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温峤与我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对我影响最大的十部书(按阅读的先后顺序):

1.《封神演义》

​小学的时候在家里,父母常常让我在灶台烧火。有一次,发现一本用来点火的书,居然是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当时电视台经常播放《封神榜》的电视剧,便读了起来。《封神演义》的前1/3是人情世故,读着无聊,于是把书捡起来、扔一边,没再读。后来村里停电,太无聊了,只好拿此书解闷。随手翻到了黄天化收魔家四将那一回,觉得很有意思,于是重头认真阅读。后来我自己像牛天赐一样,在被紧锁的、诺大的院子里自娱自乐,就是把纸片割成等分,写上《封神演义》中人物的名字,自娱自乐。读过此书后,我对古典小说也有了兴趣。三国、水浒、大八义、小八义、三侠五义等都成了我的读书面。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1)

​2.《射雕英雄传》

​2011年的时候,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mp3。《射雕》是在mp3不能存档、指甲盖大小的屏幕上读完的。这部书叙事的精彩,对我来说远超古典小说。郭靖、黄蓉从出身前到逐渐成长,他们好像是我的知己,黄蓉至今仍然是我的女神。这部说的爱情观、侠义观对我影响极大,我很愿意让我的孩子也好好读读金庸。其中水墨写意式叙述、郭黄七日疗伤的洞中见事之舞台…令我有种金庸归来不看梁古温的感觉。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2)

​3.《龙虫并雕斋文集》

​虽然语言学学得很烂,但2012年抱着学诗的心态,买了王力的这部书。依稀记得当初快递还不是很普及,我也不会网购,只好选择可以货到付款的亚马逊。诗没学好,但这部书的语言学观点,比如写论文如何选题、在当代如何看待繁体字和古文、如何认识方言和普通话等等,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能很多观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其实早已为我内化,成了我三观的一部分。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3)

​4.《二十五史补编》

​高中跟刘校长好容易借出来这套书,我下了笨功夫。把这部书从新莽到晋宋之交的我能看懂的部分,全部抄了一遍。这个过程对我影响很大:①认识了许多繁体字②锻炼了读竖版繁体的书③系统地熟悉了汉魏晋的官制、世系、地理④为我对前四史产生浓厚兴趣,并扎实阅读前四史打下了基础⑤积累做表、排版的经验⑥因为不少地方与正史冲突,初步的考证也从此开始。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4)

​5.《柳如是别传》

流浪时所读。​陈寅恪的学术水平不必多说,这部书的扎实更无需赘述。它对我的影响,就是让我打心底认同做学术也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陈以补天的功力,做这样绣花的功夫,并且绣得如此经典!它对我的“学术”态度、学风有直接影响,使我无时不刻以此鞭策自己。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5)

​6.李商隐的诗

​我喜欢古诗十九首、陶潜、王维,可这些诗压制不住我的用世。我也喜欢曹操、鲍照、杜甫,可这些诗更多的是聊以自慰。如果说,在深夜,在被窝里,蜷缩成一团的时候,谁最能反映我的心灵,那就只有李商隐。一开始与家里人隔阂时的孤独迷茫,到流浪时的失意潦倒,再到大学才感知到的人世荒诞多义,以至于今天悲愁又不能放纵,也只有能从李商隐的诗里得到舒展。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6)

​7.《原野》

​曹禺的作品。以前常说鲁迅的复仇精神,隐约也喜欢先秦的任侠,喜欢法正那样的恩怨分明,可终究不知道我在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读了《原野》,加上老师们对鲁迅“复仇精神”的进一步阐释,结合我的生活实际,我才看到,《原野》的复仇是我这一阶层保护自己的不二法器。心里也常想,七十岁以后一定要像仇虎一样。可我毕竟是一个与生活藕断丝连的人,《原野》的精神估计也只能当做心中的乌托邦。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7)

​8.《百年孤独》

​很久以前,好喜欢把自己的烦恼讲给别人听。其实,别人怎么会乐意听呢?我不能自处于孤独。读了《百年孤独》,我认识到了人生孤独的常态与底色。于是,我能将相当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不再那么焦虑、敏感。但是,排解孤独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与孤独处得来,也需要时间。我将在今天、明天,继续与孤独做好朋友。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8)

​9.《红与黑》

​帮16级毕业生收拾毕业行李,这本书人家不要了,我就翻翻看。通过于连,我看到了在生活中逐渐忘记童真而上下求索的自己,看到了依然存在的阶级封闭性,看到了寒门悲剧的“必然”……这些“看到了”,让我既对“铁屋子”有着足够警惕,又不至于像“魏连殳”一样炮烙自己。

人生必看的古今书(书中自有黄金屋)(9)

​10.《金瓶梅》

​两年前,还向我妈吐槽县里一个富户、官僚。读了《金瓶梅》,发现自己的生活,就是书中的清河县呀!哪有那么多明确与标准。使我能更多元、深刻地体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