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英雄”的理解

每日读书系列之原创作品 2018-10-15 16:55

识英雄论英雄。英雄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何谓英雄?古今中外,各执其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几千年,尚未有定论和共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各自英雄的标准和定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英雄的。

什么是对英雄的理解(谈谈对英雄的理解)(1)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二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三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个人觉得,这种解释一是释义不够,英雄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不止这些;二是等同没有解释,尤其是第二条“具有英雄品质的人”,那么“英雄品质”又是什么,该作何解释呢?对“英雄”解释其实并不到位。

什么是对英雄的理解(谈谈对英雄的理解)(2)

其第一条的解释,应该是源自《人物志·英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刘劭认为,“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智谋胆力过人者,方为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操看来,“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有志有胆,能谋善断者才是英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在诗仙李白眼中,就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也只是侠客,岂能与“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的秦始皇相提并论。一统六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那才是真英雄、大英雄。

而同时代的杜牧又是一种看法,他在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在他心中花木兰是英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算火烧赤壁的周瑜都算不上英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独对“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情有独钟,巨鹿和彭城之战更是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意气风发、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赞叹孙权是英雄,27岁便年少果敢、不畏强敌、奋勇抗曹,其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自己也是英雄。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就英雄,“壮士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是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英雄……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毛爷爷眼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之士。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无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与病魔顽强得抗争,有许多人与命运不懈地斗争,在他们眼中,“活着就是英雄!”,战胜自己就是英雄。

因为诚信,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是英雄;因为善良,不要大连公交集团为撞死自己儿子赔偿一分钱的罗瑛妈妈是英雄;因为正直,勇于揭露真相,实话实说不惧死亡威胁的小崔同学是英雄……

无论英雄是个体还是群体,无论是以成败论、结果论,还是品质论、成就论等等,英雄涉及的范围很广,评判的标准也很多,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

笔者认为,英雄,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评价,是指人们对身处困境或逆境时,面对困难、挫折所采取的态度和选择,及应对时所体现出来的气概和品质所做出的一种正面的评价。如果说,非要将英雄指定为某类人或人群,那么就是具备强大正能量并能影响其他人的这类人或人群。

倪骏 于武汉翰林紫园

2018年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