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1)

本人强迫症,6:18 推送;本文为原创,

(微专题和微考点除外)

678地理工作室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2)

高三复习利器,请看下面链接

说明:这是出版前初稿,跟正式出版的有些区别。

94.为有源头活水来——著名的调水工程

【试题引入】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河流域灌溉历史悠久,有世界上最大的灌溉系统,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调水量最大的工程。下图为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示意图。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3)

说明巴基斯坦大规模“西水东调”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对策。

【答题模式】

(1)跨流域调水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区域经济(人口、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决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解决印度河平原的缺水问题等。

(2)参照我国南水北调带来的消极影响:

区域

表现

影响

长江

径流量减少

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地区

水位上升

对于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供水区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调水的水质

答案:

原因:东南部,印度河平原耕地高度集中(人口、城市集中),需水量大;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不足。西北部,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小,水资源需求少;西北部河流径流量较大。环境问题:抬高了水位,导致部分地区土壤水涝和土壤盐碱化明显。 对策:渠系衬砌防渗(平整土地)、管井排水(打井抽盐水,有灌有排)。

【试题引入】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4)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题模式】

(1)沼泽湿地的成因答题按照“洼地积水”模式;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主要是地下水位上升(高)和蒸发旺盛。

(2)建设调水工程的目的主要是“除害兴利”。如: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以防洪、防旱、防涝、防盐渍为目的的灌溉和排水工程;

(3)工程设计的优点主要考虑:工程量;服务(灌溉)范围;能否自流;水源是否充足;工程淤积问题(使用寿命)等。

答案:

2.(1)多湖泊沼泽: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

土壤盐渍化: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盐分随土壤水分蒸发在地表集聚。

(2)主要作用:淤高地面,增加耕地淤积;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

依据:所引泾水多泥沙,且含丰富的有机质;建成前有大面积湖泊沼泽,耕地少,且盐碱化严重,郑国渠建成后,该区域经过引渠水淤灌才形成大片农田。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做题巩固】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5)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的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下图为秘鲁示意图。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6)

(1)说明秘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秘鲁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秘鲁东水西调工程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汉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海河流域的北京、天津等地,年均调水量可达95亿立方米。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海河流域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7)

【学生总结】

大家对《微专题》一书的看法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8)

微专题94.著名的调水工程

3.(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而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线路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线路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较大。

(3)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4.(1)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水量消耗多。

(2)影响:改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3)困难:高山缺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5.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欲购微专题请加微信详询

为了减小某一位老师的工作量,所以

您的姓氏拼音

ABC开头的,请加老丁微信121869236

FGH开头的,请加牛老师微信736491854

JKL开头的,请加林老师微信15833208809

MNO开头的,请加马老师微信13932090535

PQR开头的,请加秦老师微信13111361659

STU开头的,请加李晨光老师微信dili100

VWX开头的,请加温老师微信13730040095

YZ开头的,请加张老师微信13785036967

DE I开头的,请加尹老师微信18531011777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9)

全国最大调水工程(微专题94.为有源头活水来)(10)

2018年12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