力,那么它们的巢穴只能是一个。比如他的巢穴是在南京,你要从北京来传递信息。那么你只能在北京放飞,那些巢穴在南京的信鸽。也就是说信鸽传递信息的目的地是必须固定的,只能单选,这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传书
二、载重能力非常有限据史料记载,单只信鸽的负重能力大概在10~100克不等。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主要是因为每个信鸽的体力情况和身体机能不一样。载重负荷越大,它的飞行距离和速度就会越低,因此信鸽传递信息的量就比较小。
三、传递信息成功概率差强人意信鸽传递信息的过程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地球磁场、气候、温度、风速、天敌捕捉、训练程度、人类捕杀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信鸽传递信息的稳定性。因此古代信鸽传递信息时,一般都会先后将三只信鸽放飞。目的就是成倍的增加信息传递的成功概率,即便如此,也有很大的概率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四、具有信息泄露的巨大隐患
如果信鸽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被敌人捕获或者被敌人捡到,那么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说是亡国。
综上所述,古代政府鉴于飞鸽传书的种种弊端考虑,绝对不可能把这种具有安全隐患并且不稳定的信息传递工具作为官方指定渠道。马匹传信虽然速度慢了一点,但是它在传递稳定性、成功概率、载重负荷量、安全保密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别走开,更多更好听的名人轶事将会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