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写的神字(武则天造字朱元璋改字)(1)

​一代女皇武则天,原名叫武媚娘,登基后改为武曌。

“曌”字就是武周时代新造的字(有的学者称取古生僻字),取意“日月当空,无微弗明,无远弗照。”

据说武则天为了纪念新政,展现一个崭新王朝的恢弘气象,曾经新造了十七个字(也有十八、二十二、二十三字说)。

造字是当时一些御用文人的主意,得到女皇的首肯,颁行后就成了“武则天造字”。

除了上面提到的“曌”字,还有一些如“臣”字改成“一”字加上“忠”字,表达她对臣民忠心不二的统治意愿;

还有如“国”字改成了“口”字里边加上“八”和“方”字,蕴涵着天下尽属武周的雄心壮志。

以“千千万万”四字合为“年”字,寓意着武周帝国万寿无疆。

武则天还打破了汉字的笔画规律,以一个圆圈代表“星”字;

“卐”字加入圆圈,就成了“月”字。

其他一些字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服务于新王朝的舆论宣传需求。

武则天写的神字(武则天造字朱元璋改字)(2)

​随着武周灭亡,这些字自然而然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任何一代伟大的帝王都要留给后世一些重大影响,或消极的,或积极的。

汉字也有其自已发展的必然规律,除了“曌”字,武则天新造的字已然灵魂不再。

女人天性敏感、好奇,武则天也不例外。

如果把她的“造字”行为看成是一种猎奇,似乎就没必要苛求“造字”的是非功过了。

谅解一个人并不难,难的是谅解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中,后妃成群的帝王比比皆是,人们——准确的说是男人们,仿佛对此麻木不仁,而却更愿意津津乐道于武则天的“面首”。

如果说武则天“造字”是一场历史闹剧,那么武氏的“改字”却是堂堂的人间正剧。

唐代以前,汉字的“一、二、三……”虽然通“壹、贰、叁……”,但是没有应用到财务记账当中。

武则天开展“造字”运动的同时,也改了许多字,其中就把“壹、贰、三、肆、伍、陆、桼、捌、玖、拾、陌、阡、卍”运用到了会计记账上,借此规避篡改账目的风险。

武则天写的神字(武则天造字朱元璋改字)(3)

​到了明朝,在朱元璋授意下,其中的“三、桼、陌、阡、卍”又改成了“叁、柒、佰、仟、萬”,财务管理上的技术防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实践证明,汉字数字的大写,有效遏制了造假行为,使得那些曾经作过假账,或想作假帐的贪官污吏们只能望字兴叹。

大字的使用,朱元璋继往开来,而他七百多年前的同行——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