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即位不久,汉国国主刘聪就病逝了。汉国内部也闹起了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作了国主。他觉得再用汉朝的名义已失去了意义,便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

唐代以前推崇汉书(石勒读汉书)(1)

汉国大将石勒在与晋朝的征战中,扩大了势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管束,也自称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石勒年轻的时候居住在并州,后来并州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为了生存,他先后给人家做奴隶、佣人。

石勒受尽苦难的折磨,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前去投奔他,并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石勒从小没有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就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必须要用脑子,用谋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等一批谋士的帮助,石勒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到了公元328年,终于把刘曜消灭了。

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刘氏建立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对读书人却十分重视。他做了后赵皇帝之后,命令部下,如果捉到读书人,不许杀害,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在张宾的建议下,他设立了学校,让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考核评定,都可以做官。

唐代以前推崇汉书(石勒读汉书)(2)

石勒喜欢书,但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文化人给他读书,他一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那段历史之时,他说:

“唉!刘邦采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还能够得天下吗?”

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说,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才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就对啦。”

唐代以前推崇汉书(石勒读汉书)(3)

由于石勒重视文化教育,起用人才,施行开明的政治,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