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动态影像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自动电影:一个男人与他的房子》,随后这类影视作品逐渐走向游戏。其中较为著名的当属《底特律:变人》,玩家通过不同的选择,来推动剧情最终走向。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1)

底特律:变人

真人演绎,全动态影像游戏《隐形守护者》

《底特律:变人》拥有优秀的故事剧本,人与机器的矛盾冲突下,是关于玩家一次又一次的人性抉择。《底特律:变人》的成功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扩散,吸引了许多玩家的目光,在被游戏震撼的同时,玩家开始寻找类似的游戏,比如优秀的国产佳作《隐形守护者》。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2)

更像电影的游戏

与《底特律:变人》探讨未来的故事截然相反,《隐形守护者》探讨的是过去,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上,玩家从热血爱国青年,摇身一变成为在日留学的青年,听从组织安排打入敌人内部,玩转碟中谍的戏码,这个过程中玩家将面临一次又一次关乎时代、信仰、忠孝、情义、爱恨、恩仇、人性的抉择,让故事的主角走向不同的结局。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3)

颇具教育意义的 隐形守护者

成也剧本,败也剧本

《隐形守护者》就像是玩家剪辑的电影,玩家的每一次选择就是一次剪辑,最终串成一线编成了一个故事。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却各个演技在线;优秀的剧本下,每个角色都刻画得鲜活饱满,他们不像在演戏,却更胜演戏。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4)

人生如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隐形守护者》的剧本是优秀的不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游戏该如何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这个游戏,全是真人演绎,不像其他使用3D人物模型的游戏,可以反复打磨并使用;真人演绎在这点上处于绝对劣势,如果轻易更换演员,会让玩家和观众在感官上有一定的抗拒。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5)

真人演绎

优秀的剧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同时也锁住了角色,就好比《爱情公寓》的曾小贤,轻松诙谐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无论陈赫(曾小贤扮演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难以摆脱曾小贤的既视感。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6)

剧本塑造角色

《隐形守护者》的故事很好,游戏官方差强人意

用比较官方的话语来说,没有延续的结局会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间。这类型的游戏,当剧情走向巅峰时,就难以再翻越更高的峰峦。无论是《底特律:变人》,又或者《隐形守护者》都是如此,再加上后者的故事已经收尾,只能给玩家留下自我想象的空间,让玩家在心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游戏续集。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7)

玩家的选择

站在玩家的角度上看,《隐形守护者》的游戏官方显然不会运营游戏,只是单纯地把影视作品的那一套戏码,强行放到了游戏上。惯用的饥饿营销策略,多平台差异分销等手段让众多玩家不满。游戏先上steam,后上wegame,而wegame却打着独家彩蛋的标语吸引玩家,官方致歉,美其名曰失误,为表诚意便宜2块;随后又由于steam服务器故障,导致steam玩家无法按时玩到游戏后续,直接激怒了一众玩家。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8)

斧王在此

Steam上的玩家更是给游戏官方列出了一系列罪状,痛斥官方各种福利都偏向wegame,而最先支持游戏的steam玩家啥都没有;面对网络上各种口诛笔伐steam玩家的行为,游戏官方也视而不见;更是在steam上架付费100元解锁的4个成就等手段,让玩家对《隐形守护者》有了全新的评价“游戏是好游戏,但制作商不是”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9)

Steam玩家的记录

说在最后

游戏制作团队巅峰即解散,这是玩蛋认为最好的选择。《隐形守护者》的剧本已经落幕,无论何种理由,在游戏卖得最好,舆论热点最激烈的时候撤退,能让更多玩家记住这款游戏,哪怕制作团队被steam玩家记恨上,也总比好过未来“黔驴技穷”的窘境。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10)

战略性撤退

由于无法制作成系列游戏,又无法扩充大量的DLC,玩家之间的讨论并不会像其他系列游戏那么强烈,比如《怪物猎人》、《鬼泣》、《宝可梦》等这类成熟的系列作品,这也导致《隐形守护者》这类型的真人互动游戏,注定走不远。

隐形守护者同类型游戏(昙花一现的隐形守护者)(11)

太多的局限性

爱生活爱游戏,我是玩蛋看游戏,感谢你的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