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3)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4)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5)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6)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7)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8)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9)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0)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1)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3)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4)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5)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6)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7)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8)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19)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0)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1)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2)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3)

韩愈说学习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夏云闻道有先后)(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