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桃花潭南阳《翟氏宗谱》谱序篇

四、范纯臣《翟氏族谱序》

尝谓:家有谱,犹国有史也。夫国之史,纪刑政稽往,明善恶以昭来,扶天纲,植民彝,垂经世之大法。家之谱,溯源委以崇本,联族属以萃涣,尊祖称秩,伦序为一家之实录。书例虽殊,皆所以维人心翼世道,其义一也。輓近谱其族者,往往忘其本实,袭谬竞夸,或亦甚矣!夫人务以我贵姓,不务以姓贵我。窃睹华胄之裔,间杂侪傭;绳枢之子,迈种独贤,化为望族。此非以姓贵,以人贵也。若夫支繁派远而美盛愈彰,继古传今而芳徽益茂,岂有憾哉?按:翟氏之先,始出黄帝之后代,居翟,子孙以国为氏焉。后为魏文侯之上卿,为合纵之士;迨汉有公为文帝廷尉,嗣后有方进号“通明相”,封高陵侯,其子为东郡太守;至讳酺(酭),字子超,官拜谏议,即生子九,孙十有六,俱仕宦,自是子孙益盛涣,徙亦不一。

子孙益蔓而势益涣。谱也者,所以联其势之涣,而合其族之散也,此翟之谱不容以不作也 。稽采博而纪录实,昔贤所谓:“家之谱犹国史郡志”,其义为可信从矣。谱牒统成,呈于宗老,众曰:“美哉!是可以溯本源之远也,可以衍流泽之长也,可以联族属之涣也。其尊祖敬宗之心,庶得之矣!”后世子孙阅之,则世次之概,分徙之由,瞭然在目。由是动一本之念,相亲相睦,而又能以诗书礼义绍续其家,禄仕显荣有闻于世,其忠厚之泽为何如哉?是为序。

元祐三年(1088)仲冬之吉

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知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吴门范纯臣

译文:

范纯臣《翟氏族谱序》

曾说:“家有谱,犹如国家有史”。那么国家之史,记录的是刑法政治纲要,便于历代稽考查证;明善恶以昭未来,扶天纲,扶植彝民百姓,继承经世之大法。家之谱,溯源应遵循崇尚根本,联族属以记录其荣耀及发展史,尊祖称秩,伦序为一家之实录。谱书例虽比较特殊,皆所以维人心向善护世道正统,其本义是一样的道理。

离现在最近的谱碟所记载的其家族,往往忘其本来实际,存在承袭错谬和夸大,或者更甚!应该认为是我的姓贵,而不是认为姓以我贵。每当看到官宦之家后裔,多有杂侪傭俗之辈;也有阁老之子,年迈独贤之后,成为了望族。此不是以姓贵,而是以人贵也。家族如若是支繁派远而美盛愈彰,继古传今而芳徽益茂,岂能有遗憾呢?按:翟氏之先,始出黄帝之后代,居翟国,子孙以国为姓。后来翟璜为魏文侯之上卿,翟景为合纵之士;到了汉代,有翟公为文帝廷尉,嗣后有翟方进号“通明相”,封高陵侯,其子翟义为东郡太守;至讳(酺)翟酭,字子超,官拜谏议郎,即生子九,十六孙,俱仕宦,自是子孙益盛涣,迁徙也不一。

应该说,子孙越多而其势益涣。谱的作用,就是联其势之涣,而合其族收其众,因此翟氏之谱,不容以不作。稽查采访博取而如实纪录,昔贤者所谓:“家之谱犹如国史、郡志”,其意义在于可信,从而可据。谱牒终于完成,呈于宗族长辈,众长辈说:“太完美了!是可以追溯更远的本源了,可以使派衍流泽长久了,可以联族属使之不涣散了”。其尊祖敬宗之心,昭然可表!后世子孙看到之后,见谱牒世系记载传承之概要,族人分布迁徙之原由,瞭然在目。由是动一本之念,相亲相睦,而又能以诗书礼义绍续其家,禄仕显荣有闻于世,其忠厚之世泽怎么可能不永久绵长呢?是为序。

元祐三年(1088)仲冬之吉

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知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吴门 范纯臣

范纯臣简介:

这是这范仲淹次子范纯臣,又名范纯仁所作《翟氏族谱序》。范纯臣当时官至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知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

范纯臣(1027-1101) 北宋大臣。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以父恩补太常寺太祝。皇祐元年进士及第,以事亲不赴官,后为范仲淹执服毕始出仕,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双目失明,恬然处之。徽宗即位,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建中靖国元年在熟睡中去世,年龄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

清镇市犁倭黄泥田曹姓起源地 泾川桃花潭南阳翟氏宗谱谱序篇四(1)

忠宣公范纯臣画像

附:谱原文

清镇市犁倭黄泥田曹姓起源地 泾川桃花潭南阳翟氏宗谱谱序篇四(2)

清镇市犁倭黄泥田曹姓起源地 泾川桃花潭南阳翟氏宗谱谱序篇四(3)

整理者说明:

1、这是迄今发现的,有文字可考的“泾川桃花潭南阳翟氏”,由当代状元、宰相、国公给翟氏作的最早、最高级别的谱序,十分难得,非常荣耀。一是在千年之前,历史悠久;一是翟阳公作为当时的士大夫,声名显赫,与当朝宰相吕蒙正交情深厚,能请到。

2、该《翟氏宗谱叙》可能是在后来续修时,漏了抄录年代日期。有可能是吕蒙正辞任后,被翟阳请来泾县桃花潭后所写。

3、《泾县志》卷十一古迹、冢墓记载:“浚清阁:在县西八十里桃花潭东岸,宋府教翟阳建。久圮,里人长汀县典史翟义裔八家重建,俗名“八家亭”。嘉庆壬申,义七世孙监生翟金培倡首重修,增设朱栏。八世孙翟潄芳有记。《钱志》《洪志》《采访册》”

《泾县续志》卷六仙释中又记载

【宋】浚清阁仙,不知何许人,宋府教翟阳建浚清阁于桃花潭东岸。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风雪中,一人飘然而至,凌虚飞步,阳知为神仙中人,与之饮,问其姓氏,不答而去,后于阁间见有赠句云:“踏遍山川过几回,欢逢贤士笑传杯。多君问我何人氏,冒雪前村去折梅。”俗传为韩湘子,未知何据,见《桃花潭文征》。

以上记载说明,府教公翟阳建浚清阁于桃花潭东岸,与当朝宰相吕蒙正处于同一时代,都是朝廷命官,并且交情深厚。

4、这是2020年9月26日在宣城金坝祝公村发现的《泾川南阳翟氏族谱》,是其中第10部“於”字号手抄本,共存有二册。经翟光有老人几代人保管收藏,时至今日终于被发现。是他爷爷在1960年从老家宣城寒亭石子岗,举家外迁宣城金坝祝公村时带来的,十分珍贵。在此特表示感谢!/5、此序是由翟军、翟显长、翟宗坤三人,在2020年10月1日共同合作整理的。

5、过去有关表述与此说明不一致的,以此说明为准。

——编者 翟宗坤 2022.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