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汪洋夫妇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经营专卖连环画的店铺已经有23年了,这家“海上连环画”最近搬进了四川北路上的今潮8弄,延续并传承连环画的艺术,多年来一直光顾的常客也追随而来。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1)

(图片来源@网友小白脸之王)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2)

via今潮8弄

周到君在傍晚散步时走进了这家新店。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3)

明亮整洁的店铺里,贩售着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连环画,同时展出着众多名家作品和绝版原稿。四大名著、包公案、隋唐演义、封神演义、杨家将、聊斋志异……这些有上一辈童年记忆的“小人书”全都有。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4)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5)

不过店内售卖的大部分为新出版的精装本连环画,此前只在文庙旧书市、外地街头见过卖二手小人书的。

据了解,老板是个在出版社工作的连环画画家和收藏家,他的连环画藏品在业内数一数二, 有老版小人书,更多的是连环画的原稿。老板娘介绍说,店内装饰用的幕布就是老板自己画的,包括了三毛在内的元素,“我就是做了这一行,要懂还是他(指老板)懂。”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6)

店内当时只有两位客人,和老板娘相聊甚欢,其中一位是同济人文学院的汤惟杰老师,周到君顺势请他做了介绍。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7)

连环画的受众:从大众读者到收藏与艺术市场

汤老师介绍道,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起源于上海,因为上海在近现代以来是中国的出版中心,上海出版界为了适应阅读人口当时文盲率比较高的状况,连环画应运而生,把小说、古代戏剧甚至一些实事改编成图文结合的。

连环画还跟上海早期的画报联系在一起,比如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表现上海社会新闻或者国外的新事物,画家通过照片画成图,因为当时普通的新闻纸上没办法印照片,慢慢地在这些基础上产生了连环画。连环画在上海诞生以后,就成为文化程度中下的市民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

原来连环画是向所有人敞开的艺术,现在,连环画的主体已经从大众读者变成了收藏家与艺术市场,与其诞生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大量出版的时期,有很多连环画精品成为了读者记忆的一部分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8)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9)

为什么后来的年轻人都不看连环画了呢?

电视机的普及,电影和影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蓬勃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都是导致连环画衰落的原因。

除了外部因素的冲击之外,自身的故事僵化、题材局限也是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影视剧兴起之后,上世纪中期套路化的叙事和刻板的人物塑造已经让连环画的故事不再吸引读者。

汤老师介绍道,上世纪80年代文化生活丰富了,家家户户开始有了电视,偶尔去看个电影,海外影视的引进也多了;到了90年代以后,年轻一代玩游戏,形式就更多了。

连环画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就显得相对老套一点;另外它遇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便是日本漫画。

我们过去的连环画,一般来说一页就是一个单幅的画面,日本漫画一页打开是带有蒙太奇性的多幅画面,这个就造成了视觉上的很大冲击,所以日本漫画的引进使得年轻一代更愿意接受那种样式,连环画离年轻人就越来越远。

最好的连环画在哪里(这家23岁的连环画书店搬进了今潮8弄)(10)

保住生命力必须要有创新

每年还是有新的连环画出版,但故事还是那些陈旧的古典故事。作为一种本应当以中国艺术风格讲述中国故事的书籍,却难以在今天维持往昔规模的读者群。

据新京报书评今年初的连环画专题报道,国内也有些绘本和图像小说,用的是中国水墨或者线描的方法,读者也很喜欢,可见就艺术手法上,传统的风格依旧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可惜的是,它们的题材非常有限。不仅需要出版社的重新重视,在创作层面上,它需要更多原创的新故事,让传统的连环画叙事更具有现代的多样性。

这个连环画它的诞生(本身)是一种创新,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是一个创举。那到一定程度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新的阶段,你可能需要调动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汤惟杰老师最后说道。

你是几零后,童年有过小人书的记忆吗?准备去这家连环画书店看看吗?

海上连环画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今潮8弄5号楼116单元

营业时间:10:00-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