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义县畲族镇柳城城区的太北街,有一家店面窄小的刻章店经常有路人驻足隔着门玻璃或走进去观看一个老人指尖上的“魔法表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匠心匠人全手工制作 机器10分钟手工半小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匠心匠人全手工制作 机器10分钟手工半小时

匠心匠人全手工制作 机器10分钟手工半小时

在武义县畲族镇柳城城区的太北街,有一家店面窄小的刻章店。经常有路人驻足隔着门玻璃或走进去观看一个老人指尖上的“魔法表演”。

“老手艺不能丢。” 今年78岁的店主郑建民说。店里一张陈旧的小桌子和一把木椅子,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铁盒,里面摆放着盒子右侧放着各种刻章的工具,各种小方刀、锥子和木头章、透明有机塑料章、牛角章、石头章等章坯。虽然已经使用上了电脑机械化刻章,但只要不是太忙,每天一早,老郑就打开店门,坐在小桌前手工刻章。

戴上老花镜,选一枚昌化石章坯,老郑先用小毛笔反向书写所刻之字,将章坯稳稳地卡在已经磨得发亮木质的印床之中。用小方刀自外向内,逐一地雕刻字样一步步完成着他的动作,动作娴熟而一丝不苟。经过上印、粗刻、细雕、整理等步骤,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王陈林印”4个字的篆体私章。然后取出朱砂古印泥,在一张白纸上盖印,看到客人点头满意了才算完工。

郑建民从小喜欢字画,因有了多年写字画画的功底,通过自学学会了刻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工刻章生意最为红火,不管单位和个人都要用到印章。私章的重要程度不並于现在的身份证。那时,郑建民每天忙得闲不下来。他记得,刻私章的人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刻20多个。手工刻章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现在机器刻章只需10分钟左右,机器刻章虽然便捷,刻制出来的印章美观、耐看。但缺少了汉字的灵性和创作的意蕴。

“每一枚印章,都有着自己的灵魂。”老郑闲暇时,喜欢摩挲、把玩店里的印章,仿佛是在和文字进行心灵的交流。他说,一枚印章刻得好不好,线条、章法布局和文字的艺术构思都很重要。这不仅考验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书法功底,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意识。“一枚印章就像一个谜面,如何把不同的字尽可能地完美组合,对刻章师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当刻好一个章,我都能从中获得一种不可言说的充实感和快乐。”说着,老郑又戴好老花镜,手工刻起了印章。

通讯员王东方 本报记者王偲华 文/摄

来源:金华晚报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