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着雨,闷热的空气得到一丝丝缓解,就像鱼儿浮出水面是要吸纳更多的氧气一样,我拿着马扎,拿着一本古代汉语字典,坐在敞开所有窗户的阳台上,翻看着字典,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等待并不可怕的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等待并不可怕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等待很难)

等待并不可怕的是什么

外面下着雨,闷热的空气得到一丝丝缓解,就像鱼儿浮出水面是要吸纳更多的氧气一样,我拿着马扎,拿着一本古代汉语字典,坐在敞开所有窗户的阳台上,翻看着字典。

不曾想一直与字典成为了朋友和知己,它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柜,随手便可以翻看。一会儿家人过来,埋怨道:这么暗的光线,你真可以看见?,猛然抬头才发觉,天有些黑了下来,估计夫君认为我傻了。

忽然想起昨天,家里来了很多家人来看侄女,一上午的时间,无论我们在房间里怎么走动和说话,小家伙愣是没醒,一直睡着,人活一口气,孩子的专气真的了不得,她可以屏蔽所有的干扰,是她的神安哪!

人在专注做事的时候,也会忽略外界的所有,心平气才和,心静神才安。

今天早晨想到了一个词:等待。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字:寺,于是查了一下“寺”这个字的字源和释义。

“寺”,金文是形声字,又(手)为形,之为声。本义为手持、拿着。有官署,庙宇,寺庙和近侍的意思。

而“等”是会意字,由表示竹简的竹、表示官吏办公场所的寺两个字组合而成,合起来就指把竹简收拾整齐的意思,本义为相同、同样。

以上是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看过《周生如故》以后,知道古代的很多书都是用竹简写的,那么在官吏办公的场所收拾的竹简应该都是文书之类的了。文书是把语言落在竹简成为文字的过程,也许是说语言同于文字才是等?

而“待”呢?是形声字,双人旁为形,寺为声。本义为等候。“待”的释义有等候,等待,对待,对付,抵御,将,要。

这样看来,“待”不是一个人,而至少是两个人。等待,期待,对待,静待。无论如何待,需要的是时间。

我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中也看到了这个词:等待,那是一位英国的神经病学女博士写的,她说对待精神焦虑要用八个字: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虽然中西方对于事物的表达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这八个字和我们的道很契合,是的,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好与不好,接受所有生命中出现的东西,放空自己,让自己轻些,再轻些,不用力才可以飘,余下的就交给时间,那就是等待。

我们对于空间很有感受,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而这空间的变化却始终在时间的维度里,而且时间一直是一个变量,这样想来,我们人和万事万物有哪个不在变化之中呢?都在的,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不一样的。

此时想起了《道德经》的第一章中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过境迁,事过境迁,不可以固守,尤其是观念,但我们往往固守的就是自己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观念。很难打破。

如果可以时时打破观念,那人就不再一个常人,应该叫修行人了。在这个灵性开启的高维时代,看人自己的选择吧,每个人也都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如此而已。

等待是什么?是最热切的盼望、最真诚的心愿。人生的缘分是注定的,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会有希望,其实等待也是一种希望,有时候我们身处逆境、并不等于失去希望,太阳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来,只要坚持住一切都会有转机。

我认为值得你去等的、应该去等、如果不值得你去等的、没有必要再去等待。

不过等待有结果还算是幸事,就怕有的等待遥遥无期,也许你等待的一辈子都不会有结果,不过、也不要难过一份未知的憧憬,这也是一种快乐 。

其实、等待有时候是幸福和快乐的、有时候却是痛苦的,一个人的等待也许会有一时、也许会付出一生的代价。

等待之所以难,是因为人的耐心不够,“耐”有一个释义是受得住,禁得起。是的,能够受得住,禁得起的心源于放淡各种欲望和奢求,还要能吃苦,这是心性包括的东西,而修行其实就是修的心性啊。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到一定时候,自己是不是有使命的人自己有感觉,那就修自己的心性吧,一定可以。

如果不再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而是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话,你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在利用来修人的心,修去人的心,提升人的境界,那么等待也就无所谓等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