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据《安徽工人日报》报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艳实现零缺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艳实现零缺陷(马艳实现零缺陷)

马艳实现零缺陷

来源:中工网

据《安徽工人日报》报道

“任务就是命令,保障电力正常运行是我的责任。”作为滁州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员、电力工程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马艳始终秉承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奉献的工匠精神,高质量完成了供电范围内60座变电站近5200套设备的二次回路检修维护工作,成功处理故障300余次。在她完成的诸多检修任务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实现100%零缺陷启动送电,有力保障了滁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扎根一线 不忘初心勇担当

1990年,发配电专业毕业的马艳在滁州供电检修最前线扎下了根,从此便与被喻为电网“中枢神经”的继电保护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滁州电网第一座超高压500千伏清流变电站开始建设,面对全新的技术设备和英文版说明书,马艳整整4个月吃住在工地,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设备调试,还发现并解决了4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零缺陷投运,保障了“西电东送”通道的顺利贯通。

2008年大雪灾害,滁州市供电设备多处发生故障。险情就是命令,马艳冒着风雪用了14个小时赶到100公里之外的变电站,连夜开展设备抢修调试。处理好该变电站故障后,她顾不上休息又赶往下一个故障现场抢修。

2010年,马艳克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困难,实现了安徽省内第一个风电项目落户滁州电网的任务,开启了新能源在滁州地区的应用;2019年,110千伏珠江输变电工程项目启动,马艳加班加点调试设备,帮助变电站项目比计划提前3个月投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艳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抗击疫情应急小组,每当设备异常时,她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及时查找处理故障;2020年1月,110千伏长江变直流母线异常,她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异常处理,迅速恢复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了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和广大居民的供电……一件件、一桩桩,她始终坚持用行动践行自己“保障电网运行”的初心使命。

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乐钻研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2009年,智能化变电站开始建设,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40岁的马艳没有服输,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负责的智能变电站实现零缺陷投运,在供电可靠性上又迈上了新台阶。在成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攻关团队成员后,她又攻克了智能站继电保护运维、就地化保护等关键技术。由于专业技术突出,2016年1月,她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019年,她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被评为电力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的精神,她成为了同时拥有继电保护高级技师、自动化高级技师、直流检修技师证书的复合型人才,是安徽省电力系统熟练掌握这三个专业技能的第一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电力工匠不断攀登的奋斗人生。

除此之外,马艳还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 言传身教立榜样

除了不断提升自身,马艳在多年的工作中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她所带的22个徒弟中,有的成长为优秀专家人才,有的成为了青年岗位能手,有的获得了技师等级,都已成长为电网建设的中坚力量。马艳还承担着安徽电网技能人员培训教学工作,并多次担任专业竞赛教练。在“国网变电站监控员竞赛”教学工作中,作为教练员的她带领队员获得竞赛团体第一名。

2008年,“马艳工作室”正式成立。12年来,马艳带领她的团队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努力开发创新成果,目前工作室已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获得华东电力系统职工先进小家、安徽省电力行业先进QC小组等荣誉称号,并在2017年被命名为“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8月,工作室3创新成果获邀参加安徽工会五年成就展。

另外,在工作中,马艳始终坚持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总结出来。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6篇,撰写的“规范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全过程管理”入选安徽省电力公司典型经验库,为智能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30年来,马艳始终扎根在一线,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安徽工人日报见习记者 何昊)

[责任编辑:由芳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