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云社,郭德纲于谦高峰三人的群口相声一直是一大亮点,但你可能不知道,十几年前,王玥波,郭德纲,于谦三人的群口相声,堪称德云社的饕餮tāo tiè,在郭德纲什么都不是的时候,王玥波与他兄弟齐心,待郭德纲名满天下之时,王玥波却离开德云社,销声匿迹。王玥波是谁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两人渐行渐远甚至反目呢?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1)

王玥波,人称“王三皮”,1978年出生于北京,学过相声,快书,评书,为人豪爽讲义气,早年郭德纲三进北京之时,第一个捧哏搭档就是王玥波,琉璃厂的经纬茶馆,大栅栏的广德楼,西单商场启明小剧场,都曾有过两人合作的身影。后来郭德纲有了新搭档,王玥波也会在郭德纲需要之时回来帮忙。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2)

有人说,王玥波的离开和李菁有关,王玥波和李菁等人是从小长大的同学,两人还都有同一个干妈连丽如,连丽如是知名评书演员,她不让王玥波和说相声的走得太近,要保持距离,虽然王玥波和郭德纲也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但要真论起来,他和李菁的关系却更深。除了李菁,何云伟,徐德亮,王文林等人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曲艺是一个好玩的玩意儿,他们对曲艺更多的是兴趣,艺术氛围也更纯粹,先爱相声,后当职业。而郭德纲不是北京人,德云社内部骨干人员不是外来户就是刚转行,虽然郭德纲也爱相声,但那时一穷二白的他,则更像老北京天桥撂地的艺人,他把相声当做吃饭的家伙,先吃饱饭,之后才是兴趣,德云社的后台充满了名利的味道,这也是李菁离开德云社的原因。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3)

王玥波的评书师父是马增锟[kūn],他并不喜欢西河的家学,反而钟情于正宗评书门,其中180回《罗家将》乃是评书界一绝,而郭德纲的评书师父是西河门的金文声,金文声老爷子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对马增锟的艺术很是佩服,金文声说:论《隋唐》,五个金文声也赶不上一个马增锟。虽然金文声对马增锟的艺术水平评价很高,但马增锟却极其讨厌西河门评书,谁要是在他面前提起西河门,他马上就能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有意思的是,王玥波的干妈连丽如,和师父马增锟的脾气如出一辙,同样对西河门不屑一顾。师父和干妈的态度,为两人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导火线。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4)

2013年,郭德纲出版一本书《过得刚好》,在书的末尾,郭德纲写了很多相声圈的奇闻异事,几乎全是黑暗面。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懂得观众也看得出来写的是谁。对于事件的真伪,有业内人士坦言,真假参半,夸大更多。也正是此书末尾几页黑暗爆料,引起了老好人王玥波的不满。

王玥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有些观众朋友可能看到了某位相声演员写的回忆录,里面说相声演员,谁吸毒了,谁搞破鞋了,谁判刑了。你写那干嘛?相声圈多少好人好事你咋不写,非得写这些破事?还有的观众上后台找我们,拿着书问我们上面写的是谁,让我给轰出去了,你管得着管不着?”

王玥波是正人君子,君子不揭人短,不嚼舌根,他看不上郭德纲抹黑同行的行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后的王玥波与郭德纲渐行渐远。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5)

近日,《老郭有新番》播出后,网上关于郭德纲和王玥波评书水平谁高谁低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相对来说,郭德纲的评书更像单口相声,偏向娱乐化,而王玥波评书虽然拖沓但味道却更正宗。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止德云社,其他曲艺界艺人也都要靠电影,综艺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王玥波却依旧坚持在评书行业里自给自足。这让我想起了王玥波的一句玩笑话:“一个礼拜吃一顿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麻酱面,聚宝源的涮羊肉,便宜坊的烤鸭还是没有问题的”。

怒则诸侯惧

安则天下息

有你,才有江湖

你更喜欢谁的评书呢?

期待你的留言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郭德纲王玥波为什么分开(王玥波与郭德纲为何反目)(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