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毕业后我曾做过半年销售。

我的“师傅”是一个比我还小两岁的年轻女孩,学历不高,但已经有两年的销售经验。她说,做这行最重要的是坚持,而坚持的秘诀就是乐观。

起初听到这话,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天天跟着大家在公司门口喊喊口号就行。

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想错了。天天挨家挨户去推销,不停面对他人的冷眼和拒绝,这种心理落差不是喊几声“加油”就能解决的。

在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艰苦环境里,强装的乐观只能暂时麻痹自己的挫折感,很快就会失效。

半年后,我辞了职,但和“师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后来离开家乡,也依然保持着联系。

我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还在这一行干吗?”

她给我的答案永远是肯定的。

两年前回老家,我们相约见了一面,她依旧穿着得体的职业套装,笑容满面。闲谈中得知,她终于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客源稳定,收入可观。

说实话,我挺佩服她的,因为自己体验过那份艰辛,所以更加知道熬出头的人是多么不易。

她说,她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如何“哄”自己留下来:

从每天穿上职业装的那一刻,她脑中就会“分裂”出一个自己。那个自己啃着面包,脚下生风,奔波于城市的每个角落,失败了就边吃薯片边抹眼泪,成功了就开瓶红酒为自己庆祝。

那个自己不断地告诉她:“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一家拒绝我不要紧,下一家说不定就成了。”“再坚持一会,转机马上就来了。”

什么是乐观?这就是。一边付出行动,一边哄哄自己。

只有这样,你才会越来越相信,眼下吃的苦,能换来未来的甜。

人生就是自己哄自己走过这一生(你要学会哄哄自己)(1)

2

很多人都说自己乐观,但真正遇到低谷的时候,却乐观不起来。

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克服短暂的困难,而低谷里最大的挑战,却是长期失落带来的意志消耗。

艰苦不可怕,一眼望不到头的艰苦才可怕。所以,当你身处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艰苦环境里,此时的乐观,才是真乐观。

林语堂在他的著作《苏东坡传》里记载了苏东坡被贬海南时的故事。

苏东坡被贬海南之时已经62岁,按当时的人均寿命,以及尚不明朗的朝局,他清楚地知道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了。

若换成一般人,面对异乡的荒凉和毒虫栉比的环境,再想起归乡无望的事实,肯定会发出悲怆绝望的叹息,然后郁郁而终。

而苏东坡不是一般人。他一边啃着大芋头,一边要求百姓给他讲当地的鬼故事,还留下了“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的华美词章。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能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面对生命里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时,善于在当下的处境里寻找“甜头”。在贬谪的日子里,他寄情山水,做饭写诗,甚至让百姓给他讲鬼故事,就是“哄”自己不去钻牛角尖。

其实乐观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它需要我们对生命中求而不得的状态保持淡然,弱化“无能为力”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真实的世界难免会差强人意,你需要给自己一点“甜头”,才能继续往前走。

人生就是自己哄自己走过这一生(你要学会哄哄自己)(2)

3

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哄哄自己,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给自己讲一个好故事。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记录了他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见闻:

一位狱友做了个梦,神灵告诉他,战争到某一天就会结束。他对梦里的故事坚信不疑,觉得这是命运的指引,所以一直坚持着,活到他梦里的这一天。

从集中营死里逃生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和亲人见面,还要照顾孩子,还要回归集中营外的正常生活。

正是这些故事,让他们觉得还有希望,还能坚持。

有时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体能和意志力也显得无能为力,只有乐观能让人撑到最后。

有一句很经典的电影台词说:做人没梦想,和咸鱼没区别。

而梦想,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给自己讲的一个好故事:工作不顺的时候给自己讲一个逆风翻盘的故事;创业艰难的时候给自己讲一个前程万里的故事;人生失意的时候给自己讲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

少一些悲观的实际,才能多一些乐观的成功。

给自己讲一个好故事,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要给自己的努力提供一个可靠的意义,从而继续坚持下去。

这种有效的乐观,才是生活的解药。

人生就是自己哄自己走过这一生(你要学会哄哄自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