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一窍不通,五音不全,“哆嘞咪发唆拉西”需要掰手指头数的我,老远一句就能听出这是通渭小曲来,并不是好事。
身为通渭人,自然为家乡非遗通渭小曲感到自豪,可说实话,我对通渭小曲一无所知。经查阅资料,才对其有了一点了解。
通渭小曲,也叫小曲,是陇中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颂唱,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发展历史有一千多年,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曲调繁杂,唱腔曲牌有156首,器乐曲牌40余首。因融入了陕西“眉户”剧曲调,又称“迷糊”,又因伴奏乐器不离三弦,也称“弹唱”,当地小曲艺人和爱好者更喜欢称“弹唱”。
也有说法称通渭小曲源于陕西“眉户”剧,清末民初曾有艺人去拜师学艺亦有据可查。
还有一些文献资料认为通渭小曲从民间小调、山歌、酒令曲、秦腔、眉户、道情,甚至佛教道教音乐中提炼组合而来。
总得来说,通渭小曲来源不纯,不懂戏曲和音乐的人听来,有句唱腔要像秦腔,下句却更近陇剧,再仔细听又是道情味的眉户,偶尔又冒出一句地地道道的秧歌。说到底就是有些大杂烩的味道。所以,姑且称其为“戏余”。这和我下文要说的话一样,绝无给通渭小曲降格之意,先请宽谅,更不要骂街。
通渭小曲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单调,像开头所说,这不是好事。虽然它有150多首唱腔曲牌,听来也确实曲曲不同,但同一曲牌中每句唱腔基本相同,如果不是唱词内容不同,你会误以为把一句唱腔重复了几十遍,就像二手玫瑰翻唱《千年等一回》似的,一句“千年等一回,等一会唉唉”重复32次,曲终。其实不仅仅是我,有很多略懂音律的人也这么说。如果有不服气的人,可以看看伴以演唱小曲的“十字步”舞蹈:左脚右前,右脚左前,左脚回,右脚回,再来一遍,再来两遍……收工回家!旋律和舞蹈都这么天衣无缝地融合,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单调并不是通渭小曲的缺点,反倒是它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原因颇多。
(待续)
,