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顺治有孩子吗(董小宛并非顺治宠妃)(1)

文:木木(读史专栏作家)

有句话说:文科生负责抒情,理科生负责抬杠。

例如电视剧《多情江山》里说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被顺治皇帝集三千宠爱在一身,马上就有人指出:不对,董小宛比顺治整整大了14岁,差着辈分呢,怎么可能成一对?

篡改历史自然不好,但是计算年龄差,这个,也是蛮理性啊。

秦淮八艳里面最贤惠的,大概就是这位董小宛了。

尤其在吃食上面,她有过钻研,加上自己慧心巧手,以发明了“董肉”和“董糖”的业绩,被人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列。

“董肉”就是走油肉,而“董糖”是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的酥糖,除了这两样发明,董小宛还擅长腌制咸菜和腐乳,做桃膏、瓜膏、火肉、风鱼、醉蛤、松虾、酥鸡……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啊。

我们很难将这样一位贤惠的、过日子的妻子,与艳帜高挂的一代名妓联系起来,董小宛又是如何实现从名妓到贤妻的转换的呢?

1.从董白到董小宛

苏州城内小有名气的苏绣 “董家绣庄” 生意兴隆,女主人白氏生下了一位千金小姐,因仰慕李白,所以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董白,字青莲。

小董白模样生得好,名字取得好,非常聪颖灵慧,照着大家闺秀的标准,渐渐长大,成了一个才貌俱佳、长于诗词、精于女工的少女。

十三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白氏带着董白隐居半塘河滨,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后,因为世道太乱,兵灾渐起,白氏打算关闭绣庄,以备逃难。

这时才发现所托非人,绣庄不但没有盈余,反而还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债务,白氏病倒。

十五岁的董白只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既要照料生病的母亲,又要偿还债务,才情无双、孤高自傲的董白不肯向人诉苦借贷,走投无路,被人引荐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董小宛。

董小宛顺治有孩子吗(董小宛并非顺治宠妃)(2)

2.怒炒鸨母

以董小宛的才貌,尤其是清高脱俗的气质,在美女如云的秦淮河居然也不难出名,很快,她就成了秦淮河一代号称“针神曲圣”的名妓,尤其被一些愤世忧国,傲啸文坛的高洁之士所欣赏。

但是,鸨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而那些奔着花钱找乐子来的俗人,董小宛又不愿意搭理,自然是影响了鸨母的钱包,鸨母对她没有好脸色。

清高的董小宛一气之下,炒了鸨母的鱿鱼,离开秦淮河,回到了苏州半塘的家中。

母亲白氏的医药费,加上债主们的讨债,逼得董小宛只能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艺不卖身,掩饰了自己的清高,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3.才子佳人初相逢

复社名士、明末“四公子”(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之一的冒辟疆,容貌俊美,风流倜傥,人称“美少年”,也是来南京应试,听说了董小宛的才貌无双,慕名前来寻访,不料董小宛已经离开秦淮河,回到了苏州。

名落孙山的冒辟疆转往苏州闲游,继续寻访董小宛,来到了半塘,但是董小宛陪客人游太湖去了。

冒辟疆一连来了几次,皆不凑巧,都遇到了董小宛外出不在。

冒辟疆很有些失望,打算离开苏州,却不料离开前的这一次到访,反而见到了董小宛。

时值深秋,从酒宴上醉酒归来的董小宛与冒辟疆相谈了一刻就分开了,但就是这短短一刻钟的面谈,让冒辟疆对谈吐有见地的董小宛印象深刻,离开苏州之后依然念念不忘。

董小宛顺治有孩子吗(董小宛并非顺治宠妃)(3)

4.别了陈圆圆,却得到董小宛

冒辟疆后来又两次来到苏州,继续一次次与董小宛错过,他结识了当地名妓陈圆圆。

冒辟疆携陈圆圆游历了苏州的山山水水,分别时还相约初夏时再同赏虎丘石榴,可是,等到石榴花开的时候,陈圆圆却被聘去了京都,冒辟疆郁闷死了:怎么别人寻访美人,一遇一个准,自己找个董小宛,多少次都遇不着,好不容易遇着个陈圆圆,又被人娶走了……

这个也是叫人看不懂了,既然是奔着董小宛来的,怎么遇着个陈圆圆就携手同游去了呢?

郁闷的冒辟疆转悠到了半塘,竟无意中到了董小宛的家。

这时距离他们初见,已经三年,当时母亲白氏去世,董小宛深受打击,加上被人惊吓,病倒了。

冒辟疆到来时,董小宛病重得奄奄一息。

病床前,冒辟疆这才有机会说起自己三年前的多次寻访未遇,以及那次董小宛醉中的匆匆一面,董小宛很是感动。

不知道冒辟疆有没有告诉董小宛自己因为实在找不着她,转头去找了她的朋友陈圆圆,如果有告诉,不知道董小宛是否真的毫不在意?

这一次,两人倾谈到深夜。

翌日,冒辟疆不约而至,董小宛病情大为好转,笑盈盈在门外相迎,显然是已经猜到冒辟疆今天会来,原来爱情真的可以治愈病重之人,董小宛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样吧。

两人情愫已生,互许终身,约定待冒辟疆去往南京的乡试一结束,就来苏州为董小宛赎身,然后带她回如皋家中。

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爱情发生了,董小宛终身有望了。

相比较于董小宛的坦诚、真诚与主动,冒辟疆时时处处透着随意、那就这样吧、退路在哪里的迟疑……

董小宛经历过家道中落的变故,经历过被欺辱、被轻视、被迫媚笑的现实,她能够牺牲自己为母亲治病,为绣庄还债,她有傲骨也够独立,有个性也够勇敢,而冒辟疆始终还是一个生活在大家族庇佑下的自我的、懦弱的、无能的公子哥儿。

能够明白董小宛作为一个父母双亡,流落风尘的孤苦女子,急于寻找到一份依靠、一份相知的心情,但是,冒辟疆真地适合她吗?

董小宛顺治有孩子吗(董小宛并非顺治宠妃)(4)

5.嫁给才子做妾室

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

冒辟疆没有办法,幸好这时钱谦益和董小宛的好姐妹柳如是来了苏州。多亏了钱谦益的出面斡旋,鸨母才松了口,董小宛才得以赎身。

赎身后,由钱谦益做媒,董小宛嫁给了冒辟疆,做妾室,因为他家中已有元配夫人,这个,也是董小宛心甘情愿的吧。

对于冒辟疆的无能,董小宛应该是已经有体会了,可是,她不在乎,她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对于家园,有着自己的憧憬,而冒辟疆是当时能够帮助她实现这种憧憬的人,她爱他,爱得真心实意、情真意切,为了他,她愿意做任何事。

也许,董小宛才是真正适合婚姻的女子,她懂得不去看对方的弱点、彼此的差异,而是只看两个人,一起相处的日子,还能不能走得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经营婚姻的一种智慧。

6.琴瑟和谐的婚后生活

相比较于李香君的不被侯家所接受,董小宛的运气好很多,如皋冒家接受了她,也接受了她来自青楼的背景。

知书达理的董小宛与婆婆马夫人和冒辟疆的正房苏夫人相处融洽,服侍她们很是尽心,对苏夫人生的三个孩子也是呵护有加,与冒辟疆更是琴瑟和谐,一起泼墨挥毫、吟诗作对、赏花品茗、鉴别金石。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董小宛和冒辟疆两个人在寻常日子里,领略着精微雅致的种种情致。

据说,董小宛还葬花,曹公写林妹妹的葬花,灵感据说就是来自于董小宛。更有论证说,《红楼梦》实际就是冒辟疆所做,因为有太多董小宛的影子。

作为名厨,董小宛自己的饮食却很是简单清淡:一碗茶泡饭、几根青菜、几粒豆豉就是一餐。

但是因为冒辟疆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董小宛就把心思用在钻研厨艺上面,变着法子为他研制美食,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描写董小宛为他做精致的江南美味,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出了浪漫和诗意的美。

也许冒辟疆最难忘的,还有他和董小宛一人一碗茶,对坐品茗,清宁安详,所谓乱世中的温情岁月,不过如此。

董小宛顺治有孩子吗(董小宛并非顺治宠妃)(5)

7.乱世看郎心,一点不假

可惜,安宁难续,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安静的江南也成了修罗战场,冒家举家难逃,家产尽失。

身为卑微的妾室,董小宛其实是不被尊重和呵护的,日子平静时,冒家需要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和冒辟疆夫妇;逃难途中,冒辟疆对她却是斥骂和嫌弃。

心地善良,深爱冒辟疆的董小宛没有计较,作为一个乱世弱女子,她也无法计较,依旧尽心尽力照顾一家人。

战乱后,冒家回来,日子变得非常艰难,董小宛再次挑起了家庭重担,勉力维持着一家人辛苦度日。

冒辟疆病倒了,董小宛衣不解带地照顾他,没有半点不周到。

长达一年的时间,冒辟疆先后患了要命的疟疾、胃病和背疽,都是因为董小宛日日夜夜的辛勤照料,才得以病情好转,可是等到冒辟疆终于好转,董小宛已是消瘦劳累得难以支撑,病倒了,年仅二十七岁的董小宛在顺治八年不治病逝。

虽然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深情款款地追忆董小宛,她如何如何好,对自己和家人怎么好,可是董小宛在生前,得到的冒辟疆的情意极其有限,她甚至一直被轻视、被怠慢、被嫌弃。

这个,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在手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从艳艳风尘,到贤良的妾室,柔弱身骨强韧心的董小宛,为了冒辟疆,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不怕艰难,终于将自己消耗殆尽。

拼得一命酬知己,也许董小宛最幸运的,不过是最终死在了心爱的人身边。

这一场名士与名妓的姻缘,是被生老病死终结的,而不是其中某一个人的变心,这,也算是难得,幸好,爱情和婚姻没有输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