嚧,普通话读作lú(音卢),意为唤猪声。

说起唤猪,各地方言叫法略有不同。吴方言叫"啰啰啰",晋方言叫"唠唠唠",四川方言叫"溜溜溜"。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1)

嚧,普通话读作lú(音卢),意为唤猪声

不管怎么叫,读音大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相近的。

古人云:"方言俗语,皆有所据。" 那么这些发音略有不同的呼猪声,是否也有古语可据呢?

嚧,是一个晚起字

嚧,不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五代诸韵书也不见,说明这是一个晚起字,是字是义当为方言拟声词。

据《康熙字典》,宋朝官修韵书《广韵》《集韵》始收录此字,《广韵》标注的读音是"落胡切",《集韵》则云:"龙都切,音盧。嚧嚧,呼猪声。"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2)

康熙字典

"落胡切" "龙都切",是古代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容易识别、极为常见的字合在一起,第一个字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二者相切,这个生字的读音就拼出来了。

"落胡切" "龙都切",第一个字的声母均为l,第二个字的韵母均为u,声调为平声,所以,"嚧"这个字在宋朝的时候读lu(音卢)。

那么,宋朝之前的人们唤猪又是怎么叫呢?

当然也是"嚧嚧嚧"!

只不过各地方言发音略有差异,呼猪各如其方俗之声。不管怎么叫,都是"嚧"声之转。

娄,也是猪的意思

中国最早的家猪,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年代为距今约9000年左右。

在古代,猪有很多名字。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3)

甲骨文“豕”

甲骨文中叫"豕(shǐ,音史)",这是猪的最早的名字。

后来,又把猪叫作"彘(zhì,音智)",《尔雅•释兽》:"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曰豵。"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彘"就是猪,猪的孩子叫"豚(tún,音屯)",长到一岁的猪叫"豵(zōng,音宗)"。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4)

秦代彩绘豕口形素漆双耳长盒

猪还有一个名字叫"豭(jiā音加)",《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夫以寄豭,杀之勿赦。"

这是秦始皇刻在石碑上的一句话,这里的"豭"是指公猪。这段话的意思是,假如有像公猪一样乱交乱配的男女关系,格杀勿论。

那时候的人们文化水平不高,用这种通俗的比喻,更容易让人们学法懂法。

公猪叫"豭",那么母猪叫什么呢?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5)

浙江良渚文化猪纹陶钵,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定公十四年》中有这样一句话:"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魏晋时期经学家杜预注:"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艾瑕喻宋朝。"

这段话说的是,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卫国夫人南子与宋国公子宋朝之间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民间就流传出这首歌谣: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了,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呢?

娄猪的"娄",就是指母猪,后来作为了猪的泛称。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6)

东汉石猪

在上古音中,"娄"与"盧"同在一个韵部,读音相同。

在方言里,各地读音发生些许变化,要么读成"啰啰",要么读成"唠唠",要么读成"溜溜",均为"娄娄"的同音借字,到了宋朝《广韵》《集韵》中,"娄娄"就音变为"嚧嚧"了。

豞,猪叫声也,就是今天常说的"哼哼哼"

有人说,唤猪声是"哼哼哼",其实,这是猪叫声,不是人唤猪的声音,其对应的本字是"豞"。

豞,普通话读作hòu(音后),魏晋时期的字书《字林》解释说:"豞,豕鸣也",意思是猪叫的声音。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7)

商代豕形铜尊

宋朝官修韵书《集韵》、元代韵书《韵会》都这样解释:"豞,音謞。豕怒声"

意思是,豞,读音为謞hè(音贺),猪发怒的时候发出的叫声。

唐代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钩登大鲇,怒颊豕豞。"南宋校勘家方崧卿注:"豞,豕声。"

这段话的意思是,钓起来一条大鲇鱼,它两颊张开像在发怒,发出猪叫一样的声音。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8)

商代打击乐豕磬

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仍然把猪叫声拟作"吼吼吼",其实就是"豞豞豞",有些地方则音变为"哼哼哼"。

就是因为这个"哼哼哼",人们便觉得猪呆头呆脑的,进而将猪与愚蠢联系起来,骂人的时候,就说"闷猪" "笨猪" "蠢猪" "猪脑壳" "瘟猪子"。

其实,猪,一点也不笨。你看《西游记》里的二师兄就特别会来事儿,哄得师傅唐僧总是偏袒他,有时候连精明的猴哥都拿他没办法。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9)

传统纹饰:肥猪拱门

猪,又是财富的象征。北方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胖嘟嘟的猪背上驮一聚宝盆,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人们之所以把猪和愚蠢联系起来,这其实是"同音借字"带来的一场误会。

国学大师章炳麟先生在《新方言》中对这一误会作了一番考证,他认为,《广雅》:"铢,钝也。" "铢"是形容刀刃不锋利,用在人身上便是形容人头脑不灵敏,故世人时常将愚钝二字连用,大约是觉得人之愚如刀之钝。

猄字读音(这个字是一千多年前的唤猪声)(10)

铢,亦作"朱"。《庄子·庚桑楚》:"人谓我朱愚",这里的"朱愚",就是愚蠢的意思。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只将"铢"(或"朱")的音义流传了下来,加之百姓不知其语源来历,相对应的字形便遗落了。故而在书之于文字时,便借用了同音的"猪"来表示愚蠢这一意思。(张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