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黎海滨(《湖北日报》高级记者)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1)

成君忆新作《烈火三国》(上下卷)

2017年8月上旬,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成君忆的最新力作《烈火三国》(上下卷)。

著名作家成君忆(湖北赤壁籍)

————————

记者问1:15年前,您的《水煮三国》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您的新作《烈火三国》是延续原来的创作思路,还是独具一格?这部书为什么被命名为“烈火”?

成君忆答:啊,那是两种风格。《水煮三国》是调侃,是抖机灵,会产生阅读的快感,但《烈火三国》不是。《烈火三国》是深邃的,是那种洞若观火的深邃。我已经过了那个抖机灵的年龄了,我一直在往深处看。这么多年来,我研究三国文化,为的就是看清隐藏在深处的真相。只有真相才能给我丰富的灵感,才能创作出这么一个大部头的《烈火三国》来。

你问我这部书为什么被命名为“烈火”?“烈火”喻义着巨大的灾难和巨大的毁灭,但同时也喻义着新生。中华民族从三国时代到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就是一场从毁灭到新生的历程。《烈火三国》这个名字,就喻义着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和“浴火重生”。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2)

记者问2:之前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引起红学界很大争议,这次您重写《三国演义》也是石破天惊之举,《成版三国》与《罗版三国》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

成君忆答:刘心武是我非常敬爱的老作家,我非常敬佩这种学者型的作家,因为我自己就是这种类型。但是很遗憾,因为忙着我自己的事儿,我一直都没时间看《刘心武续写红楼梦》。恰如刘心武醉心于他的“红楼”,我也醉心于我的“三国”。

《成版三国》与《罗版三国》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是创作主题不同。《罗版三国》要讲述的,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律问题。但是,罗贯中并没有写出历史周期律的奥秘和细节,使得这个创作主题在《罗版三国》里面显得语焉不详。我因此调整了我的视线,把创作主题转向了一个民族的毁灭与新生。我刚才说过,这部作品之所以被命名为《烈火三国》,取的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喻义。

其次是作品的结构。《罗版三国》虽然是一部文学名著,但它的基础是历史。它所掌握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非常庞杂,远远超过了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在谋篇布局时,对这些资料的取舍是有问题的:有的地方资料少,写得就有些干巴;有的地方资料多,写得就有些臃肿。轮到我创作时,资料少的地方我就要做添加,资料多的地方我就要做裁剪,这样就把《罗版三国》的一百二十回改写成了《成版三国》的九十六章。

《成版三国》的第三个特点,就是针对《罗版三国》里面一些人名、地名和官称上的错误,做了大量的查考和必要的校正,例如把“幽州太守刘焉”校正为“幽州刺史刘焉”,把“王子服”校正为“李服”,把“杨大将”校正为“杨弘”,把错写成三个地方的“江陵、南郡、荆州”还原为历史上的一地三名。在传统的“四大名著”中,《罗版三国》的语言文字是最差的,文学价值却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历史本身就存在着很好的文学性,这种文学性比作家们刻意虚构的文学作品来得更实在、更丰富、更有意思。想要创作好《成版三国》,其中的基础就是对历史的尊重。

第四个特点就是《成版三国》的语言。这一次,我大胆地采用了聊斋式的写作手法,使得《成版三国》几乎可以成为聊斋版《三国》的同义词。还有另一个创举,我把《罗版三国》里面的古体诗全部改写成了现代诗,汉灵帝刘宏写的《小风歌》;汉少帝刘辩写的《燕子歌》;还有蔡瑁、诸葛亮、周瑜、曹植,都会写现代诗。其中诸葛亮的《烈火歌》,就是《成版三国》的主题歌。这些现代诗写得好不好,恐怕也会引起读者们争议。

记者问3:您的书被称为《三国演义》成书600年后第二大版本,您的优势在哪里,有自信超过罗贯中版本被读者认可吗?

成君忆答:坦率地说,我对罗贯中只有感恩。尽管《罗版三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仍然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罗版三国》是我的母体,我从它的里面诞生。我一点儿也没有超越它的意思。

当然,我也有我的自信,因为我在创作之前和整个过程中获得的灵感。还有,我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以及我在历史学领域里面长时间的探寻和发现。准确地说,我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历史。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文学:文学不是莫名其妙地虚构,而是为了更深刻和更形象地表现历史。

我唯一担心的是读者们的成见。什么是成见?就是每个人脑袋里都有许多先入为主的东西,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因为这些成见,他们接受我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我想这些应该不会影响到我的自信。我唯一需要的是做好准备,等待他们各种形式的质疑。

记者问4:书中有很多《聊斋》式的桥段。例如在《罗版三国》中,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在《成版三国》中他却变成了一位骨骼清高的竹仙。您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用《聊斋》的笔法叙述三国故事,不担心读者拍砖么?这样写的合理性在哪里?会造成对历史事实造成伤害吗?

成君忆答:《聊斋》不好吗?我觉得很好啊,我从小就喜欢看《聊斋》。还有,就是怎么理解《聊斋》的问题。我刚才说过,文学不是莫名其妙地虚构,而是为了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历史和社会现实。《聊斋》也是这样,看上去满眼都是狐狸鬼怪,其实都有寓意的。

为什么把麋竺写成一位骨骼清高的竹仙?为了表现麋氏兄妹的气节。麋竺和他的妹妹麋荃,都是有忠贞有节的人,值得我们赞叹。但麋竺的弟弟麋芳,却在吕蒙“白衣渡江”以后变节,成为忠贞有节的反面形象。你看,这样的写法多么形象,伤害历史事实了吗?没有吧?文学是为了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事实,不要把文学与事实对立起来。

记者问5: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诸葛亮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些三国学界一直争论的价值观问题在您的新作中有所回应吗?

成君忆答:我的看法与《罗版三国》一脉相承,曹操就是奸雄,当然也是英雄的一种;诸葛亮就是忠臣。但这些名词在我这里没有褒贬:如果你喜欢奸雄,那你就喜欢吧;如果你怀疑忠臣,那你就怀疑吧。我是一个作家,我不做是非对错的取舍,我只做陈述。

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此,我也要求我在做这些陈述时尽可能地客观,并因此心怀慈悲。要理解曹操为什么,要理解刘备为什么,要理解诸葛亮为什么,与此同时,决不修饰或者扭曲事实,而只是把事实从从容容地陈述出来。这样的陈述,就是理解以后的陈述,就是饱含慈悲的陈述。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3)

记者问6:《罗版三国》以“桃园三结义”开篇,《成版三国》以大青蛇开篇,您觉得这样的改写合理吗?把蔡邕作为贯穿全书的一个线索,为什么?

成君忆答:大青蛇是什么?是盘踞在汉灵帝脑袋里面的欲望。当皇帝被欲望所累,就会变得骄奢淫逸。当皇帝骄奢淫逸,就会败坏做皇帝的职责。于是,天下的臣民们就会对皇帝感到失望,致使整个国家都充满了怨愤。《成版三国》谋篇布局,先写皇帝的欲望,再写臣民的失望,这样就说明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因果。这就是合理性: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就是从这样一条大青蛇开始的。

《成版三国》以大青蛇和蔡邕对大青蛇的解读开篇,以陆机、陆云兄弟俩造访蔡邕墓结尾,这样就让蔡邕充当了先知和见证人的角色。以蔡邕的学问和智慧,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先知。以先知的眼睛徒然地看着悲剧发生,便能很强烈地表现出个人在潮流大势面前的弱小和无可奈何。

记者问7:在您的笔下,名列“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竟然姓胡,竟然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却非,而且是关羽的妻子,让关羽与吕布成了一对连襟。这样的叙述是不是太离奇了?如果不是,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道理?

成君忆答:貂蝉是谁?貂蝉的原型,是董卓的一个侍婢。《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说,董卓性情急躁,发起脾气来不顾后果,有一次竟然拔出手戟掷打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让了过去,从此吕布就暗恨董卓。与此同时,吕布跟董卓的这个侍婢颇有私情,唯恐被董卓发觉,心里非常不安。民间的说书先生就根据这段史料创造出了貂蝉这个形象。

在元代无名氏创作的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计》里面,貂蝉姓任,小字红昌,被许配给吕布为妻。而后遭逢战乱,貂蝉流落到王允府中做女仆。王允因此有机可趁,使出连环计来,先将貂蝉送给董卓,而后激怒吕布诛杀了董卓。这个情节虽然是虚构,但却符合人性,虽然不被《罗版三国》所用,而我却在《成版三国》里面采而用之,只是把貂蝉从姓任改成了姓胡。

根据《关侯祖墓碑记》和《全像通俗三国志传》记载,关羽的夫人姓胡。我把貂蝉从姓任改成姓胡,让她与关夫人成为姐妹,是为了让刘备与吕布在徐州发生的许多事情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同时也让两个女人的命运形成对比。

吕布与关羽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也由此形成对比。恰如一匹赤兔马把吕布与关羽联系在一起,胡氏姐妹俩使得吕布与关羽之间的对比显得更加强烈,让读者们看一看,不同的性格是怎样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这就是文学,指向的是人生和命运的关系。

我们由此可知,貂蝉其实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人物,又是《罗版三国》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位美女,竟然因此名列“四大美女”之一。有意思的是,从明清以来总有人到处查找资料,想要证明历史上确有其人。克里希那穆提有一句名言:“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相信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那么你一定会找到许多有用的证据。而今,我根据我所掌握的史料和艺术创作需要对这个人物做了新的设计,却很可能因此对某些人的历史记忆形成挑战。但这不是我的问题,是那些人的历史记忆有问题。

记者问8:您说,曹操的脑袋里有一头山猪。这种说法是不是很雷人?后来曹操杀害吕伯奢,却在无意间救了另一头母山猪珠娘,由此演绎出珠娘的三次报恩,请问您为什么要设计这些横生出来的故事情节?

成君忆答:曹操的脑袋里有一头山猪,这样的说法当然很雷人。什么是雷人?就是给你更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是一种寓言体写法:一条大青蛇住进了汉灵帝的脑袋,于是就有了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一头山猪住进了曹操的脑袋,于是就有了曹操不断进取而又焦虑不安的一生。

山猪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董卓的床头镜里。曹操手持七宝刀,准备行刺董卓,不想却一眼从床头镜里瞥见两头青面獠牙的山猪,吃了一惊,失手将七宝刀落在地上。在此后的许多章节里面,山猪的意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报恩的母山猪珠娘,直到最后华佗拿着那把利斧对曹操说:“大王罹患头风病多年。究其病因,乃是脑袋里有一头青面獠牙的山猪,时常冲撞神明,产生头痛。”曹操按捺住惊恐,问道:“先生既然知道病因,可有治病的方法?”华佗回答说:“并无其他方法。只需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那头山猪,从此便可顺应神明,不再有冲突和疼痛。”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奥秘,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面好像都住进了一头山猪,每个人都生活得如此地冲突和疼痛。

母山猪珠娘这个形象使得曹操的故事更加丰富。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互相效力的,一个好人也有许多人恨他,一个坏人也有许多人爱他,为什么?这是由于每一个人不同的经历、情感和利益需求决定的。世界因此而复杂,也因此而丰富。

在我这里,这些故事情节并不是横生出来的,对于你来说却是。好比你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忽然道路变了,景观变了。没错儿,是我做了改变。我给出了新的景观,你产生了新的批评。

记者问9:黄阿丑住在《黄莺栖柳图》中,一连数月,静观诸葛亮如何独善一身;然后遵照父亲黄承彦的吩咐,从图画中走出来与诸葛亮成婚。这样的情节设计合理吗?您说说看,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联?

成君忆答:黄阿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人物之一,但史料不祥,仅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里面有一句乡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换一句话说,关于黄阿丑的故事,全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就想啊,诸葛亮长得那么帅气而有智慧,他的老婆怎么会丑呢?这里面想象的空间就很大。

我在创作中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诸葛亮和黄阿丑之间的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如何维系?我不能写实,也不能写得太沉重,于是让黄阿丑住进了《黄莺栖柳图》中,这样就能让诸葛亮随身带着;而诸葛亮也因此能够在战争和爱情之间做一个兼顾。

记者问10:曹操“在许都北郊祭风”这一情节,不见于《罗版三国》,也不见于任何史料。那么,《成版三国》为什么要添加这一情节?是不是有篡改历史的嫌疑?

成君忆答:我先问你,诸葛亮在拜风台祭风是不是历史?从表面上看,不是。但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历史,那就是。我说过,文学是为了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历史事实。

为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实,我在诸葛亮祭风之前,先来了一场曹操祭风。所以你们就可以看得更清楚,曹操南征荆州,荆州七郡望风归降,甚至刘备也只能望风而逃。在那个严寒的冬天,曹操就是那股凌厉的西北风。

荆州七郡望风归降,东吴孙权这边呢?也是一大片的投降论。怎么办?如果没有东南风,怎么抵挡住曹操那股西北风?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你说是不是历史事实?

不要把诸葛亮借东风当作一个气象学的问题,那样看似合理,实则很荒谬。记住,这是文学,文学是指向历史事实的。

记者问11: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成版三国》为什么要把大乔、小乔改写成“大桥、小桥”?

成君忆答: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由此可知,大乔、小乔在历史中应为大桥、小桥。

大桥、小桥究竟是何出身?根据史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桥玄之女,一说是桥蕤之女。据《两汉书疏证》所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这个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桥玄也被写作乔玄,大桥、小桥也因此被写作大乔、小乔。但清末卢弼在《三国志集解》指出质疑说,桥公是庐江郡皖县人氏,桥玄是梁国睢阳人氏,桥玄怎么可能是大桥、小桥的父亲呢?于是,就又有了桥蕤说。

桥蕤是袁术麾下大将。《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记载说,孙策在寿春被袁术拜为怀义校尉,大将桥蕤、张勋都很敬重他。建安二年,桥蕤死于蕲阳,但他的家小却都在寿春。两年后袁术也死了,袁术的从弟袁胤带着着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前往皖城投奔刘勋。六个月后孙策大破皖城,大桥、小桥可能就在那时分别被孙策和周瑜纳为姬妾;与此同时,袁术有一个女儿也被孙权纳为姬妾,后来被封为妃嫔。

我采用桥蕤说。但无论是桥玄之女,还是桥蕤之女,其实都应该写作大桥、小桥。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4)

记者问12:“文武赤壁之争”由来已久,但《成版三国》却把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确定在隽口的赤壁山,也就是位于今天湖北省赤壁市陆口的赤壁古战场风景区。相对于《罗版三国》,《成版三国》所叙述的地名、地理环境和战争路线也显得更加清晰。请问,您的这些修订有依据吗?

成君忆答:有啊。我曾经“千里走三国”,在此前后多次亲临三国赤壁现场。然后我又渡江来到乌林,考察那里的历史地理和地方文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证据,是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的。

赤壁山对岸的乌林,不仅出土过东汉时期的马镫子,而且还有一些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地名沿用至今,包括曹操弯、红血巷、白骨塌、万人坑。其中曹操弯应该写作曹操湾,红血巷应该写作红血港,只因曹军怕水,所以把水字边都去掉了,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从乌林到华容道,再到江陵,这一路上的经历,从历史和现状上讲,也是高度吻合的。其中,江陵、南郡、荆州,其实是一地三名,经过整理以后,赤壁大战前后的战争形势图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带着你,把那条路再走一遍。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5)

记者问13:同样是“七擒孟获”,《成版三国》又写出了别样:诸葛亮的手杖插在泸江之滨,竟然变化成了郁郁葱葱的茶树;诸葛亮以感恩之法教授三军,竟然让有毒的泉水全都变成了甘泉;《罗版三国》的乌戈国,也被改写成了《成版三国》的吴哥国。不知道这样的改写,是纯属胡编乱造呢,还是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成君忆答:茶叶的起源,湖北人从神农说起,云南人却要从诸葛亮说起。武侯遗种、孔明兴茶的故事虽然不见于《三国志》和《罗版三国》,但却流传于云南六大茶山。在《成版三国》里面,茶叶的故事又被赋予了特别的文学意义:在一个瘴疠丛生、环境恶劣的状态下治军,毫无疑问是一个管理学难题——上好的茶道能够让人涤滤清心,上好的管理之道也同样是为了让人涤滤清心;至于以感恩之法教授三军,让有毒的泉水变成甘泉,则是一个教育学的课题。对于管理者来说,总想通过有效的课程来培养团队成员的健全人格。

《罗版三国》的乌戈国与《成版三国》的吴哥国,虽然音译不一样,但很显然是同一个地方。相比较而言,吴哥国是一个更准确的译法。当我们研究东南半岛的历史,就会看到那个辉煌灿烂的吴哥国。来自吴哥王朝的吴哥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柬埔寨的文化地标和旅游胜地。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6)

记者问14:“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段子,到了您写《成版三国》,竟然又让马谡死而复生。这有历史依据吗?

答:马谡的结局,在《三国志》中有三种记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与《罗版三国》相同:“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也就是说,诸葛亮确实下令处斩了马谡。《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说,马谡死在狱中。《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又记载说,马谡逃亡,连累着向朗被罢免了官职。民间则传说,马谡潜逃后改名宁随,后来成为姜维的副将。

我以为,诸葛亮为严明军法,必然要斩马谡;为兄弟之亲,又必然要他死而复生。因此将以上多种说法揉捏在一起,创作出死而复生的情节来。那么,人生真的能够死而复生吗?我要回答说:“是的。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便曾多次遭遇死亡,而后又复生过多次。”你能够理解我说的话吗?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经历过巨大的磨难,就一定有过死而复生的体验。

记者问15:《成版三国》究竟在说什么?是旧瓶装新酒呢,还是新瓶装老酒?是在表现更深邃的历史呢,还是更荒诞的历史?

成君忆答:写历史小说,确实与酿酒相似。罗贯中会酿酒,难道我就不会酿酒?酒水的类型和品质,《罗版三国》与《成版三国》应该各有不同。若说《罗版三国》是浓香型,那么《成版三国》就是酱香型。至于我酿得好不好,你何不细细品尝一番?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水煮三国之后为何又)(7)

记者问16:听说您写《成版三国》是“十年治学、一朝奋笔”,那么,您究竟是改写呢,还是原创?

成君忆答:罗贯中酿罗贯中的酒,我酿我的酒。用的是相同的原料和不同的工艺,你说是改写呢,还是原创?

当然,我非常感谢罗贯中。从万物相生的因果关系上讲,《罗版三国》无疑是《成版三国》的母体。《罗版三国》与《成版三国》的关系,是种子与果实的关系。或者这样说,是《罗版三国》给了我文化上的滋养,这才生长出我的枝叶,结出了《成版三国》的果实。请问你是《罗版三国》的读者吗?要不,你也结一颗果实看看?

记者问17:在《成版三国》中,汉灵帝刘宏竟然会写现代诗(《小风歌》),汉少帝刘辨也会写现代诗(《燕子歌》),甚至于蔡瑁、诸葛亮、周瑜、曹植都会写现代诗。其中写得最好的还是诸葛亮,包括刘备在三顾草庐时听到的《烈火歌》、《春华秋实歌》、《雪花之歌》、《大梦歌》,以及诸葛亮临终前在五丈原吟唱的《飞越之歌》。这些现代诗其实都是从《罗版三国》的古体诗改写而来,请问您觉得这样的改写有道理吗?您如何鉴赏这些被改写的现代诗?

成君忆答:我在《成版三国》中说:“卢植有很多身份。”事实上,我也有很多身份,文化学者,管理学专家,畅销书作家。但从本质上讲,我想我应该是一个诗人。我从少年时代写诗,一直到现在。别看我长得这么苍老,但我的心一如少年那样羞涩。我想请你来鉴赏,这些现代诗究竟写得怎样,好不好?

是的,我一直忐忑不安哩,等待着你们的分享和批评。从少年时代到现在,我写了很多诗歌。如果你有兴趣,我很愿意晒给你们看。

————————

作家黎海滨(whlihaibin)寄语: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对成君忆与《烈火三国》感兴趣,或者有疑问,欢迎您留言。本人会将您的意见与疑问转给成君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