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吃饭时,常常看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当服务员端上食物后,很多父母不假思索就把食物撕碎,生怕孩子噎着,然后一勺接一勺地把食物送到孩子嘴巴里。孩子不用动一根指头,也不需怎么咀嚼,便能吞下食物。

甚至有些3岁孩子的父母,依然是把肉撕碎了给孩子吃,而不愿让孩子自己拿着鸡腿慢慢撕开咀嚼。到了孩子读幼儿园,大一点的肉都难以下咽。

怎样判断孩子要不要做口肌训练(家长如何提升幼儿口肌能力)(1)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上述的过分照顾和保护,或会延误了孩子的口肌发展。进食能力与语音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都需要口部肌肉的活动和协调能力。在众多的接触个案中,语言发展迟缓又同时有进食问题的幼儿屡见不鲜。

幼儿的口部肌肉随着年龄和进食经验而不断发展

幼儿自出生以后,口部肌肉会随着年龄及进食经验而不断发展:由婴儿期喝奶,至幼儿期进食固体食物、用杯进饮,幼儿的下颚、嘴唇及舌头活动能力都要不断进步,才能有效地咀嚼食物和进饮。

例如,当咀嚼食物时,透过下颚咬合动作,面颊肌肉的力度得以提升,使幼儿能由咀嚼半固体和较软的食物,发展至进食不同质感的固体食物。与此同时,口肌能力得以发展,正好配合幼儿语音的发展所需。

怎样判断孩子要不要做口肌训练(家长如何提升幼儿口肌能力)(2)

改变幼儿进食习惯,可促进孩子口肌发展

要促进孩子的口肌发展,家长可以由改变幼儿的进食进饮习惯开始。一般来说,约九个月大的幼儿已可逐步进食粒状食物(如:蕃茄粒),一岁半幼儿已能进食较硬的固体食物(如:鸡肉、粗粒红萝卜),两岁幼儿开始能进食成人的饭菜。在进食过程中,父母可按幼儿的能力逐渐提升食物的大小及软硬度

对于刚开始咀嚼固体食物的幼儿,家长可尝试把食物放在幼儿的大牙中间,方便咀嚼。每次转变食物质地时,可由小量(如一汤匙)开始,待幼儿适应后才增加份量。

怎样判断孩子要不要做口肌训练(家长如何提升幼儿口肌能力)(3)

家长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幼儿不同的进饮经验,例如:两岁的幼儿已能用饮管进饮,约三岁的幼儿能自行用杯,不会弄泻。父母可按幼儿的能力给予不同黏稠度的饮料,并避免只用匙羹或奶瓶喂幼儿进饮。若怀疑幼儿有口肌发展问题或吞咽障碍,应及早寻求帮助。

家长替孩子撕碎食物前,请想一想,是否也同时「撕掉」了让孩子锻炼口部肌肉的机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