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叛逆思想特征(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成因和发展)(1)

做家长的最怕什么?除了孩子身体不健康,安全被威胁之外,恐怕就是孩子性格叛逆了。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一个让父母很头疼的叛逆少年。

贾政和王夫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贾宝玉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道路,继承家业。可是,贾宝玉偏偏对这样的人生规划感到很厌烦。

贾政希望贾宝玉可以熟读四书五经,写好八股文,进士及第。可是,贾宝玉却只能背熟《大学》、《中庸》和《论语》,却对《孟子》“大半夹生”。对于八股文,贾宝玉更是深恶痛绝,觉得八股文根本不能阐释圣人之道。

贾宝玉叛逆思想特征(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成因和发展)(2)

贾政也希望贾宝玉可以多结交官场中人,谈一谈讲一讲仕途经济学问。可是,贾宝玉却对那些官场中人感到很厌烦,懒于和士大夫结交,尤其是贾雨村。贾宝玉宁愿在史湘云面前自称是一个“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也不愿意去见贾雨村。见到了贾雨村,也没有任何潇洒慷慨的谈吐。

在古代,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最好的人生选择就是“学而优则仕”。因为古代是一个等级社会,“士农工商”不仅是指社会分工的不同,也是指社会地位的高低。多少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步入官场。

而且,古代的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社会分工也比较简单,一个人想要为社会做贡献,最好的途径就是当官。薛宝钗把“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视作是男人分内的事情,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贾府这种封建贵族家庭,子弟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官,这是维护家族地位声望最好的方式。

贾政的官位是皇帝御赐的;贾珍和贾赦的爵位是世袭的;贾琏和贾蓉的官位是花钱捐的。贾府里唯一一个考中过进士的人是贾敬,可是他却当道士去了。于是,贾政就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不靠祖宗的封荫。所以,他对贾宝玉不肯好好读书上进是很失望的。

如果贾宝玉仅仅只是不肯好好读书的话,贾政还不至于对他太失望。

可是,贾宝玉还因为和忠顺王宠爱的戏子琪官结交,并且帮助琪官在紫檀堡置办房屋而得罪了忠顺王,这就让贾政感到很紧张了。毕竟,贾府虽然是贤德妃的娘家,却得罪不起忠顺王。

贾政又听信了贾环的谗言,误以为贾宝玉意图奸污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未遂,打了一顿,导致了金钏儿投井自尽。贾政觉得这事关重大,会严重影响贾府的名声体面,而且他对贾宝玉沉溺于温柔乡也大为不满,所以气得面如金纸,毒打了贾宝玉一顿。

贾宝玉叛逆思想特征(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成因和发展)(3)

可是,贾宝玉被打了之后,改变了自己叛逆的性格了吗?没有。他对林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在贾母的溺爱下,贾宝玉不仅对于晨昏定省这样的事情很随意,而且还把除了《四书》之外的书都烧了。薛宝钗对贾宝玉因势利导,贾宝玉便觉得薛宝钗“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对她感到很遗憾。

被打了一顿后,贾宝玉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发叛逆了。

王夫人为了改变贾宝玉,用的办法是“杀鸡儆猴”。王夫人舍不得教训贾宝玉,因为她觉得自己当初把儿子贾珠管得太紧了,导致了贾珠的英年早逝。可是,她对于贾宝玉喜欢在闺阁内厮混的做法很不满,担心儿子被狐狸精勾引坏了,于是,她撵走了金钏儿、晴雯、四儿、芳官。结果,金钏儿投井自尽,晴雯惨死家中。

面对这些悲剧,贾宝玉的选择是什么呢?是妥协吗?是改变自己吗?没有,他的性格更叛逆了。

在《芙蓉女儿诔》里,贾宝玉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将自己的满腔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

贾宝玉看似柔弱,却十分倔强。他具有石头一般的性格,无论承受多大的外界压力,也不会改变自己。正如那块执意要让一僧一道把自己带到人世间的顽石一样,贾宝玉不仅没有被生活磨平自己性格当中的棱角,反而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贾政和王夫人一个毒打,一个撵走贾宝玉身边的人,都改变不了贾宝玉的性格呢?

贾宝玉叛逆思想特征(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成因和发展)(4)

首先,贾政和王夫人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种方式除了给贾宝玉带去身心的伤害之外,别无效果。贾政和王夫人越是逼贾宝玉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贾宝玉和他们之间的隔膜就越深。

第二,按照贾雨村的说法,贾宝玉是秉持了“正邪两赋”的人,“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贾宝玉这种性格的人,注定了会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的叛逆性格不是任何外力可以改变的。

第三,王夫人撵走丫鬟的行为让贾宝玉看透了家族是剥削阶级。

第四,贾宝玉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是“与世无争”,是“保身全性”。贾宝玉在精神受挫后会去续写《庄子》,会想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和“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无用乃大用”。于是,贾宝玉只愿意当一个“富贵闲人”,一个“怡红公子”。

第五,贾宝玉并没有生存危机感。林黛玉都知道贾府有“后手不接”的经济危机,贾宝玉却安慰林黛玉说反正短不了你我二人的。可见,贾宝玉没有忧患意识,对于家族事务也没有任何兴趣。

第六,贾宝玉身边没有一个榜样。贾府是一个已经步入“末世”的家族,子弟们“一代不如一代”。宁国府里贾敬只想当道士,贾珍贾蓉父子荒淫无耻;荣国府里贾政迂腐无能,贾赦贾琏父子贪财好色。贾宝玉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奋斗的动力。

贾宝玉叛逆思想特征(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成因和发展)(5)

当然,贾宝玉的叛逆其实是一种消极抗争。他无法自食其力,对贾府提供给自己的物质条件十分依赖。所以,贾宝玉最后除了“悬崖撒手”之外别无选择。

其实,“悬崖撒手”也是贾宝玉最后一次的叛逆,当红尘里再也没有值得他眷恋的一切的时候,贾宝玉就选择了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