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

王静雯

红尘有梦青春处处皆风景(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1)

有幸回到家乡的峄庄中学支教,课余时,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场所就是校园西边的大操场。

站在操场上四面望去,是在市里校园从来不曾感受过的开阔舒畅。尤其是北墙外,一条从西到东连绵不断的山脉,更是予人以旷远与壮阔。每次路过操场,都禁不住眺望很久,在蓝天之下的青山群,像风中摇曳的黛色丝绸,让人心生向往。

这条山脉,是凫山山脉。凫山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西南部,南部与滕州市以山脊为界。据民国版《邹县地理志.李氏捷调查》载:“山石属新元古界奥陶纪北系灰岩,山土为黄色冲积土层,土质肥沃。”又载,该山“群峰衔,络绎不绝,远望若水上之凫。”故名凫山,主峰海拔233米,面积约为9.2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根据传说,伏羲和女娲曾在此生儿育女,繁衍人类,至今山脚下还有凫山羲皇庙遗址,给这群山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浪漫的想象空间。

傍晚时,迎着夕阳的余晖,又一次站在空旷的操场上眺望着远山。四周慢慢升起苍青色的雾气,里面混着几丝浅金玫瑰红,漫不经心地描画着山的轮廓,夕阳一点一点下坠,颜色也一层一层加深,直到把原本清朗的群山晕染成靛青色的剪影。这是动人心魄的水彩画,在平日里难得一见,却曾经是儿时司空见惯的日常情景。暮色苍茫中,那情景似乎也浮现在眼前了。

我的村子比峄庄中学距离群山还近,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车程。而我家恰恰就在村子的最北面,视线越过屋后的田野,田野北面的一片沙河地,沙河地北面的一条水坝,再跳过另一个村子,就是远远近近的群山了。所以,诸君可以想象,在上学路上、在放学后玩耍的麦场上、在周末时做农活的庄稼地里,只要微微转头,“悠然见北山”的田园生活就在眼前了,即使不转头,眼角余光里也处处是群山清朗的模样。

小时候常常眺望着群山,漫无边际地想象着山那边的模样,幼稚且固执地认为,所有繁华的城市和书中见过的大海都在南方。那时不懂乡愁为何物,一心想去山外看一看,之后一路考学、工作,说走就走,几乎从没有留恋过。只是无论到哪里,总是喜欢在窗前远眺山峰,看群山用自己独特的曲线连接着大地与天空。尤其是雨后天晴时,那黛青色的粗线条,清晰地印在天与地的相接处,似乎亘古久远,给人一种坦然温馨的熟悉之感。二十几年过去,从没有思考过这个习惯来自何时,直到如今站在家乡的中学校园,才恍然,这其实源于儿时的记忆,源于割舍不断的乡情。远眺青山时,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远离城市里的繁华,却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宁静,寻觅已久的从容自在,似乎一直就在这里。

上学时,读过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也读过辛弃疾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在诗人笔下,青山是知己,是同伴,当在现实中遭遇到孤寂时,陪伴他们的就是这些静默却始终如一的群山。如今,自己每天与群山相伴,于眺望远山中,又有更深切独特的感受。学校与群山相依相伴,我们时时眺望群山,又何尝不是群山也在默默眺望校园?这里有从大山臂膀里走出来的学子,这里有为学子们倾情传播知识的教师,这里更有家乡经济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梦想与希望。群山不言,只安然静立于天与地之间,就如勤劳淳朴的乡亲们,兀兀穷年,埋头于田间地头,却从不缺少对校园的关注与关心。

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它们是自然的恩赐,四季变幻,滋养着家乡的发展,坦然于人们的出走,欣然于人们的回归。

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它们是故乡的象征,岿然不动,见证着校园的变迁,勉励着学子们学有所成,期盼着学子们学成归来。

作者简介:王静雯,中学教师,文学爱好者。

红尘有梦青春处处皆风景(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2)

红尘有梦青春处处皆风景(校园外有青山在眺望)(3)

壹点号 紫苏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