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王维是哪个朝代人(我的状元是三陪陪出来的)(1)

唐朝初期,科举还不是很规范,一科也就录取几十个人。

说到底,那时候的读书人对这个新生事物都不大感兴趣,更多的人还在走求人推荐的路子,如果你想为人民服务了,就写几首诗,送给领导,领导觉得小伙子写得不错,既歌颂了祖国的大好形势,又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就会给你安排个工作,像李白、杜甫这几位顶级大诗人都这么干过,写的诗都肉麻得不得了,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点走后门,但在当时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将它发挥到极致的,还要算我们的另一位顶级大诗人——王维。

相比李白、杜甫这两位大愤青,王维同学就显得乖巧多了。小王不光诗写得好,琴弹得也非常棒,再加上人长得帅,举止谈吐都温文儒雅,还不到20岁就在长安混出了名堂,很多王公贵族都请他去家里吃饭,出场费在文化圈里排名第一。

玉真公主一看,愣住了,说:“这不是我每天都在看的诗吗?怎么是你写的吗?我还一直以为是哪个古人呢!”

岐王见越来越有戏了,就直奔主题:“这个小伙子叫王维,很有才华,也很想为大唐人民服务,要是考个状元就好了。”

玉真公主惊讶地说:“王维?他就是王维?我早就听说他了,可惜一直请不到。想当状元还不容易?包在我身上!”

王维一听,也高兴坏了,上去就抱在了公主身上。

于是,王维同学在玉真公主的亲切关怀下,顺利地成了这一科——开元九年(721年)的状元,也是整个科举史上写诗写得最好的状元。

【王状元花絮】

王维考中状元后,在玉真公主的安排下,当上了太乐丞,相当于朝廷歌舞乐团团长。如果王维能好好地干下去,前途也不错,正好发挥他的艺术才能,但王维还想干点大事业,于是又找关系去了官场。

刚开始,王维很有一腔热血,干得也风生水起,很受宰相张九龄赏识,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可惜没过两年,张九龄就下台了,新上来的宰相叫李林甫,“口蜜腹剑”的专利发明人。有这样的人当上司,一腔热血的王维可想而知得有多别扭。后来,他老妈去世了,王维就顺势交了辞职报告,回家当起了陶渊明。

然而就在王维专心做一名职业隐士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王维心想,我都辞职很多年了,你们打仗跟我没关系,我还是安心地过我的小日子吧。可惜,人家安禄山可不这么想——王大诗人名气这么大,要是给我当个官,那我多有面子啊?于是,就把他请(抓)了过来,硬给他安排了个工作。

大诗人王维是哪个朝代人(我的状元是三陪陪出来的)(2)

王维当然不愿意,这可是投敌啊,以后还怎么见人?但王维懦弱的一面又体现出来了——就算不愿意又能怎样?咱一个弱书生,能跟人家横什么?还是先保住小命要紧,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凡是给安禄山做过官的,一律抓起来,王维也在其中。不过,好在王维还多了个心眼,在安禄山那里的时候偷偷写了几首诗,表达了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情,比如流传后世的《凝碧池》。

后来,这首诗传到了唐肃宗手里,肃宗一看,这老王还是很忠心的嘛,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就下令把他放了出来,给他安排了个工作,最后还干到了尚书右丞,正四品,后世人说的“王右丞”就是这么来的。

王维是一个全才,诗就不用说了,稳居大唐前五名,音乐前面也提过了,响当当的国家歌舞乐团团长。除了这两样,王维的画也非常棒,开创了“文人画”一派,被钱钟书誉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在那时候的文化界,王维跟李白堪称双璧,最受世人推崇,而且两个人还同岁,都生于公元701年。至于另一位比他们小11岁的大诗人杜甫,当时还不是很受待见,一生过得很潦倒,直到几百年后的北宋才被推上了诗坛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