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1)

人要经历出生、成婚、归天的大喜大悲,有人称之为人生三大礼节。全国各地风土人情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是风趣,很多地域都不谋而合通过灯作为载体庆贺,如新生儿降生礼的花灯,婚礼典礼的大红灯笼等等。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2)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3)

“丁”在《辞海》里的释义是:人口,男称丁女称口。在客家人的口音里,灯与丁谐音。源于华夏的花灯在客家人庆贺新生儿降生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在:

一是代表光亮的发扬;

二是灯火蕴涵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意;

三是灯成了人丁的象征物。

上灯就带有上丁、添丁的意思。因而在客家宗族里,往往男孩出生都要进行上灯典礼,也即上丁、添丁,祭奠祖先并陈诉祖先族中又添新丁了,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康健生长。上灯,有的地方也叫升灯、吊灯。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4)

“上灯”一般在元宵前后进行,实际是各姓各族为新添男孩而进行的庆贺方式。典礼必须是在本姓本族老祖屋祖祠堂里的祖公厅上进行。按本族上年度上灯典礼以来所生男孩数,在祖公厅梁吊颈挂平等数目的花灯。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5)

客家人很是垂青上灯,给花灯赋予了纳子祈福,美好祈望的蕴意。花灯就成为人们道贺繁衍生子,薪火相传,感恩生命的习惯载体。在客家民间,男孩举行过上灯仪式后,才能成为宗族社会里的正式成员。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6)

除了客家地域外,将灯谐音为“丁”的尚有很多地域,如:陕西、福建、台湾等。和客家人差异的是,他们更多的是突出祈子盼子,在一系列的迎灯送灯习惯中渴望能早生贵子,传宗接代。

广东客家人年三十敬祖公放鞭炮(客家人上灯庆添丁)(7)

上灯吊灯习俗与春节一样,是对血缘意识的一种固化。一年一度的上灯吊灯习俗,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它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连续的道贺,也是对生命的戴德,对生命的敬畏。上灯习俗从古走到今,历经风吹雨打,已变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