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是晚唐著名诗人,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宫词一举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杜牧非常欣赏张祜的诗才,与之交往的也不乏名公巨卿。本来,以张祜过人的才华与宽厚的人脉,取功名如拾草芥,走科举仕进之路易如反掌。令人诧异的是,终其一生张祜只是个草民,别说作官,就连进士及第也成了奢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据专家考证,张祜在三十岁左右诗名远播,重臣令狐楚很是欣赏他,果断予以荐举。心雄万夫的张祜以为凭自己的才名和令狐楚的推荐,有了这个双保险前景看好,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前往长安应试。在长安寓所作诗云: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几天后张祜便铩羽而归,长安牡丹也无心观赏了。原来,当朝宰相元稹一句话,改写了张祜的人生。
令狐楚荐举的人才,唐穆宗不能无视,于是去问宠臣元稹,张祜的诗赋水平到底如何。哪知道元稹不加思索道:“张祜的诗赋不过是雕虫小技,为大家所不耻,如果授以官职,臣担心会因此变坏世风人心”(“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臣子那么多,穆宗为什么偏偏去问元稹呢?原来,当时诗坛最牛的人就是史称“元白”的白居易与元稹。早在穆宗做太子时,东宫曾“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穆宗听了连连称赞(《旧唐书-元稹传》)。这个时候的元稹,因穆宗赏识而平步青云出任宰相,正是大唐政坛当红辣子鸡。既为诗坛权威,又是当朝宰相,所以穆宗才会去听取元稹的意见。元稹轻描淡写一句话,无疑等于葬送了张祜的锦绣前程。得知消息的张祜欲哭无泪,只好怏怏而返。
张祜的诗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元稹理由表面上看似堂而皇之,实则是骨子里文人相轻的陋习在作祟。如果听任张祜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出现在朝堂,那么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元稹与令狐楚是政敌,令狐楚推荐的人,元稹势必拼命打压。张祜不过是无辜躺枪者罢了。
回到家中的张祜并没有因为一次的失意而气馁,作诗遍干公卿,谋求仕路,但每每希望落空。这一年,闻知白居易出为杭州刺史,江东文士都去拜望,张祜不禁怦然心动。跑到杭州拜访了白居易后,张祜开门见山表明来意,请白居易贡举自己去长安应进士试。白居易并没有推辞,只是推荐的第一人不是张祜,而是另一个诗人徐凝。徐凝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句在诗坛声名雀起,与张祜诗才在伯仲之间。
白居易这样做,绝不是偶然之失,而是故意令张祜难堪。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那也要分对象的,白居易与元稹就不希望张祜把他们拍在沙滩上。白居易和元稹把持诗坛多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元稹在穆宗面前搬弄是非,鄙薄张祜的事情他当然知晓,所以有意维护元稹与自己诗坛霸主的地位。真的举荐了张祜,等于是在拆自己的台。所以,有意将徐凝排在张祜前面,令张祜当众出糗。果然,张祜不能忍受这样的羞辱,掉头指袖而去。
会昌五年(845),年过半百的张祜应诗人杜牧邀请,不辞辛苦从丹阳前往安徽池州赴诗会。这个时候的白居易,正嘬着樊素口、搂着小蛮腰,红袖添香。杜牧请这位两鬓苍苍的诗坛前辈登上当地著名的九峰楼远眺,瞬间,二十年前如烟往事一一奔来眼底,张祜不禁感慨再三。对眼前这位落魄不羁的前辈诗人,杜牧寄予了深深地同情,作七律《登九峰楼寄张祜》一首,其中后四句为: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据说,伟大领袖“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句就是化自“千首诗轻万户侯”。显然,领袖是懂得欣赏张祜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